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运用视觉元素增强报纸竞争力?在新兴媒体竞相发展的新形势下,新闻摄影如何转型?11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等单位主办、安徽日报承办的"中部六省新闻摄影联盟高峰论坛"在合肥举行。中国记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中部六省党报及都市报负责同志和摄影记者齐聚一堂,就党报新闻摄影的改进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全国性重大题材新闻报道一直是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地市新闻网站,特别是国家一类网站中的地市新闻网站在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发展战略的同时,还必须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做好全国性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谈全国性重大题材新闻报道,这是老话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很多人都提出了真知灼见。然而,更多人研究的是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全国性重大题材新闻报道如何突破和创新。本文另辟奚径,从最基本的新闻价值入手,论述地市新闻网站如何通过"拉近""拉平""拉长"等三方面去做好全国性重大题材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3.
"三农"报道一直是地方主流媒体主题宣传的重大题材,怎样让这一报道吸引读者,如何创新报道形式?2012年以来,《三峡日报》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创新思维、形式、手段,在县市群工部的专版上推出"走近乡(镇)村干部"专栏,乡(镇)村干部报道实现了新闻与信息传播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何让媒体的新闻影响力脱颖而出?从江苏电台举办大型新闻行动的实践来看,大型新闻行动越来越成为一种为媒体所重视的手段。一、大型新闻行动要围绕重大题材,突显人本思想大型新闻行动要摆脱简单图解政策的窠臼,从大题材着眼,从小角度入手。一方面要从宏观上思考国家与地方上在某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伦理问题,具有"元伦理"和"应用伦理"的双重意义,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既需要用元伦理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的人文意识,也需要借助应用伦理的相关准则,开展具体的伦理评价。死亡题材新闻摄影的特殊性,也赋予伦理评价相应的特殊且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照片的刺激程度、施救的可能性指数以及公共性是评价死亡题材新闻摄影的三个伦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相同的主题、相似的题材,如何做出新意、做出特色、做出影响?大胆创新、寻求"同题"新闻的差异化表达,是唯一的路径也是各家媒体的共同诉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成为媒体之间实力与创意的比拼.  相似文献   

7.
两会报道年年做,今年如何突破与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大战中,人民日报如何高出一筹?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三贴近",把"走转改"精神贯彻落实到两会报道中;强调"紧扣主题、紧跟议程、紧盯现场";突出抓新闻、抓民生、抓基层;  相似文献   

8.
在全媒时代,如何做到让重大时政报道在地方媒体精彩“落地”?作为市州级媒体的恩施日报,就重大时政新闻创新报道视角,紧扣时代主题、唱响主旋律,抓住重要节点、突出新看点,全媒矩阵传播、拓宽传播力,让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政治活动等时政报道精彩“落地”。一、紧扣时代主题,唱响重大时政报道主旋律在党媒的新闻宣传报道中,重大时政新闻担负着报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使命。如何在日益复杂变化的社会发展环境里和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发挥主流媒体的报道优势,弘扬主旋律,报道好重要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9.
浅议发挥广播优势 增强广播新闻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筱红 《今传媒》2011,(9):131-132
在众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新闻如何找准自身位置?如何发挥广播优势?广播要发挥其自身"快"、"伴随"、"互动"三大特点,让听众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最快的新闻动态及重要服务性信息,让听众走在路在,座在车里,做着事情都能了解天下事,让听众通过一个电话就能参与到广播新闻节目中来,只有不断的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方式,不断突破广播新闻报道角度,与听众产生互动,与媒体产生联动,才有不断增强广播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黄冈市背靠大别山,面临长江,是革命老区,经济滞后。从新闻摄影角度讲,在市内很难碰到在全国性独家新闻事件。客观条件不利于新闻摄影的情况下,如何拍出新闻照片?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深入采访,专研业务才能常拍常新。好照片来自思想突发性、重大性新闻在黄冈很难遇到。地方新闻摄影者一方面埋怨身边遇不到惊天动地的新闻题材;一方面又“不识庐山真面目”,让好题  相似文献   

11.
在2001年全国青年摄影记者评选中,《华商报》的谢海涛荣获“全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胡国庆、蔡勇荣获“十佳”提名,这标志着该报在全国强势媒体新闻队伍中异军突起。解读《华商报》摄影记者“大面积”获奖现象,笔者认为该报大大地拓展了摄影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形成了富有个性特征、富有独特风格的暗访摄影报道。这是其创新求变、获得同行认可的成功所在。一、对舆论引导与传播价值关系的认识。《华商报》利用新闻摄影传播新闻。不仅与文字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而且新闻摄影比文字报道更具有强势和视觉冲击力。该报的新闻摄影在内容上不仅积极向上,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的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创新,才能更好引导舆论?近几年,央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推出一批"新闻大片",紧扣时代主题、反映百姓心声,以宏大主题、生动叙事、大片制作、立体传播的态势在线上线下广受好评,成为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经典案例。文章围绕这些"新闻大片"在强化受众思维、打造新闻精品、推进融合传播等方面的成功实践,探讨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创新重大主题宣传,提升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13.
新闻摄影能告别胶卷和相纸吗?站出来挺身应答的是如今数字技术下的数码相机。网络媒体正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水流向着媒体的滩头渗透,面对“第四媒体”,新闻摄影之路将如何拓展,新闻摄影人又将如何应对?还是让我们在变与不变中看一看、想一想明天的新闻摄影。工具与人之间的关系早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期间,日、美等国的摄影记者就使用数码相  相似文献   

14.
张柯 《青年记者》2004,(5):28-29
纸介媒体已经进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读图时代。那么读图时代对纸介媒体新闻摄影队伍的最大挑战何在昵?我想,其一,摄影工具的飞速进步对新闻摄影队伍带来了挑战;新闻摄影队伍整体凸显新闻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准备不足。其二,新闻图片的生产、加工和使用需要机制创新。一在读图时代,传统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15.
田建明 《中国记者》2023,(12):89-91
<正>11月8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作为历届参会的摄影记者,笔者每年都用镜头捕捉大会科技亮点,刊发一系列科技题材的融媒报道。相关作品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类初评等。媒体融合,既重塑了媒体生态,也改变了媒体人的工作方式。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的视觉团队,在纸媒到融媒的转型中,坚持一专多能、专业分工的视觉表达理念,在视觉创新实践中,短视频与新闻摄影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董春辉 《新闻世界》2013,(5):278-279
重大题材的报道关系到社会舆论引导,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关系到媒体公信力、影响力、权威性的树立,因而一直倍受媒体的关注。本文认为,做好重大题材的报道宜从四个方面着手:即掌握新闻背景、做足新闻策划、创新报道方法、注重台网结合。  相似文献   

17.
王威 《新闻前哨》2007,(4):61-6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肘代的主题。在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各项工作前进的动力。新闻摄影也正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发展而发展着。从改版到“变脸”,从品牌栏目创建到“责任造就公信力”的提出,近年来湖北日报不断在改革和创新中求发展,湖北日报的新闻摄影报道也正是在这样压力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中迎难而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新闻摄影的创新发展总的来说还滞后于“读图时代”受众对新闻图片质量和数量的需求,滞后于我国新闻摄影快速发展的要求,滞后于现代报业更多、更好、更精的目标追求。读者在呼唤,报纸在呼唤,版面在呼唤,老总们也在呼唤,他们对图片新闻重要性的认识走到了摄影记者的前面,都在渴望着有好照片上版面,上头条,唱主角。摄影记者怎样才能在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采拍出好的新闻图片呢?新闻摄影如何才能做到创新和发展呢?摄影记者如何适  相似文献   

18.
秦超 《今传媒》2010,(2):83-85
他注重创新重大题材报道,使党报"第一主流媒体"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实现了上级首长和普通读者的双满意。他坚持新闻改革,组织实施了报  相似文献   

19.
在2009年第52届荷赛中,中国新闻摄影师取得了7枚奖牌的历史最好成绩。本文以此为契机,对中国新闻摄影参加荷赛的历程试作简略梳理,对本届比赛中国获奖作品所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作者认为,中国新闻摄影可以在重大国际新闻题材上大有作为,中国题材值得新闻摄影人进一步挖掘,中国新闻摄影应当进一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可预见的大事件报道策划重在细致入微 一年中有若干重要节日、纪念日及当地重大事件、当地政府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等,此类新闻摄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策划: 首先,策划人要吃透此类"新闻由头"的背景,从新闻摄影角度判断此类题材是否适合图片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