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完美主义者,欧洲最后一名“绅士”;他执迷的是贵族秩序井然的欧洲,那个曾经拥有却一去不返的年代;当纳粹主义将他的梦想击碎,他只能选择逃离——最终却发现无处可逃;他希望世人彻底将他忘记,如今却因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而重获青睐。他就是奥地利人斯蒂芬·茨威格,隐士般、被遗忘的天才作家。肆虐的纳粹主义终结了欧洲人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家生涯,并最终假借他自己的手杀死了他。如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称之为“革命和尚”的苏曼殊是近代中国颇有争议、颇受关注的人物。他具有双重人格:出入于歌楼妓馆、嗜吃好色,又芒鞋破钵、颂经参禅;他壮怀激烈、主张革命,又自叹自怨、意志消沉。他是一个追求人格独立却意志薄弱,想以精神上的充裕来实现自己的个人、社会价值却始终难以给自己定位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3.
黄淮 《上海教育》2009,(15):10-11
在20世纪的中国教育史上,黄炎培先生是以自己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成为与时俱进的教育家的。黄炎培作为教育家的人生轨迹,极富个性色彩和传奇经历。他考中了清末举人,却抛弃了仕途生涯;他献身于教育,却寄情于革命;他积极兴办学校,却建立了民主政党;  相似文献   

4.
<正>《无名的裘德》——一本极为压抑的名著。英国文豪托马斯·哈代的这本小说讲的是:乡村少年裘德正直善良,满怀理想,然而其命运则像受了诅咒般颠沛踬踣。他渴求知识,却被基督寺(影射牛津大学)拒之门外;他向往自由,却陷入了艾拉白拉诱惑的陷阱;他想成为教士或学者,却发现百般努力终无路可达;他将自己恋慕的淑珊娜介绍给自己景仰的老师做助手,  相似文献   

5.
当过班主任的人,恐怕都遇见过犯了错误却爱强词夺理、甚至死不认账的学生.小涛便是这样.他总管不住自己.比如自习课大声讲话,班长记了他的名字,他便会显得很委屈,和班长吵闹,硬说自己没讲过;老师找到他,他会说是别人在讲话,班长看走了眼;当找到周围同学证明时,他又会说是自己钢笔没水了,只是向同学借用一下,或是作业不会做,向其他同学请教……总之,每次他都是极力狡辩,死不认错.可一核实,十次有九次都不是他所说的那样我对他多次苦口婆心地说服教育,效果却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爱一个人常是一串奇怪的矛盾,你会依他如父,又怜他如子;尊他如兄,又复宠他如弟;想师事他,跟他学,却又想教导他,把他俘虏成自己的徒弟;亲他如友,又复气他如仇;希望成为他的女皇,他唯一的女主人,却又甘心做他的小丫环、小女奴。张晓风在《一个女人的爱情观》里这样说。也许这就是一个女人对自己爱人的全部想象与憧憬。世上的男人千千万,哪种才是适合你的那一款呢?也许,在你还是孩童的时候,一切就早已注定。  相似文献   

7.
南极的对面     
那已是他在一年里失去的第六份工作。北风呼啸的寒冬里,他窝在滴水成冰的小屋里,向朋友诉说自己的沮丧。他拥有英语六级证书,第一家公司却认为他口语不过关;他是电脑二级程序员,第二家公司却嫌他打字的速度太慢;第三家  相似文献   

8.
<正>老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永久记忆。忘不了,她教我们学习a、o、e,教我们学习加减乘除:她告诉我们天上的星星有多远,告诉我们天空和海底的世界一样精彩。雨中,他给我们撑伞,自己却淋湿了衣裳:雪中,他拉着我们,硬撑着自己摇摇晃晃的身体。当我们长大,老师的鬓角却生出白发。  相似文献   

9.
舜历贵贱论     
舜的一生充满了贵与贱的辩证法:他有着高贵的血统,但出身却很卑贱;他年轻时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但却因此展现出了十分高贵的品质;他经历了辅佐尧和自己君临天下的辉煌,但是作为最高统治者,他却始终不忘底层百姓的疾苦;他切身体验了极度卑贱与极度尊贵的巨大落差,但却从不将贫富贵贱放在心上。所有这一切都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留下了印痕,深刻影响了历代中国人的思想与生活。  相似文献   

10.
当看到孩子玩的玩具坏了时,有的家长急忙去帮他修理,可他却不高兴了;当看到孩子玩"无聊"的游戏时,有的家长立刻让他玩家长设计的游戏,可他却不愿意配合;当孩子正专注于某个游戏时,有的家长给他递过去一杯饮料,可他却不领情……有时候,家长认为自己非常认真地陪孩子玩游戏,可孩子却不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年轻的父母为此烦恼不已!  相似文献   

11.
当看到孩子玩的玩具坏了时,有的家长急忙去帮他修理,可他却不高兴了;当看到孩子玩无聊的游戏时,有的家长立刻让他玩家长设计的游戏,可他却不愿意配合;当孩子正专注于某个游戏时,有的家长给他递过去一杯饮料,可他却不领情……有时候,家长认为自己非常认真地陪孩子玩游戏,可孩子却不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年轻的父母为此烦恼不已!  相似文献   

12.
霍桑《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是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复杂的人物。他外表神圣, 内心却无比虚伪; 他有至高无上的理想, 却舍不弃世俗的快乐; 他博爱世人却不能挚爱知己; 他想袒露真实的自己, 却由于内心的懦弱, 还是走向了虚伪。他的宗教信仰和现实生活相冲突, 他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相矛盾, 他的虚伪和他的真实相碰撞, 这些矛盾相互纠缠、交织, 成了丁梅斯代尔心中打不开的死结, 他的灵魂和肉体忍受着炼狱般的煎熬, 最终导致他走向毁灭。该小说最有价值的地方, 当属对丁梅斯代尔等主人公的心理特征的剖析和描写。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父亲     
<正>我的父亲是学艺术的,他画画,画唐卡。向人介绍父亲时,我总说他是名画家,而他自己却只承认是名画匠而已。记得小时候,每当我看见父亲躺在草坪上看画,  相似文献   

14.
1.成功有多难【阅读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那已是他在一年里失去的第六份工作。北风呼啸的寒冬里 ,他窝在自己的小屋里 ,向朋友诉说自己的沮丧。他拥有英语八级证书 ,第一家公司却认为他口语不过关 ;他是电脑二级程序员 ,第二家公司却嫌他打字速度太慢 ;他与第三家部门经理不合 ,主动炒了老板 ;接连地 ,第四家、第五家、第六家……他愤愤不平地说 :“一次次全是失败 ,让我浪费了一年的时间。”朋友一直耐心倾听 ,此刻说 :“讲个笑话给你听吧 :一个探险家出发去北极 ,最后却到了南极 ,当人们问他为什么的时候 ,探险家答 :‘…  相似文献   

15.
<正>对很多学生来说,心理老师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从不像爸妈那样唠叨,却能让自己乖乖地拿起笔学习;从不疾言厉色,却能让自己深深地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他没有说让人怎样去做,却能在和风细雨中让人知道接下来自己要去做什么……心理老师就像一个魔法师,他的口袋里,到底有什么?  相似文献   

16.
他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却自诩为”草根”:他放弃IBM公司“顾问科学家”的职位,却在北京的胡同里捣鼓出了—罐味道醇厚的“豆瓣”:他身为网络红人,却用着土得掉渣的电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狂打CS;他创造了一个没有中心的网络世界,却让每—个参与者都拥有了自己的主流生活……  相似文献   

17.
苏轼虽才华绝代,却命途多舛;虽命途多舛,却魅力无限。他魅力的核心当是"旷达"。黄州,是他寻求解脱终获旷达并开始使用旷达武装自己的地方;惠州,是他坚守旷达以对抗厄运的地方;儋州,是他超越自我神游无穷之境从而获得终极旷达的地方。历经三地,苏轼完美演绎了旷达的魅力,而这三地也成为苏轼旷达思想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8.
他把自己的钱都花在了义务赡养老人上,自己却一贫如洗;他照顾的老人享年全部超过80岁,其中6位活过了90岁;现在,他希望多卖些画,盖一所免费养老院,等他老得不能动了,可以雇人来照顾老人们。  相似文献   

19.
父母可以给孩子生命,却不能给孩子人生。孩子的人生,连同他们的成就和幸福都是由孩子自己去创造的。19世纪,在丹麦一个出身于鞋匠家庭的穷孩子,在父亲去世不久,家人便为他的前途着急,并作了安排。奶奶主张他去当文书;妈妈主张他去学裁缝或木匠;继父让他自己去选择;孩子则坚决表示要去演戏,当一名演员。家人最终决定让孩子自己去闯荡人生。这位14岁的少年独自到了哥本哈根,去拜访一位著名的舞蹈演员想学跳舞,却被婉言谢绝;又去拜访剧团经理,经理嫌他太瘦,嘲笑了他;为了生计他去给木匠当徒弟,木匠嫌他干不了重活儿把他辞退;一心献身艺术的他又…  相似文献   

20.
瓜哥养冬哥     
与众不同的方果子——一般的果子都是圆的,他却叫"方果子"。他喜欢叫爸爸"老方",他爸爸也让他这样叫。他自己的功课很好,却愿意跟留了好几级的男生瓜哥做朋友。他总是尽量采用很少能用到的词汇。他喜欢把国际上发生的大事、怪事跟自己的平凡生活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