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具有一般意义上的辩证统一性,也有相对意义上的差异性.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必须树立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既要反对将全面发展理解为平均发展而使教育陷入“否定个性,忽视差异”的误区,又要反对和克服单纯追求个性发展、否定全面发展的社会性要求的片面做法,从而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和形成“全面要求、尊重差异、鼓励个性、致力和谐”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窦玉荣 《现代语文》2010,(8):155-157
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个性”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全面”是指人的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我们要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中的和谐与均衡。全面发展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各方面的一种有差异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从现行基础教育的弊端和文理不分的教育改革出发,阐明了“用个性发展开发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中得到了“用个性发展开发全面发展”的优势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面发展的“全面”主要不是一个量的概念。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关注体现全面的基本方面而非一切方面。个性发展的理念不仅更靠近了创造教育 ,也对德、智、体、美形成更确切的理解。衡量社会发展积极意义的基本标志之一是社会为丰富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条件 ,衡量教育的积极意义的尺度更应在此。  相似文献   

5.
《宁夏教育》2013,(7):157-157
1.学生的和谐发展。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理想目标。注重“全体”,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注重“素质”,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注重“个性”“因材施教”,使之成为既符合共性要求,又有个性特点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6.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只有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就是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由自在自主地成长成材。所谓“健康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就是“全面发展”而不是畸形发展;其二就是在承认和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保护、鼓励、支持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个性发展,对负面的个性和兴趣加以教育和引导,不让其走向社会、学校、家长所不欢迎的对社会发展有害的甚至反动的一面。例如,对沉迷于打电子游戏机、不劳而获、敲诈勒索、…  相似文献   

7.
周勇 《今日教育》2008,(11):17-17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现代人越来越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即和谐发展)。这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纵观我校前身“五云书院”所提出的“振兴中华,服务桑梓”的办学宗旨,到而今确立“至真至要、尚德尚能”的校训、“彰显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及“致力于培养个性健全,社会责任感强,多元智能全面开发,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民“七一”重要讲话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使我们能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观察、思考现代教师素质问题,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在时代和社会的前列,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素质提出的六个方面的要求。应该是教师追求“全面发展”的基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教师应该学有专长,教有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在鲜明的个性中体现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即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最高追求和价值目标,是构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但在这一理论的理解中,却出现了一种将“人的全面发展”等同于“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情形。“人的全面发展”的提法,偏离了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不能替代马克思语境中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杨华 《零陵学院学报》2004,2(3):104-10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各种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能力、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燕新 《中国德育》2012,(23):61-61
问:我们经常会看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样的教育术语,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提倡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里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全优”,而是允许和鼓励学生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和特长。  相似文献   

13.
初中音乐活动包括唱歌、音乐欣赏、节奏乐、音乐游戏及舞蹈等。这些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修养、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和完美人格出发,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样的音乐课如何开展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做法。  相似文献   

14.
个性是人的个人本质.马克思立足于唯物史观的理论视野,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并通过对“现实的个人”的具体分析,深刻揭示了人的个性的内在根据、基本内涵和主体性特征,全面论述了个性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具体阐明了个性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必然趋势,从而丰富了其人学理论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素质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人文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支撑,个性发展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和谐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做出剖析,从“人的全面发展”所具备的特征出发解释了它在和谐社会中应具有的新涵义:完整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并阐述和谐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实施手段: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价值和意义、突出人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教育教学整体改革的需要,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个性,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全面发展,个性培养,整体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大胆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各种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能力、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初中音乐活动包括唱歌、音乐欣赏、节奏乐、音乐游戏及舞蹈等。这些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修养、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和完美人格出发,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笔者结合实践,对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个性的丰富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和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工作日的缩短”或闲暇时间的增加是必要前提。随着“减负”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广大中小学生将会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学生的闲暇时间大大增加,这为人的个性的丰富和完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沿着正当的方向支配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对个性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