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心理学对团体辅导的影响和运用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了解积极心理学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影响,以及相关的运用研究。结果: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中运用较广,且对大学生的自我幸福感与人际交往都具有很好的干预效果。结论: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团体辅导对维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危机心理辅导的病理性心理学取向带来的负面效应值得反思,它导致了大学生危机心理辅导内容窄化和综合功效的弱化。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危机心理辅导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评价模式扩展危机心理辅导内容;运用其干预模式实现层级预防;运用其团体辅导营造危机心理的消解氛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自愿报名的BMI指数异常高职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自我概念团体心理辅导,探索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对BMI指数异常高职生自我概念的促进作用,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BMI指数异常高职生自我概念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 SLEC)来考查团体辅导对高职生失恋心理困扰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干预后,SCL-90和A SLEC的总分和各因子分都显著下降,且干预组和控制组差异显著。可见,团体辅导对高职生的失恋心理困扰有积极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积极心理学原理,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中,选取某高校大一新生分别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近两个月、以积极心理学原理指导的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做干预。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增强大学生生活幸福感及促进大学发展性心理问题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学的视角,提出对BMI指数异常高职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整合策略:整合专业干预团队,开展专题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强化积极应付方式,坚持行为矫正干预,倡导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支持同伴心理互助干预,鼓励家庭协同辅助干预,实施支持性自助式干预.  相似文献   

7.
对经历过重大校园危机事件的中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干预团体辅导干预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提高中学生创伤后成长水平,传统心理干预中蕴含着积极趋向与积极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生创伤后成长水平。为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积极心理干预与传统心理干预相结合,并推广以班级为单位的积极心理干预团体辅导活动。  相似文献   

8.
杨云  陶嵘 《教育与职业》2012,(29):81-82
文章采用了团体辅导的方法对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辅导,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加两次后测的准实验设计,验证团体辅导的效果。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对学生情绪调节、心理幸福感有即时性与延续性辅导效果。这说明了积极心理学理论取向的团体辅导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调查了高职生心理复原力现状并运用团体辅导方式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表明:(1)高职生心理复原力总体良好。(2)高职生复原力强型占13.6%,复原力中间型I类占72.7%,复原力中间型II类占12.9%,复原力弱型占0.8%。(3)团体辅导对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复原力具有可行性。(4)本研究的团体辅导方案有可操作性,可以作为提高高职生心理复原力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对50名初中生进行心理干预,得出结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根据该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安排有针对性的年级活动;常规心理健康课可以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其他文化课也可以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上课模式,培养学生各项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阶段高职学生中存在的学业压力、就业焦虑、情绪压力、自我认知和家庭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高职院校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对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路径提出建议:将积极心理学纳入到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建立积极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价值;加强教师的积极心理学教育,并将积极心理学教育方法融入课堂;在现有的心理支持网络中加入积极心理学;心理个案辅导和团体辅导并重以及培养专门的积极心理师资队伍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心理测试、心理危机排查和心理问卷调查等形式探究高职生心理危机和社交焦虑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建议通过心理测试和心理危机排查建立心理危机预警,运用个案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改善社交焦虑,缓解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讨以积极心理学理论,利用团体辅导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效果。为此,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对实验组的被试进行为期6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6周后对照组被试的情绪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得分均有显著变化。因此,积极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的情绪水平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五年制高职恋爱学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筛选出正在恋爱的3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36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八次团体心理辅导。相关测试与调查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和变化。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对五年制高职生进行恋爱指导产生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设计了四次团体辅导课程,采用学业情绪量表进行前测和后测,目的是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寄宿制初中生学业情绪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在接受团体辅导课程后积极学业情绪水平显著提升,消极学业情绪水平显著下降,说明本研究中的四次团体辅导课程能有效改善寄宿制初中生的学业情绪。  相似文献   

16.
王晴晴 《家教世界》2013,(4):206-207
团体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纠正心理偏差,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团体凝聚力。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为对象,浅析团体辅导在高职生心理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为切合点,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建立人际交往团体,同时结合校园心理情景剧的相关技术与模式,将校园心理情景剧的方式方法运用在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的过程中,在人际交往团体形成的初期、中期和后期,将团体心理辅导和校园心理情景剧的优势和长处相结合,以期探索高职院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团体心理辅导在专业调剂生学习动机干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专业调剂生学习动机的干预效果。方法设置实验组、对照组大一专业调剂生各25名,对实验组进行8次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后分别评估各组专业调剂生学习动机的2个维度。结果接受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在后测中学习动机两个维度的分数显著高于前测,对照组在学习动机前后测的分数上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分数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专业调剂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价值在于它能提高大学生的幸福和快乐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完善积极的人格强项,建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团体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调剂生心理韧性的干预作用,选取60名心理韧性水平相当的某省高校大学生,并分成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组和控制组。其中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表明:(1)实验组干预后的心理韧性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2)实验组干预前后的差别大于控制组测验前后的差别,即实验组的心理韧性提升效果优于控制组。结果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调剂生的心理韧性水平会产生影响,即起到了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