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训起源于商周时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目前,学界对家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家训起源、历史发展、内容及形式等方面的探讨上,通过综述已有的家训研究成果,呈现家训研究现状,并为其他学者研究家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风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家训是立身处世、治家持业的智慧结晶.家风家训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了传统美德的精髓.新时代,家风家训文化又与时俱进地涵纳了新时期的价值观念.深入挖掘家风家训对当代大学生的育人价值,并提出完善优良家风家训的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3.
唐宋是中国古代家训发展繁荣时期,唐宋"诱导型"的文化垄断,家训自身的理论化、系统化,印刷术的发展三者促进了唐宋家训由上而下的发展;家训文化的源起,社会阶层的半开放式流动,平民化宗法制度的兴盛促成了唐宋家训由下而上的完善,并最终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4.
家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但家训是一种碎片化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易与系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因此,我们要对家训的综合教育效果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将家训融入思想政治教学,采取更科学的教育实践方式,推动家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学习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具备启蒙功能的家训,主要有涉蒙家训和启蒙家训两类。在儒学复兴运动的大背景下,宋代涉蒙家训获得了长足进展,背后主要是家礼、义庄等新生宗族要素的推动。而宋代启蒙家训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背后推动者主要是理学家群体,主要有践礼和训理两条变化脉络。两类家训的迅猛进展,共同将宋代童蒙文化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家训是指我国古代家庭内部长辈对晚辈的垂诫和训示,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时期开始,在士大夫阶层逐渐形成家训传统,之后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家训著作。我国古代家训重视品德培养和人伦道德教育,通过规范子弟的日常行为,加强责任意识。家训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彰显家风家训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选择。优秀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表达和特有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涵养化育功能,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优秀家风家训价值意蕴的时代彰显,二者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新时代通过构建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的社会合力、优化家风家训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平台、打造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等有效路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8.
古代私学与家训的发展对《颜氏家训》影响很大,《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私学和家训教育发展的结果,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与私学和家训的发展密不可分。《颜氏家训》是此前私学教育和家训集大成的标志,从《颜氏家训》之中,可以看出我国私学和家训教育发展的大致特征。同时,从私学的发展特征也可以看出《颜氏家训》出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家训作品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出现不少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士大夫家训。这些家训的具体内容是作者就立志修身、读书治学、和亲睦宗、为官处世等方面对子孙进行教导。这一时期士大夫家训形成独特的时代特征:第一,内容空前丰富多样;第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趋向明显;第三,情感性特征凸显。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家训在中国古代家训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家训是长辈对于后代子孙为人处世、治家兴业的教导准则。宋代家训文化是我国家训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宋代社会的文化变迁,而且其特有的训诫功能和社会影响力,也使得宋代统治者极为重视家训文化的普及,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的社会转型与发展,对社会伦理生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宋代家训文化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曾氏家训的内容和发展历史 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特色。在我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代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庭浩、家法等,主要是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直接训示、亲自教诲,也包括兄长对弟妹的劝勉,夫妻间的嘱托。总之,它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中国的传统家训源远流长,流传最早的家训可追述到流传甚广的周公、孔子等的口头家训。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家训家规家风是文化流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及优良家风的核心。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具有优良的传统美德,学校积极发挥指导和协助作用,引导学生在学校中更好地落实家训家规家风,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意识到家训家规家风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介绍了家训家规家风,并且阐述了学生落实家训家规家风的重要意义,最后研究学校如何促进学生落实家训家规家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家训是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优秀的传统家训是整个社会崇善尚德、和合理念的助推器,它不仅起到正心修己的作用,而且能够整合乡村资源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使得复杂社会治理简约化。现代乡村治理需要传统家训中"立德"、"修身"的人生观,需要传统家训里"以和治家"、"勤俭持家"的家庭观,需要传统家训中"睦亲"、"礼法"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14.
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形成和繁盛起来的一种家庭教育形式,主要是指父祖对子孙、家人对家人、族长对族长的直接训示、亲自教诲,其主要内容是人生教育和伦理教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百科全书。传统家训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但关于我国传统家训的研究则起步较晚。相关著作直到80年代末才开始出现,至今为止,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家训的辑录著述,多是从史书、典籍中爬梳钩沉,再现前人家训的内容,并对其加以汇编、注释。  相似文献   

15.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良好的道德观对孩子来说好比船之风帆、车之引擎,文明家训对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林州三小开展了"晒家训、助成长"主题月活动,意在培养有爱心、会创造、身心健康的美少年。一、晓家训首先,学校少先大队利用升旗仪式时间举行了"家训助我成长"主题启动宣讲教育活动,积极营造良好氛围,推动活动开展。各班开展了"家风家训伴我成长"主题班会活动,围绕"家训是什么?家训有什么积极的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优良家风家训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从小就接受优良的家风家训对他们就显得尤为重要。优良家风家训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更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保障,同时也是社会安定和国家富强的重要精神支柱力量。如何将优秀家风家训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优良家风家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抓手和载体,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本篇论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近阅曾国藩家书及日记,有感于其家训思想是可育人,特取其精华,以飨各位。本文从持家、治学、修身三方面论述其家训思想,并将曾氏家训与《觑氏家训》作比较。  相似文献   

18.
家训,是传统宗法社会父家长垂诫训示子孙后代,用以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言行准则,是父权与族权的重要表达形式。中国传统家训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它以父权制宗法大家庭为基础,适合于阶级国家政治需要、家族成员社会化需要及家族求生存发展需要而产生。从理论与史实结合上揭示中国传统家训产生的时期与原因及特征,以期推动对中国家训和传统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传统家训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的家训,作为一个文化范畴,是社会意识形态在家族领域和家庭关系上的体现。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训内容丰富,有与儒家思想一致性、血缘性、等级性、和谐性、封闭性的特点,既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产物,又是一个不断变迁的文化体系。对传统家训文化,应予批判地继承,其精华部分可为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借鉴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家风家训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以主题内容丰富和风格各异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当代教育中.但由于各种原因,青年群体普遍存在家风家训文化缺失的状况,而家风家训在培养和贯彻时代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中具有关键作用,对当前家庭教育和塑造良好社会风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现代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家风家训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正面作用,深入挖掘内在的价值,积极探索家风家训教育实践新方法,提升教育效果.以家风家训为核心对其现实意义以及教育实践活动进行详细探讨,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