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想象是基于对文本知识的符号加工、图像表征和意义建立的认知过程,是语文学习特有的意象思维过程.语文学习需要想象的参与,通过文学想象促进学生文本理解、形成形象思维、丰富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从文本理解到文学想象的发生,促生了学生的文学审美活动,实现了文本所蕴涵的对学习者的审美期待.文学想象以感知文本意象为基础,主要包括人物想象、情感想象、道德想象、审美想象.其基本过程包括文本的"游移视点"、表象的"塑性形变"、阅读中"唤情"参与三个环节.文学想象也是语文课程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实施想象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想象力,要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注重学生意象思维能力培养、增强课堂画面感、建构想象课堂生成生动而丰富的文学意象图景,实现语文学习中文学想象的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洁非以现代中国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为基点展开了他的延安文学研究。他特别强调“细读”的学术价值,并将“叙事”提升为一种学术手段。他的研究由具体的历史场景、文本、作家的心路历程等诸多方面引发出问题,展现出历史原生态的真实性与复杂性,澄清了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些模糊认识。这对于拓宽延安文学的研究视野和领域,更新研究方法,准确、完整地认识研究对象的内在构成及历史面貌,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是对学习对象进行探寻、质疑、研究的心理习惯。以"问题意识"组织教学,可以超越原有以"教科书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适合于以文论文本导读为主要方式的古代文论教学。实施"问题意识"教学的基本策略就是"向古人提问",即从文学观念或文学发展史角度,依据文论文本所涉及的问题域,追索古代文论文本涉及怎样的问题,而今人对同样的问题又是如何界定和阐述的。这样就起到了一种古今对话融通的作用,有利于将古代文论知识融会到学生总体文学观念和知识体系中。  相似文献   

4.
新历史主义之"新",在于它是一种将历史文本化,用文化阐释的方式解读历史的理论,它关注的重心不再是由实在事件构成的"历史",而是由话语符号构成的文本和贯穿于文本之中的"文化",因而对其更为准确的描述应是"历史文化主义"。相对于原来带有实证主义色彩的历史主义而言,它将一种对于文学而言的外在性历史视角,转化为文化场域内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的互文关系。这种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将历史文本化,历史首先被视为一种文本的建构而非客观的存在,动摇了历史叙述中那种根深蒂固的语言透明性,使外在性的历史以"文本—文化"的方式转化成了内在性的历史;另一方面通过在文学文本和历史文本之间建立起互文关系,将形式方法扩展到了文化领域,将原有的文学文本之间的互文转化成了一种文学与历史之间的"跨文体互文",新历史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研究方法的纯内在性。这种泛文本化的思想方法为文化研究开辟了道路,形成了一种文化诗学、历史诗学。但这种文本化的方式依然存在着两方面的困境:其一是使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二元对立的否定性结构更为显著;其二是使"历史"被抽空了丰富性的内核,成了空洞的概念。新历史主义的这种困境也是文学理论尝试以二元对立的共时性结构来批判实证主义、经验主义,重建一种文本自律性的理论体系这一尝试的最终困境。新历史主义使文学理论走到了"文学之外",却没能使文学研究以一种新的方式真正地走到"文化之外"、"文本之外",新历史主义者依然没能走出杰姆逊意义上的"语言的牢笼",将一切泛文本化实际上否定了文学有任何超越文本之外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海登·怀特的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都是经过历史写作转译成为历史文本的,历史文本的构建过程既是历史事实转换成历史语言的过程,也是文本的文学性产生的过程。历史文本在经历了多层次的转换后,就失去了任何确定的内容,历史也就变成了文学虚构的文本。这种思想是对西方传统的实证主义史学的一种否定和颠覆,具有后现代、后结构理论家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A5):25-26
文学的"超政治性"一直被视为日本文学的传统性格之一。在汉字文本和中国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日本文学虽很少涉及政治性或政治、社会等批判因素,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方丈记》作为隐逸文学思想实现日本化的标志性作品,贯穿其始终的佛教的无常思想与隐逸思想一直是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但其细节描写中不乏作者忧国忧民的"政治性因素"的体现。本文拟从《方丈记》记述的"灾厄"中的细节描写出发,分析其在揭示无常观之余所隐含的作者鸭长明虽身在乡野,但心系朝廷,关注时事,不失为社会人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政治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学研究会儿童文学编辑文本既包括与文学研究会相关的报刊杂志.如<儿童世界>、<小说月报>、<文学周报>,也包括其出版的儿童文学丛书.这些编辑文本很好地实践了"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文学观,是"五四"立人"思想在儿童文学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从文本中接受它所要表达的意义,与作者的心灵在对话情景中产生沟通与默契,使作品中的"原我"(作者之"我")和作品外的"自我"(读者之"我")之间构成一种情智共鸣,实现文本意义向个体认知结构和精神涵养方面的积极转化的过程。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读懂作者:接受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1.读背景,了解文本历史的文化现状要读懂文本意义,首先要把文本放在外部语境中去分析,看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生活风貌、人际关系等文化现状。因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时代是作品的土壤。茅盾认为,作品首先要表现出"时代空气",包括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风尚与习惯等,它是时代性必不可少的组成  相似文献   

9.
当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在互文性的视域下,文学文本与电视文本两种不同的呈现形式,超越了历史与文化的精神突围,在对经典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了两种文本的对话交流。但同时,互文本在处理文学文本的多声部复调对话的过程中,也面临电视旁白过多的尴尬。在全媒体时代,应当以开放的态度来对待电视文本对文学经典的改编和解读。  相似文献   

10.
李明信 《现代语文》2009,(10):159-159
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它有着其它文学体裁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如何通过阅读小说文本来欣赏它带给我们的广阔社会场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小说的鉴赏方法归纳为四个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