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成都市武侯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大力推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创造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武侯模式",区域教育进入了城乡一体、高位均衡发展的新阶段。文章重点论述成都市武侯区在既有的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基础上,大力推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所创新的具有武侯特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阐述了支持武侯模式的相关教育理论以及武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对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区域推进教育均衡化,成都市武侯区在城乡统筹实验区建设的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制度设计与行为创新,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验成效和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被媒体誉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武侯模式”.武侯区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优质教育供需矛盾为目标,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优化认识的过程中,实现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外显层次性和内涵合一性的协调统一,体现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性、差异性、文化性、前瞻性的内涵诉求.  相似文献   

3.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而从县域内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到市域层面是大势所趋.成都市结合三圈层空间结构特点,提出城乡教育互动发展联盟实践模式.该模式将成都三个圈层20个区(市)县组成10对“一对一”的互动发展联盟体,通过跨区域学校结对,以多样化推进方式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城乡教育互动发展联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域成都”的统筹配置,有效促进了成都教育圈层融合和高位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小学是中国教育最小的单元,也是最薄弱的环节。中国人口80%在农村,中国教育的大头也在农村。村小的质量提高了,中国教育的整体质量就提高了。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关注村小的发展,在政策上扶持,在体制上创新,在财力上支持,探索出一条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请看——城乡一体:村小困局新解。武侯区对村小的改革是从两年前开始的。城乡教育的反差令武侯的决策者不安,为了使城乡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他们决心对区内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村小进行改革。改革从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工作方式等多个层面入手,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成都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教育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之必需。成都市有了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工作实践。以人为本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理念体系、良性互动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结构体系、面向市场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控制体系、三位一体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保障体系的“四大基本要素”使城乡教育一体化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学刊》2005,(5):F002-F002
由成都市教育局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成都市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于2005年4月23日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召开开题会。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徐亚平,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是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现有1 100多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00多万。全市共有公办中小学近1 100所,在校中小学生150多万人,中小学教职工10.5万人。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差别十分突出,也造成了成都市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近几年来,成都教育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确立了"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实现成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联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  相似文献   

8.
当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2003年以来,围绕成都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市教育局通过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在教育均衡发展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2015,(3):19-22
近年来,成都市锦江区大力推进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的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战略,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区域学校间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为进一步盘活传统名校优质资源,带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让学校真正实现内涵提升、自主发展、错位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是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现有1 200多万人。全市共有公办中小学1 114所,在校学生约154万人,中小学教职工9.27万人。2003年以来,我市围绕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坚持全域成都理念,开始城乡教育一体化实践与探索,多年来不懈的努力,使统筹城乡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教育公平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成都教育再次明确了联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促进全域成都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伯钧 《成人教育》2014,(2):24-27
重点探讨了地域文化和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关系,认识到地域文化是社区教育课程中的特色内容,能够满足特色课程的"特色"内涵。因此,从有利于课程优化开发的角度提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应该具有地域文化相关内容。从而将社区教育课程中的一般知识性课程,划分到普通课程类。提出了特色课程由基层自主开发,普通课程由国家统筹开发的优化策略。以期克服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弊端,促进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工作多快好省地发展。并以成都市武侯区的实践为例,介绍了搜集地域文化资源,建立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库等促进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左晓梅 《中学教育》2011,(6):21-25,31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基础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很多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讨和探索,部分区域开始实践探索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各种推进策略。本文试图从管理的公正、人本、效益的伦理性原则对这些策略存在的伦理风险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改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并从区域教育管理的层面,提出了加强系统性思考,进一步关注管理效益和制度调整,重视学校内生性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教育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产品,为个人发展提供了较为基础、全面且十分必要的知识与技术支撑。城乡教师互动发展对统筹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加快城乡教师队伍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成都市武侯区在优质教育"全域成都"满覆盖思想指导下,从相关职能部门到各子系统,都在以"联手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双方教师共同提升"的宗旨下,以名师资源为主导,创新合作形式;以"共同体"为目标,创新活动内容;注重人文关怀,加大保障力度,从而创新城乡教师互动发展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智慧政府为政府职能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提供了契机。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领域,智慧政府越发显示出其优越性,文章以成都市武侯区为实证调研对象,揭示智慧政府在构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领域新模式方面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指出在政府感知、机构发育和购买过程三个维度,政府应以大数据思维调和供需平衡矛盾,采取智慧政府干预养老服务市场、完善购买过程打造精明买家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高密度中心城区防灾绿地的作用和特点出发,结合国内外高密度城市防灾绿地建设现状,对成都市武侯区防灾绿地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武侯区具有人口密度高(达到了14,451人,km2),人均绿地面积指标高(达到10.88m2)、绿化覆盖率高(41.04%)等特点,已建成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公园及紧急避险绿地公园等各类防灾绿地公园172个,对城区的防灾避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防灾绿地分布不均、相关配套不足、防灾避险绿地的设施不够完善、防灾绿地体系不健全、绿地植物配置不尽合理等问题,对该区防灾绿地建设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内对产业集群的讨论主要针对东部地区,而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现象关注较少。产业集群不应该仅仅是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空间组织的重要形式,而且也应该是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本文在讨论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成都武侯鞋业集群为例重点讨论西部传统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中的动力机制、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地方政府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建构,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使命担当和发展策略将发生新的变化,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入新的调试期。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应抓住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扩大高等教育开放和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等重点,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问题与对策:对辽宁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辽宁省在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的逐步均衡,县域问的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却又开始逐渐拉大,并逐步成为辽宁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与新矛盾。对此,要把推进省域内的均衡,作为辽宁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的战略选择;要把创新义务教育体制,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保障;要把加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手段;要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将村级小学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可忽视的细节。  相似文献   

19.
外来性与本土化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两大特征,并贯穿于高等教育变革过程。在清末新式教育创始阶段,外来性占主导地位。随着民国时期新式教育的发展,外来高等教育制度渐趋本土化,在教育指导思想、招生考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形成新的特征。认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演变的双重特征,有助于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