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张德俊  朱艳彬 《中国科技信息》2007,(17):301-301,303
手风琴艺术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它经历了发展与繁荣,到了20世纪的今天,却在中国的文艺舞台和人们的心中逐渐隐退。本文从手风琴音乐的创作、教育体制、教学理念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手风琴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剪纸艺术是起源于我国的平面镂刻艺术,中国剪纸艺术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剪纸是南北朝时的《对猴》、《对马》等五幅团花。而在纸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早就以剪、刀甚至手撕,火烫等手法在皮、绢,树叶上刻镂创作出大量作品。可以认为,以刀,剪为主在平面薄质材料上剪、刻、镂所创造的艺术,是剪纸艺术的真正含义,纸仅仅是薄质材料中目前运用最多的一种,"剪"和"纸"只是剪纸艺术中主!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滋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且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正如西方一位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中国的造园史就是一部中国史,集大成的中国园林正是当时艺术思潮、社会经济状况、政治变化的体现。中国以描写自然山河景色的为题材的山水画,号为中国文化的四绝之一[1]。从中国山水画与园林的发展关系、创作手法出发,从艺术的领域和角度对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加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乔文卿 《今日科苑》2009,(11):185-185
手风琴是一件和声乐器,它即可以用于独奏,也可以用于伴奏,尤其是用于伴奏乐器,手风琴被运用的广度和普遍性更是其他乐器无法与之相比的。因此歌曲手凤琴即兴伴奏是一种创作与表演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它虽然受到构思的时间局限,但却具有独创的艺术风格,是一种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音乐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郭丽 《世界发明》2010,(2):13-13
2010年1月2日~1月31日,在北京新时代画廊.展出了一场以70后雕塑家为主体的雕塑群展。将此次展览主题定名为“塑”说新语,展示了策展人旨在展现70后雕塑家们艺术新语言的愿望。这些新一代雕塑家们在今天已经成为艺术群体的主要力量,他们结合自身中国文化审美及现实生存经验,敏锐地捕捉现代社会发展与视觉文化需求的关系,各自在创作观念、创作手法、创作材料等方面,体现出与传统雕塑不同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6.
随着艺术体系的完善,各类乐器的相继盛行,同时在各类乐曲中产生的不同音乐素材,都别具特色。以西洋乐器手风琴为例,它作为键盘类乐器的一种,产生于欧洲。流入中国后,只是少数人的艺术形式,并不为多数人了解。然而,这种艺术形式在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形成了特有的独立学科。手风琴音乐创作中的民族风格同现代意识完美结合,实现了手风琴作品的个性化与民族化。这时,相继产生了大量的中国作品,并开始在我国盛传流行。由于当地风情、民族气息、文化底蕴的差异,产生了歌曲的不同民族性,并在作品思想内韵上追求更高的哲学境界及美学思考。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创作大师威廉?福克纳以他多重创作手法而闻名于世。在他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他在意识流、多角度叙述等写作手法的基础上,更灵活地运用了一种简单的事物——镜子,作为他展现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的辅助手段。本文侧重分析"镜子"的表层含义和隐喻作用,尤其是突出展现"镜子"的类比、对比折射功能以及空间视域载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蔡浩 《科教文汇》2013,(11):123-124
美术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具有独特的创新意识以及令人视觉一震的画面效果,美术作品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为浪漫主义画法以及传统学院派的画法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在美术作品美感传播过程中会具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本文将主要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并对浪漫主义美术作品的先驱者的作品进行相关的建设,进而对浪漫主义美术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一鸣  赵虹 《科教文汇》2013,(22):142-142,144
禅宗是佛教进入古代中国人内心后所体悟到的新的心灵境界。禅宗的不尘不染,深刻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界。书法是借线条灵动的运动,表现书法家心性与性灵境界的审美艺术,注重"形学"与"心学"的结合,与禅宗的思维方式极其符合。在与禅宗强调"意"的思维碰撞下,书法创作被赋予了新生命,极富禅意。  相似文献   

10.
田莉 《科教文汇》2010,(28):145-146
通过对陈培勋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贡献、特点和意义几方面进行论述,发现其在保持原创风格的基础上,融会中西创作手法,更好地发挥钢琴乐器的演奏特色。从民族化多声思维的角度,既要遵循传统,又要敢于创新,从而达到一种全新领域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1.
石倩 《科教文汇》2011,(17):167-167,206
演奏艺术本身的创造性决定了其形成过程的复杂性。本文从手风琴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心理学、生理学、器乐演奏法的相关知识,着重从手风琴动作技能的形成及艺术创作途径这两方面浅析了手风琴演奏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赵亚伟 《科教文汇》2011,(24):205-206
手风琴演奏者如何展示舞台演奏风格、表演水平和自身风采,是手风琴演奏者综合音乐素质和演奏技术的具体体现。它不是靠单方面的知识就能完成的多元艺术。就是成熟的手风琴演奏者,也往往因一时找不到投入的演奏感觉而严重影响了手风琴的舞台表演质量。归纳起来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没有全部投入到手风琴演奏和乐曲的内在情感中;二是受舞台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时产生慌乱心里,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和感情投入;三是对所演奏乐曲的背景、主题、内容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与其产生共鸣,化为自己心中应有的音乐形象,未真正出神入化地进入音乐艺术境界;四是自己的演奏技术和技巧还有断层和欠账,满足不了演奏乐曲艺术要求的舞台表现和应变能力,尚未达到炉火纯青的熟练程度和表演水平。  相似文献   

13.
姜金泽 《科教文汇》2012,(13):153-155
传统艺术造型元素作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一个连续体。从不同历史阶段的传统艺术造型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性看,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始终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这种传承是一个衍生发展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形、意、神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吕淼 《科教文汇》2012,(17):152-153
中国歌剧发展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在这百年间,中国歌剧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传世作品,在跨入新世纪后,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以及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对中国歌剧的创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中国歌剧的发展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场挑战,只有积极面对,才能使中国歌剧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韦佳 《大众科技》2016,(8):160-161
曲艺是中国特有的舞台艺术品种,发展曲艺(说唱)需要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文章总结了曲艺(说唱)创作的历史演变,分析了曲艺(说唱)创作的传承与创新,以期推动曲艺(说唱)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莫保华 《科教文汇》2014,(26):127-128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呈现了我国辉煌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受到了世界各国的爱好和推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书法迎来了新的挑战,中国书法的创新之路面临着多重困难,对此,国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以保护我国的历史艺术宝库,促进中国书法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利丽  吴佳强 《科教文汇》2014,(26):129-130
伴随着影视艺术教育的繁荣发展,历史悠久的中文经典,如诗歌、小说、散文却在视觉时代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面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看似并没有大关联的两者却有着很重要的联系——中文经典阅读对于影视艺术教育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先指出中文经典阅读和影视艺术在几个大方面的一致性,并通过这几种一致性,剖析了中文经典阅读在影视艺术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军  宋力 《科教文汇》2011,(22):156-156,161
现代艺术精神是古典艺术精神的承传与发展,要拓展现代艺术精神,需要对传统精神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本文概述中国古代画论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其中最具价值的部分。艺术家通过对中国古代画论的学习,将有助于在绘画中体现中国艺术的精神、反映中国美学的深厚传统。  相似文献   

19.
亢琳 《大众科技》2014,(8):167-169
文章以“孔融让梨”的故事为引子,阐述了“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提出艺术设计教育应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探索了艺术设计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途径、方式以及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提出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纳入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教学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发挥艺术欣赏课、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加强中华民族美德教育,探索了传统美德课讲授、学科渗透、艺术表达和角色体验等四种模式;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贯穿在艺术设计教育之中,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沈影红 《科教文汇》2014,(17):116-117
结合当前教改的方向与艺术学校学生的学情,本人对戏剧教学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以达到戏剧教学实践与艺术专业发展互为促进,学生的欣赏审美水平得到提高,为将来从事文艺事业提供更多养分的目的。本人选取戏剧作为特色课型进行教学研究,是因为它涵盖的内容丰富,古今中外的经典戏剧作品如大海珍珠,粒粒璀璨,容易引起艺术专业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又因为戏剧在中职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知识要点很多,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并大量阅读剧本、观摩戏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大有裨益,可以让他们更加热爱生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戏剧的教学,教师创造性地呈现生动、精彩的教学设计,带领学生融入情感体验、表演欣赏、二度创作等环节,使整个课堂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文化与专业有效结合,语文教学为职业发展服务,充分体现中职教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