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2000年1月美国方言学会曾举行了一次“世纪之字”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自由”、“正义”、“科学”、“政府”、“自然”、“0K”、“书”、“她”等等。而进入决赛的只有“科学”和“她”。最后“她”以35对27的选票战胜了“科学”,从而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她”字被推选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似乎预示着女性将在21世纪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大家或许不知,“她”字出现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调侃”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富含哲理的褒义词。“自、鼻”系同一个字,“自”是“鼻”的初文;“皇”是王之始者;秦始皇因“辠”与“皇”形似而改“辠”为罪字,系“改字之始”。  相似文献   

3.
尽管张洁本人并不承认她是一个女性主义作家,但她的创作实践使她“事实上成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先导。”张洁以其女性的体验,书写女性的生命本质,努力改写女性“无字”的心史,为女性争取一席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言文中,第三人称代词多用“伊”或“他”字,但却没有性别之分。也就是说,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他”字兼称男性、女性及一切事物;而“伊”字到了新文化运动前后,逐渐成为了女性第三人称的专用。但今天我们所用的女性第三人称代词却是“她”而非“伊”。那“她”究竟是何时出现,并逐渐成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还得从新文化运动说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故语言文字方面的许多工作亟待解决。就说这个“他”字,涵义过于笼统,不能适应新文学需要。时任北大教授的刘半农先生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主张…  相似文献   

5.
从事后勤工作者,必须要做到“十个字”:一是要重视一个“学”字;二是要保持一个“坚”字;三是要强调一个“严”字;四是要提倡一个“勤”字;五是要突出一个“精”字;六是要把握一个“廉”字;七是要讲求一个“活”字;八是要抓住一个“情”字;九是要坚持一个“恒”字;十是要完善一个“我”字。  相似文献   

6.
《马氏文通》助动字是根据动字的意义划分出来的动词的一个次类,主要包括“可”、“能”、“足”、“得”四个助动字。根据其后所助动字的不同,马氏把它们划分为三类:可(足)+动字;能+动字;得+动字。同时,马氏还深入探讨了助动字的句法功能:与“以’’字连用;助动字连用;助动字单用;助动字前加否定词修饰;助动字与所助动字之间间以“而”字等。  相似文献   

7.
“女”字初文的本义是对女性形体的客观描摹。这是先民“近取诸身”象形造字的典型方法。从卜辞里地名和女性的形声字特别多,可以推知形声字初起当在母系社会时期。借助现存最早的甲骨文来认识,可以证明“女”字初文并没有歧视女性的观念存在。在甲骨文中,“女”常常代替“母”字或二者通用,“母”字也是“女”字加两点而形成特指的。“女”作部首,造字众多,指事广泛,且有审美价值,如“姓”、“好、”“后”,足见女性在造字之初相当活跃。夫权制出现以后,男尊女卑的观念支配下,人们又造出一批表奴役、歧视、邪恶的“女”旁字,如“妖”、“奸”、“妒”、“婪”等,这属于文字增殖现象。我们不应本末倒置,以繁衍的文化造字来理解“女”字初文,认为先民造字时就具有贬低女性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的著名作家、语文学家刘半农,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上最先把“她”字作为女性第三人称的代词。鲁迅说:“‘她’和‘它’字是刘半农创造的”,“这是刘半半农打的一个大仗”。 周作人认为,“她”和“他”并用极好,但又怕印刷厂无“她”字之模,所以他主张用“杜撰的法子,在‘他’字下注一个‘女’来代替”。凡遇女性第三人称时,他一概写成“他女”。  相似文献   

9.
美德     
出身贫苦,不可骄傲;创业艰难,不可奢华;努力不懈,不可安逸。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足;以“骄”、“奢”、“逸”三字为终身之戒,而为一个健全之国民,则余愿足矣。  相似文献   

10.
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里“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中的“了”字笔者一直怀疑它是一个多余的字,抑或是一个当属下句的别的什么字。怀疑它是一个多余的字,是从表意的角度说的,“小乔初嫁了”,“了”字完全是一个多余的字,没有它不仅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反而更精当。怀疑它是一个当属下句的别的什么字,是从句读即“念奴娇”这个词牌的断句格式的角度说的。因为最常见的“念奴娇”句读格式,后段第二句为四字,第三句为五字,而这首词则刚好相反。如果这个“了”是个多余的字,全词只有九十九字,与“念奴娇”又叫“百字令”的体…  相似文献   

11.
古代诗文往往在被使用的姓名中去掉一个字或两个字,以代替全名,然后添上一个“君”字或“公”字,表示敬称。一般说来,只写姓而不常写名。年岁不大而职位较低的人,敬称时,常用“君”字。含有“先生”之意。如“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  相似文献   

12.
“啊”字不同于一般的助词,它常常因前一个字韵母的韵尾不同而发生读音的变化。一、当“啊”字前面一个字韵母的韵尾是“o、u”时,“啊”字就读“哇”。如:“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虎门销烟》)。二、当“啊”字前面一个字韵母的韵尾是“i”时,“啊”字就读“呀”。如:“他们飞呀·飞,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云雀的心愿》)三、当“啊”字前面一个字韵母的韵尾是“n”时,“啊”字就读“哪”。如:“爸爸,长颈鹿的脖子这么长,睡起来多困难·哪。”(《动物园的晚上》)四、当…  相似文献   

13.
读了黄华静、陈元康《谈谈多部首字的检索》(《语文知识》1996年第3期)一文,很受启发。不过,关于多部首字的检索规律,我的看法同黄、陈二位老师的看法不尽相同。多部首汉字的检索,确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比如,有时同一个构字成分,在一个字里作部首,而在另一个字里不作部首,像“龙”在“龚”字里作部首,而在“笼”字里不作部首;有时一个合体字只取一个构字成分作部首,像“拢”取左不取右,“顶”取右不取左,“雾”取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大学生安全防范体系,要突出一个“早”字,抓好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并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抓好一个“章”字,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一个“网”字,构建强大的校园安全保卫网络;体现一个“实”字,认真扎实,从点滴做起;掌握一个“严”字,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针对新课程的特点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读一读,体会一个“美”字;讲一讲,注重一个“活”字;问一问,力求一个“精”字;练一练,突出一个“趣”字。  相似文献   

16.
反切浅说     
壹、反切是怎么回事反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这种方法是用两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例如“东,德红切”就是用“德”和“红”这两个字给“东”字注音。这种方法有点象是拼音,但又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拼音。用来注音的两个字,前一个叫它做反切上字,后一个叫它做反切下字,而被注音的那个字叫它做“被切字”或“所切字”。反切注音的方法是把反切上字的声母同反切下字的韵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音节,便是“被切字”的念音。“反切”本来是指这种注音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称“××”,唐代以后一般均称为“××切”,后人因而把用这种方法所表示的音值也叫做“反切”了。如有人问:“东的反切是什么?”回答说:“是德红切。”其实“德红切”是反切这种方法在“东”字上的具体运用,说确切一些,它是“东”字的反切读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非”字形、音、义的综合分析,认为“非”字的本义是飞翔的意思,而“飞”字原来是“非”的异体字。由此结论出发,进一步考察了以“非”为声符的同族字的意义,证明这些字可以分成5个意义系统:1.飞翔意义系;2.分离、违背意义系;3.隐蔽意义系;4.大、多意义系;5.假借而来的赤红意义系。从而对“非”及其同族字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考核和切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定势误人     
傅玲燕 《江西教育》2003,(18):27-27
曾经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对象必须是受过教育的成年人。问:三点水加一个“来”字,念什么?答:lái。再问三点水加一个“去”字呢?被问者有的顿时语塞,有的当即断然回答:根本就没这个字;也有的则答曰:qù。而实际上“法”字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涞”字,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9.
传说中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用的是“疏通”之法,关键在一个“导”字;而其父鲧降水不成,用的是“围堵”之法,则坏在一个“堵”字上。教师的教学虽非治水,但其中却有“治教”和“治学”的学问,同样有一个“堵”与“导”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人作诗文,特别讲究炼字,追求得一字而境界全出。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古人炼字的一面旗帜。孟郊“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苏轼“诗赋以一字见工拙”,贾岛和韩愈之间的“推敲”,都是讲究炼字的最好写照。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都是对诗歌创作中炼字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