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8月,知音传媒集团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知音传媒集团前身是1985年1月创办的<知音>杂志社,2000年1月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湖北知音期刊出版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经中宣部同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组建"湖北知音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2.
杨若雯  左敏行 《传媒》2013,(9):27-30
坐落于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的是一处让人过目不忘的"大家业":柏油路的尽头,绿荫葱葱之中,高耸着一栋白色的大楼,楼顶红色的两个大字分外耀眼——"知音"。围绕着这座大楼的是占地70亩、由6栋高楼组成的知音传媒集团。《知音》,这份在1985年创刊之初就创造了单期销量40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记者韩阳)2007年10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与知音集团旗下的《知音漫客》强强联手,全方位地密集出版"知音漫客"丛书,经过短短一年半的努力,累计销售逾200万册,成  相似文献   

4.
潘杏英 《传媒》2001,(2):24-26
知音杂志社副总编雷一大,从《知音》创刊到现在,整整15年了,心无旁骛,为《知音》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对此,知音杂志社的同志亲切地称他为:勤奋耕耘在期刊事业上的“老黄牛”。  相似文献   

5.
胡勋璧 《传媒》2008,(9):55-56
靠3万元起家的《知音》,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总资产6.86亿元、净资产4.55亿元的知音传媒集团(以下简称知音)。下属7种期刊、2份报纸、5个子公司、1个网站和1所学院,产业涵盖刊报出版、网络媒体、广告经营、书刊发行、印刷制版、物业开发、高等教育等领域,形成了多元化、规模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虽然一开始就是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但作为一本主要面向妇女和家庭的非时政类期刊,知音传媒上市仍面临诸多政策限制传出上市消息十年之后,湖北知音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音传媒"),终于名列IPO(首次公开募股)审核队伍中。中国证监会3月23日披露的消息显示,知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12,(6):27
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旗下的《知音漫客》杂志,周刊单期发行量今年已达130万册,月发行量达到520万册,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漫画杂志,仅次于日本的《周刊少年Jump》和《周刊少年Magazine》。  相似文献   

8.
《报刊之友》2011,(2):72-72
1月18日,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在武汉成立,标志着知音期刊集团完成整体改制。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知音传媒)董事长胡勋璧介绍,知音传媒前身为知音杂志社,从1985年创办开始就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湖北最早实行这一经营体制的文化事业单位。2000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知音率先在全国报刊出版界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成立知音期刊集团。  相似文献   

9.
刘源 《出版广角》2014,(15):70-71
中国原创漫画期刊从起步时期受到日本、美国等先进动漫国家的影响,一直到民族原创漫画期刊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知音漫客》是我国首个中国原创漫画刊物,其刊行上的周刊式革新和成功地与创作者对接成为《知音漫客》成功的重要因素,使得《知音漫客》成为了中国原创漫画成功刊行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11,(2):72
<正>1月18日,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在武汉成立,标志着知音期刊集团完成整体改制。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知音传媒)董事长胡勋璧介绍,知音传媒前身为知音杂志社,从1985年创办开始就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湖北最早实行这一经营体制的  相似文献   

11.
任婕 《出版科学》2005,(6):13-14
对<知音>的编辑风格进行了研究,认为纪实性风格与故事化手段的结合是显著的特点.讨论了这个风格在<知音>编辑流程中的正面效应及潜伏的隐患,提出应当积极寻求对策,引导期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知音》杂志发展的三大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音>杂志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形成了感动千百万读者的富有人情美、人性美的知音纪实体;第二是成功地进行了多元化经营;第三是最早推出了国际化战略的探路者<知音·海外版>.  相似文献   

13.
张泽远 《传媒》2005,(2):24-27
本世纪开年,期刊出版界曾经有一个流行的疑问:上个世纪中国产生的几个"期刊恐龙"在新世纪出版生态里还能是保持优势的种群吗?这几个"恐龙"指的是期发行量超过百万的<读者>、<知音>、<家庭>、<半月谈>、<故事会>.因为前三者在刊物定位上有类似的地方,因此,笔者最近通过对比这三本杂志的发展态势,对<读者>的发展做了调研采访.  相似文献   

14.
浅谈媒介定位策略——以知音传媒集团三大刊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新闻爱好者》2011,(21):36-37
知音传媒集团下属10份期刊2份报纸,其中有3份百万报刊(月发行量超过100万份的报刊):《知音》月发行量达600余万份,《知音漫客》和《新周报》月发行量均超过240万份,而且知音传媒集团下属所有报刊均实现盈利。知音传媒集团的媒介定位策略对期刊界有哪些启示,本文进行了初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知音》和《家庭》是两本风格类似、市场占有率也相当的刊物。两者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也很相似。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第一次期刊改革潮中,作为地方妇联的指导性刊物《湖北妇女》和《广东妇女》分别改名为《知音》和《家庭》,在  相似文献   

16.
方仁 《传媒观察》2006,(5):11-13
1985年1月,《知音》诞生于武汉。《知音》坚持把创造鲜明的个性特色作为发展自己的战略,率先在中国期刊界推出了具有哲学理念的“人情美、人性美”的办刊原则,强调刊物要“深入生活、深入心灵”。引起了广大读的共鸣,创刊号即发行了40万份,当年最高月发行量突破100万份,创造了中国期刊史上的奇迹。《知音》崇尚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自创办之日起首开湖北省报刊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之先河,在风险中和压力下,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竞争的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其管理模式深为全国期刊界所推崇。  相似文献   

17.
论文,贵在得文心,亦难在得文心.刘勰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文心,是作者个性、精神、风格的象征,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总表露在外.俗云:文心之细,细如牛毛,因此虽然古来文人各用其心,但潜而不彰者亦复不少,难怪刘勰慨叹道:"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传媒新论。几乎与此同时,知音传媒集团提出了自己的传媒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这里所说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媒体传播渠道的创新,产品形态即传媒内容呈现方式的创新。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新媒体冲击下的知音战略演进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  相似文献   

19.
浅议开架借阅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架借阅,让读者走进书库,自由地挑选自己喜欢的书,不仅能开阔视野,更能帮助读者快速、便捷地找到自己的"知音".  相似文献   

20.
1985年,白云黄鹤的故乡诞生了一本名叫《知音》的刊物。记得创刊之初,它就以一次发行40万册,令期刊界刮目相看。10年耕耘,它的期发行量已达160多万册,早已由楚天走向全国,飞向世界。全国优秀社科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这一项项荣誉,更是记载着它的艰辛和奉献,它的追求与攀升。 “抚琴遇知音”,这一美丽的传说代代相传,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知音》缘此定名,其良苦用心殷殷可鉴。然而,高山流水遇知音,又谈何容易?可以说,每一个刊物都在企盼自己能成为读者的知音,但让众多读者视之为知音者为数并不多。有人说,《知音》的成功在于刊名取得好。此话仅说对了一小半,没有真功夫和真货色,反倒枉负了好名称。那么,《知音》成功的“秘诀”又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