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建 《考试周刊》2015,(14):68-69
传统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等现象。数学应用意识是指行为主体具有的一种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倾向和能力,它表现为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态度处理实际问题的自觉或习惯。要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强调:“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  相似文献   

3.
<正>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论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提出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指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  相似文献   

5.
修订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更重要的方面来要求。如大纲(试用修订版,下同)在教学目的中指出:“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又在教学要求中指出:“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及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使学生能通过观察和认识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发现和提出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体现,也是启迪学生对数学问题思维的先决条件。只有经过有效的观察活动,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生的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和发展。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一、在观察中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力,首先得从问题入手,问题是观察的依托,有问题才能建立观察意识。仅有这点还不够,还要使观察有价值,这就要指导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比…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它是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 ,也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 ,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重视提高学生的多种素质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在教学中只有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做到既教学又育人 ,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1.结合学科特点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数学做为独立的自然学科有它本身的体系、规律和特点。因此只有把思想品…  相似文献   

8.
数学意识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现实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关注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能让学生逐步学会主动地认识数学,初步形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看待事物,具有一定的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一方面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要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和数学的观点认识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规律,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能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处理问题。这就需要让学生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使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理解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一、联系生活,培养数学意识现实…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4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付艳霞 《成才之路》2009,(33):35-35
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如下几种意识: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实践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但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更有实效,这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多种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在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演绎推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让数学思维贯穿于问题的始末。一、猜想验证,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高年级的学生,已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对事物有一定的初步判断力,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  相似文献   

14.
蔡巧芹 《课外阅读》2011,(11):236-236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他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对应用意识的表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那么,怎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  相似文献   

16.
新《数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但在教学实践中,动机的培养并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并未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要指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直观认识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还必须学会应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