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现有切削加工颤振稳定性分析中存在的模型抽象、可视化程度低、操作难度大、求解效率低等问题,提出集成逻辑推理与数值计算的切削加工再生型颤振稳定性建模与分析策略,探讨基于复合知识模型的经验知识、规范知识、领域知识、历史实例知识表达和处理方法,研究知识引导的切削加工再生型颤振稳定性分析工作机制,构建稳定性分析系统框架,进而以某车削加工系统再生型颤振稳定性分析为例,验证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利用Altintas再生型切削颤振预测理论,建立了切削稳定性预测模型,对切削稳定域影响因素解析,系统性地得到对机床稳定域的影响规律。通过锤击模态试验和切削试验将稳定性预测相关参数得出。利用单因素法分别讨论了模态刚度、固有频率、阻尼比、切削系数四大主要参数对切削稳定性的影响。利用相关软件绘制得到系统稳定域图形,并对相关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为后续优化切削加工工艺,提高切削稳定性及生产效率等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球头铣刀铣削过程的物理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球头铣刀刃线几何模型,采用理论切削力分析与实验-系数识别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新的螺旋刃球头铣刀的铣削力模型;建立了考虑刀杆柔性的球头铣刀铣削振动模型;考虑刀具动态变形和工件表面波纹对切削厚度的再生反馈;建立了球头刀铣削动力学模型,对动态铣削过程进行了仿真。证明离线仿真可以对铣削过程动特性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球头铣刀铣削过程的物理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球头铣刀刃线几何模型,采用理论切削力分析与实验-系数识别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新的螺旋刃球头铣刀的铣削力模型;建立了考虑刀杆柔性的球头铣刀铣削振动模型;考虑刀具动态变形和工件表面波纹对切削厚度的再生反馈,建立了球头刀铣削动力学模型,对动态铣削过程进行了仿真,证明离线仿真可以对铣削过程动特性做出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NAK80材料曲面高速铣削表面质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了模具制造业中常用的NAK80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形成及曲面高速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策略,分析了NAK80材料在高速铣削加工中以铣代磨的切削机理。结果表明,NAK80材料适合高速加工,在未来将成为高级橡塑模具的主要应用材料。  相似文献   

6.
表面粗糙度对后续涂层质量及有效性有着直接影响。围绕模具钢(钢1. 2738)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研究,在铣削过程中通过改变切削参数(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径向切削深度、轴向切削深度),利用田口试验法建立L16正交阵列开展试验。对试验结果的表面粗糙度通过方差分析获得每个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径向切削深度、径向和横向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影响贡献值分别为30%和24%。  相似文献   

7.
针对难加工球墨铸铁材料进行高速铣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设计了四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以获得铣削用量对加工过程力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关系,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铣削分力和粗糙度的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每齿进给量对粗糙度值影响最为显著,铣削参数设置不同,产生的铣削分力不同,背吃刀量对铣削分力影响最大。针对最小铣削力与最小粗糙度的目标,分别得出最优的铣削用量参数。  相似文献   

8.
当今,高速铣削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替代部分磨削加工和电加工.但是,高速铣削在加工过程中应满足无干涉、无碰撞、光滑、切削负荷平滑等条件.这些条件在以往的加工中没有做特殊的要求,因此高速铣削的程序编制和普通铣削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熟悉CAXA制造工程师的造型、参数、刀路和高速铣削技术的特点.分析薄壁零件的加工工艺、加工方法、注意点及其过程.根据图纸要求,造型、加工符合需要的薄壁零件,合理选用机床、刀具、切削参数、工艺路径、和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球头铣刀高速铣削表面残留高度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控制表面粗糙度的主要途径,并通过实验研究获得了行间距、进给速度、切削速度对高速铣削铝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对优化切削参数,改善零件表面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