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问题,可以用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历程来加以概括.即在当今不同民族的文化教育不断接触、碰撞与交流、融合的态势下,我们需要对本民族的文化教育形成清晰的认识与理解,珍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承认文化差异的存在,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教育和文化,在坚持多元化的基础上寻求普遍共识.  相似文献   

2.
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大继承、重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在深厚的社会文化体系中,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血液,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有效的体、美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是体、美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以美术学科为例看一看传统文化的渗透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路向呈现出由"民族国家多元文化教育"向"全球社会多元文化教育"拓展的特征。与此同时,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诸如新自由主义的不利影响、全球多元文化认同的障碍以及国际组织保障力度的不足等。全球化对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两者之间的关联也将日趋紧密和复杂。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是自己的民族精神的挖掘、宏扬和创新。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是新的世纪里我们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青少年有责任继承和宏扬书法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吸纳世界先进文化。在当前推动素质教育、推行新课改的良好环境下,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结合自身优势,我尝试在高一年级开设"书法欣赏和书法体验课",带领学生探寻自然之美的书法艺术,引导他们从书法的"无声之  相似文献   

5.
美 育不但能够融于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育中,而且在理科的实验教学中也同样体现着"美",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这样几个"美"。1.实验室环境美在实验室的布置上要体现出浓重的文化氛围,创造美的环境。实验室的布置可用名言警句、科学家画像、实验挂图展览橱窗或摆放盆栽花卉等方式。通过对实验室的点缀美化,使多重的文化信息载体巧妙地与实验室构成一体,给学生一种和谐的美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扩大了视野。实验室的文化教育功能是多侧面多层次的,可…  相似文献   

6.
郭微 《考试周刊》2011,(69):231-232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让幼儿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摆在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必要而有难度的课题。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作者在幼儿教学实践中尝试把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融于区域活动中。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以其特有的美和乐趣使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获得了有益一生发展的知识与体验,成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有效的、积极的承载方式。在区域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丰富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形式,避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说教"、"灌输"等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梁萌萌 《文教资料》2012,(13):25-26
川端康成作为具有日本特色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受前朝和歌、《源氏物语》等"物哀美"特质的文学影响较大。作品《雪国》是其"物哀"美学影响下的代表作,基调优美哀婉,情节平和含蓄,却让人在掩卷后不断回味。本文分别从"物哀"的形成与理解、《雪国》中的物哀之美及其中的现代意识三个方面来分析,从日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物哀"之美这一明显特质入手,结合《雪国》,分析这种独特的美丽与哀愁,以及包含于其中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8.
"气韵"是中国传统艺术审美中独特的命题。论文从这一美学范畴显示的人类情感深度具有的意境之美切入,探讨"气韵生动"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内涵和歌曲处理方法,从而总结出"气韵生动"的演唱之意境美,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全宇宙、生命的关注,要求歌唱要蕴含丰富的宇宙感、人生感,还要努力超越自我,灵动于空。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种美,一种与民族同在的美、与生活同步的美、与文化同行的美。这种美,是最悠远的美,最绵长的美,最富魅力的美,最耐人寻味的美。有鉴于此,语文教学不应纯粹从工具视角教学语言文字,还应成为引导审美的过程,带领学生走进语文之美,让他们感受美的情境,领略美的意蕴,受到美  相似文献   

10.
许则变 《辅导员》2010,(14):86-86
语文美育就是借助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活动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这两种教育理论相互渗透而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学科——语文审美教育,而语文审美教育中最具审美化的教材当属唐诗宋词。诗词具有语言美、韵律美、情感美,巧妙挖掘诗词的美育因素,利用"诗词教学的美育因素"能拓宽审美教育的途径,是培育民族审美情趣的重要起步。  相似文献   

11.
震后羌区学校保护羌族文化的意义及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羌区学校是"活化"羌族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羌族"文化自觉"的重要启蒙地。震后羌区学校保护羌族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重建美好家园、办出有特色的民族教育。羌区学校保护羌族文化的途径有:搜集整理羌族文化资源、重启羌族语言文字课程、增加羌族文化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体验羌族文化的魅力、聘请羌族文化传承人做教师等。  相似文献   

12.
徐梓 《天津教育》2024,(7):14-17
<正>1990年7月,当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学界同仁为祝贺他八十诞辰而召开的“东亚社会研究”讨论会上,作了题为《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的演讲。在这篇演讲中,他针对自己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书时的同学艾德蒙·里奇爵士在评述几个中国人类学者的著作时提出的两个尖锐问题作了回复。最后他说:“我们不妨各美其美,还可以美人之美,这是人类学者应有的共识。”后来经过进一步完善,最终形成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这“十六字箴言”既是处理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关系的重要准则,又是我们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南。  相似文献   

13.
安世皓 《考试周刊》2011,(72):174-174
民族精神教育与历史学科教学可以很好地结合,民族精神教育包括文化认同的培养,文化认同包括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作者尝试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讲"中华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其中中华法系体现了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韩佳蔚 《文教资料》2014,(23):53-54
新时期"推普"和普通话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进一步实现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全国通用语言,在不同方言区之间、各少数民族之间、对外汉语教学及国际交流中的社会交际功能,而且在推动文化教育、社会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及其承载的文化乃是"国脉所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应该从历史发展、文化传承和民族振兴层面认识"推普"的意义;普通话教育应肩负起保持、传播、发展民族文化,推动国家文化建设、母语文化传播、民族素质教育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文化教育是可行,通过数学文化课程--数学之美教学,来揭示数学文化内涵,使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让人赏心悦目的.通过数学文化课程让学生们在对美的欣赏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教育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其目的在于解决美国多民族教育问题。文章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内容、模式、方法等方面对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系统介绍及分析,并试图通过中、美多元文化教育的比较,希望对我国民族教育有所启示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于海英 《文教资料》2010,(23):90-92
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近邻。中日之间虽然一直试图认识和了解对方,却远没有达到此目的。本文试图从日本文化特性入手,探讨日本人的"以小为美"的民族文化意识,并试图寻求这种文化意识的根源和具体体现。另外通过对中、日传统文化意识的对比,可以更加理解日本人的这种民族文化意识,为读者客观地认识日本人和研究日本社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教育自觉、民族文化教育政策落实、制度保障、课程建设、教学、师资队伍、民族文化教育研究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不足,应采取明确民族文化教育的定位,创新民族教育制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综合利用民族文化教育的途径,坚持民族语言教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对策以促进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质及其目标,对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在民族教育发展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当前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诸多误区,并时多元文化教育下民族地区教师的文化品性及其培育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自"十五"以来,通州区教委坚持在学生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即"以弘扬中华文化、承接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为理念,以培养学生中华美德(包括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为目标,以经典文化、节日文化、地域文化(运河文化)为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全面优化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初步摸索出了区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