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代史  ●市舶使和市舶司【概念解析】市舶使设于唐代,市舶司设于两宋,其主要职能都是管理对外贸易。但市舶使和市舶司不尽相同。市舶使是官职名,是我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官职;而市舶司是官衙名,是我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机构。我国的海外贸易在秦汉时期就具有相当的规模,但在唐代以前,历朝政权都没有专设管理海外贸易的官职或机构。唐宋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比较开放的鼓励政策,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政府在广州设立了市舶使。市舶使的主要职责是检查出入海港的外商船舶、征收关税、收购…  相似文献   

2.
请看这样一道选择题:对唐朝市舶使叙述不正确的是A唐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管理B唐政府设立的外贸管理机构C说明广州是唐朝外贸的重要港口D说明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很明显作者的意图是选B项,但课本第116页仅仅提到“唐政府在那里(指广州)设立了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市舶使”到底是行政机构还是官职名称?《中国古代史》教参第202页中说“市舶使:唐朝开始在广州等地设置的对外贸易官署,其职责为:检查出入海港的外商船舶,征收关税,收购政府专卖品等,元、明两代称为市舶司。”如按教参的说法则上题没有正确答案,但《辞海》中解释:“…  相似文献   

3.
唐代海外贸易繁荣,为管理对外贸易,朝廷在广州等港口设立了市舶使,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对外贸易官署。其职责为:检查出入海港的外商船舶,征收关税,收购政府专卖品等。  相似文献   

4.
汉代田税征收方式历来说法不一。但“田税亩收三升,按百亩征收”的观点似难成立。史料证明,汉代田税是按实有亩数计征的,而非以百亩为单位。  相似文献   

5.
唐代两税法改革后,人头税向田亩税转移已成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但“丁口之赋”在宋代逆向复现。究其原因,首先囿于南方山区地理环境,田税作为常赋征收不足,遂以丁口之赋为补充。其次,在宋代两税定额体制下,中央催督税额的无序性与制税之权向地方下移之间形成制度空间,这为以丁增税的“丁口之赋”复现提供了动力。最后,丁税征收便捷、易于转嫁的技术优势以及制度惯性为其赋予了“祖宗之法”的标签,这更为其存在奠定了合理内核。故宋代“丁口之赋”的逆向复现,凸显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由人头税向资产税演进过程中的曲折与复杂的面相。  相似文献   

6.
宋代非常重视市舶官员的选任与监管。市舶官员在任职期间,政绩卓著或建有功勋,可获得转一官、升迁它职等奖励。政绩劣等或贪污,则会受降官职、除名、勒停、冲替、罢官职、延长磨勘期限等惩罚。  相似文献   

7.
宋代赋税征收机构历经较多的变革,这在传统的封建制国家中是相当突出的。宋代中央赋税征收机构主要包括三司、户部及总领所,它是通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征收机构管理实施的,一系列的赋税征收机构以专职或者兼营的方式建立起一个巨大的、上下贯通的赋税征收体系。在整个宋代赋税征收机构的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在整个变革中,其实暗含这样一个规律:无论统治者采取何种措施,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利益上的高度集中与管理上的高度分散,通过设置众多机构分散某一机构的权力,从而实现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8.
《滨州学院学报》2022,(1):53-60
齐国重商,通过关和市征收商品税是其赋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周礼》所言“司关”“司市”,齐国也在关、市设有职官负责征税,齐量三器可能为征税时的标准量器。齐国对市场的管理比较重视,有规范的征税机构和征税流程。齐国实行双重收税制度,也就是商品要同时缴纳关税和市税。“关市之赋”的税率总体上比田税低,但从春秋到战国逐步增长,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唐代设市舶使,两宋设市舶词,主要是适应当时海外贸易不断扩大并对国家经济生活影响日益增大的形势,其主要职能都是管理对外贸易。但市舶使和市舶司不尽相同。市舶使是官职名,是我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官职,而市舶司是官衙名,是我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机构。  相似文献   

10.
宋代宗室参与海外贸易主要体现在担任市舶官员、参与祈风典礼和参与海外贸易等方面。他们在管理海外贸易,祈求海船航行平安,直接参与商业活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与宗室的贡献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清朝康雍乾时期,对内蒙古地区也颁布一些税法,起征农业税、畜产税,以及盐税、煤税、牲畜税、落地税等工商杂税。其赋税征收实行因地制宜原则,并从机构上、制度上加强管理,以达到征税补饷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指出:赋税“是行政权力整个机构的生活源泉。”清朝封建国家不仅向内地征收赋税,对地处塞外的呼和浩特地区,也从乾隆年间开始起征煤炭税、牲畜税、关税、落地税等工商杂税,同时采取了因时立制、因地制宜等措施,以加强对这些赋税的征收与管理,达到征税补饷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通过海路对外贸易的最繁荣的朝代之一。为了加强海路对外贸易的管理,元朝统治者承袭宋朝旧制,制定并完善了包括市舶原则、市舶抽税、市舶刑罚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市舶管理制度。这套制度与元朝国内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深入研究元朝的市舶管理制度对探讨元朝经济发展的规律具有一定意义。一九七九年王冠倬同志撰文《元朝市舶制度简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元朝的市舶管理制度。该文虽不无独到之处,但仍感言犹未尽,且有些观点未敢苟同,故撰此文,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14.
秦朝实行每夫百亩的授田制,按倾征收田税是真实的存在而非“假设”,西汉完全沿袭了秦朝的土地、赋税制度、依然按顷征田税,西汉农民实有土地数与纳税数额背离,就国家而言农民纳税有统一数量标准,而农民的实际交纳数则决定于地方官吏的执行状况,没有统一数量标准;其实际征收程序亦复杂多样,从剥削率的角度分析,井田制的“十一而藉”和十税一相等完全成立;原对凤凰山简牍解正确,而李则误读该简,导致统计错误。  相似文献   

15.
西汉诸侯"惟得衣食租税"考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诸侯皆赋”,景、武以后“惟得衣食租税”。其所食是“全租”还是“半税”?学术界颇有争议。一般认为,除田租外,诸侯不能再征收山川园池市井之税作为个人的“私奉养”。但是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认为诸侯的衣食租税应为“全租”,而非“半税”。田租、算赋为诸侯之公用,山川园池市井之税作为诸侯的“私奉养”并未完全取消。汉武帝为解决财政困难,推行盐铁专卖政策,逐步取消了诸侯经营盐铁、铸币、酤酒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宋代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历程中在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上均有重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商税制度的确立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商税征收是宋代国家在财计上对商业的依赖日益加深,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的赋税结构发生根本历史性变化在制度层面的政策体现,它表明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兴旺,国家在商业政策导向上已经转变了前代社会政府主要利用强大的政治力量和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商业发展、排斥私商经营的做法.宋政府对商业采取的更多是“经济强制”而非“超经济强制”,国家统制商业的方式从直接变成了间接,通过征收商税,允许私营商业发展、旨在瓜分商业利润.而整个两宋时期商税征收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宋代国家与商业、商人关系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7.
秦代的“訾粟而税”最初应该只征收实物地租,到了秦朝后期,粮食税的缴纳方式开始多样化;粮食税的征收方法为政府先取某一地区单位粮食产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水平,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粮食税。粮食税的数额为定额,政府根据每年的庄稼生长情况划出税田,税田上的粮食生产全部作为粮食税,灾年时政府可能会通过减免部分粮食税的形式赈济农民。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的重污染企业为样本,以环境保护税征收为例,研究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环境保护税征收有助于促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且相较于定性披露,其更有助于促进企业环境信息定量披露;此外,环境保护税征收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压力、提高审计监督力度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征收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呈现地区分布、企业性质与监控程度方面的异质性。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货物出厂税在清末开始筹议和征收,但具体征办情况较为复杂。甲午之前,晚清政府即开始对国内洋务企业征收这种出厂税,税率为5%。《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商获得在华开设工厂的权利,晚清政府为谋抵制,筹议也对在华外企征收出厂税,并且华洋一律,税率均提高至10%,但没有成功,实际税率仍按5%执行。出厂税征收的曲折过程表明,我国近代税制备受列强操纵,带有典型的半殖民地特征。  相似文献   

20.
宋廷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颁布一系列法令来约束和惩戒市舶官员的不法行为。无论是兼领市舶的知州真德秀和转运使王丝、还是担任专职市舶的楼王寿,凭借个人的努力,规范和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而贪污腐败的官员虽在海外贸易中大获其利,但也难逃政府的制裁。政府对市舶官员的约束和惩戒,促进了市舶司职能的完善与海外贸易的发展;市舶使的主动调适,使市舶司管理制度与海外贸易实际发展状况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