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化兵  万媛媛 《出版参考》2010,(16):I0007-I0007
《出版参考》:是什幺样的机缘让您萌生了开书店的想法呢? 魏平:2005年年底,单位转企改制后,我主动要求退下来。我自己本身很喜欢看书,对书的油墨味道有着一种非常的感情,就是那种见着书就走不动道的人。至于退下来干什么,是早就想好了的,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  相似文献   

2.
6月中旬巴诺连锁书店埃尔塞里托地区新开了一家分店,当地的老人公寓收到由书店经理署名的一份广告宣传品,通告读者说: 亲爱的读者: 我希望你成为我们在埃尔塞里托地区新开张书店的常客。 我们备有15万种书供你愉快地阅览,报刊架上陈列很多可以广泛挑选的  相似文献   

3.
张吉响 《出版参考》2015,(11):20-21
1989年,我在河北省辛集市租赁了一爿橱窗,利用毗邻新华书店的地理优势,开始了书店 寻梦之旅. 开书店第一位的工作是组织货源.我最初开书店是九十年代,处在一个精神荒芜,思想断层,文化建设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时期,多少读者嗷嗷待哺,图书稀缺,难寻,读者买不到一本字典,买不到一本《唐诗三百首》,农村紧缺的种植养殖类的书更是不知何处求购……读者那一双双兴奋中透着紧张、机灵中写着期盼的眼神,多少年来一直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为了访书求书,我跑郑州,进西安,赴济南,四处游荡,八方寻觅,后来赶到了北京,参加了正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北京书市.从此,我找到了进书的途径,和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提名理由他一直坚守在书业里,开人文书店。但不同于一般的开书店者,书店是他的外在寄托,出版才是他的内在精神。他始终带着问题意识,希望所出的书能契合当下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重大问题。但与此同时,他不因一己的思想立场而有所偏废,而是海纳百川。严搏非并不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你了解我是什么人吗?""你知道我们今年做了什么吗?""你们确定提名我吗?"……刚刚在季风书园茶室里坐定,几乎没有寒暄,严搏  相似文献   

5.
早在成为"图书馆人"之前,书一直是我和我先生"温馨小屋"的主角.无论是最初的单室套兼书房,还是后来两室一厅的客厅兼书房,书橱、书墙都是家里的一道"亮丽风景".每个到家里来的朋友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哦,好多的书,又大又高的书架,就象是开书店的."那时,我们生活在书墙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河北辛集市,有一家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的民营书店,叫做科技书店。我就是这家书店的经营者。1989年,出于对读书的喜好,我萌生了创办书店的念头,启动资金2000元。我租用了毗邻新华书店的县文化馆10平方米的橱窗,蹒跚学步。最初的进书、销书无不充满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这使我饱受挫折。但我始终坚持,努力突破,终于使书店进入一条平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台北书店一律开架售书,一般分类陈列,也有专门辟出新书或畅销书的陈列地方;也有提供出版社专柜的。地球出版社就在书店街上一家综合性书店里设有专柜,他们出版的《我的医生》一书作为家庭常备的医学参考书很受欢迎,今年3月印到11版,印数大约10万册,这本16开900多页的精装书定价新台币1200元(约合人民币400元)。据说,台北的书店对于新书一般只要3册,其中1册放在门市陈列。售出就及时上架或用电话向出版社进货。商务印书馆门市的书库设在二楼,就是便于缺书时  相似文献   

8.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12,(13):6
正阎晓宏: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二者并行发展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在接受《出版广角》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的问题,我认为二者是可以并行发展的。实体书店未来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虽然大家都在讨论国外实体书店倒闭了很多,但从我了解的情况看,比如日本,现在它们的实体书店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而在这之前,日本经历过书业大崩溃的阶段。所以面对我们今天实体书店的发展情况,我们不能一味地用消极的眼光看待实体书店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出版社同新华书店之间为图书印数而进行争吵的事,已经延续了很多年。出版社说:出版社编书,但掌握不了图书的命运,印数是由书店决定的。书店说:书店决定的只是订数,而印多少是出版社的事。出版社说:印多了书店不要,最后压在出版社,所以订数就是印数。书店说:你印多少我全得要,销不出去算谁的?只要图书质量好,订数是不成问题的。出版社说:可是,有些质量好有价值的书订数也上不去。书店说:那就看你的宣传工作了;再说,你如果有把握,可以备货呀!……  相似文献   

10.
多年前一个秋日的下午,秋雨绵绵地下个不停,我去商丘参加自学考试,住在一个小旅社里.由于我来得早些,百无聊赖,便跑到附近的一家书店看书.看到有一本<张爱玲文集>,书皮儿的上半面是大红的绸子,下边青青的底色上开着一枝红艳艳的梅花,书很厚,我拿起来,问那个肥胖的中年女店度:"多小钱?"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读者对出版发行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一、农技书太少,实用的农技书更少。眉山县书店农技书的供应是有成绩的,受到读者赞扬。去年以来,该店农技书进销616种,39,492册,13,336元,仍不能满足要求。他们反映,书店的农技书太少了。“成都人民南路书店门市部农技书只有一格。春熙路科技门市部也是一样”。他们提出:既然农业是基础,农技书出版却太少,显得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12.
由台湾<中国时报>主办,号称华文世界唯一且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好书评选"2006开卷好书奖"近日正式公布,此次共选出5个奖项:十大好书(中文创作)、十大好书(翻译)、美好生活书、最佳青少年图书、最佳童书.获奖作品随即在台湾各大连锁书店及独立书店陈列展售.  相似文献   

13.
有书,有天堂     
我对童年最鲜明的印象是:一个识字不多的小女孩,在一家挤满大人文字书与纸笔文具的传统书店中,时而好奇地游走、时而蜷曲于书店的一角,似懂非懂地翻阅着书页.  相似文献   

14.
敬爱的编辑老师们: 你们好!我是一名大专生,作为一名学生,最爱的就是书,可市场上、书店里书的价格常让我们望洋兴叹。一本合理或是价廉的书已是我们购书的首选,接  相似文献   

15.
怎会想到我和图书馆的缘竟能结到从读者成为图书管理员呢? 我从少就喜欢书。起初只是在父亲开的小书店里看点连环画。念上小学,校里有个图书室,《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是我认字后读的第一本小说,接下去便是《党的女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虽  相似文献   

16.
出版界的隐忧樊公裁我很喜欢买书,逛书店也就成了很大的乐趣。在50年代,我的专业是马列主义理论,而我却买了许多与马列主义无关的书,如《随余丛书》、《癸已类稿》、《癸已存稿》之类。几十年来买的书确也不少。到了80年代末,突然感到买不起书了。有一次在书店看...  相似文献   

17.
南京的先锋书店、苏州的蓝色书店、苏州大学东校区的99读书人俱乐部和文化市场的一家家书店,笔者感觉,民营书店的经营状况在文化市场有更纯粹的体现。那里的民营书店目标似乎更单纯:卖出更多的书。但是,书越来越多,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对于形形色色的民营书店,笔者欲不成熟地归纳几点:一是经营书目的同质化,二是经营模式的单一化,三是读者群的良莠不齐,四是专业书店经营的不可拓展性。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史料》2012,(2):29-29
正1947年6月开明书店出版《秦牧杂文》一书,作为"开明文学新刊"的一种。作者后来在《赞开明书店》一文中写到:"这是我二十三四时候写的作品,现在看来,虽稍有锋芒,但并不怎样成熟。谁知不久以后,朋  相似文献   

19.
香港旺角素来是书店扎根之地,既有专营文史哲书、休闲书、风水术数书、武术书的书店以及二手书店等较小众的书店,又有简体字书店、教科书店或大型连锁式书店。不管是本地读者还是外地读者,都可从中找到喜欢的图书。近年,内地自由行无疑令香港多个零售行业受惠,包括数码产品、珠宝金饰、化妆品、时装,  相似文献   

20.
购书琐谈     
我的购书,在离休前的工作岗位上因常常收到许多征订书目,对书籍的出版信息都能及时得到,又常与新华书店打交道,所以主要是有选择的订购为主。自岗位退下来以后的这十多年则是以邮购为主,因为在焦作这种小城市,书店对冷僻的学术著作进书很少,很难买到适意的书籍,为了学术研究,除邮购别无他途。所以这几年就多与上海的东方书林俱乐部、沈阳的万卷收藏读者俱乐部打交道了,还有南京的凤凰文化中心读者俱乐部和秀州书局等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