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庆 《新闻世界》2023,(5):23-26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我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外宣媒体应该加大国际传播力度,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升外宣媒体的翻译能力来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2.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笔者认为,讲好中国故事是外宣工作的重点,在传播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议题设置能力,主动设置议题,让中国故事的声音更加响亮.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①这一重要论述,对外宣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目标、内容、方法、渠道、对象等都有重大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媒体的"品牌"是做好外宣工作的重要力量,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使外宣更加生动、立体、贴近受众。本文将结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同志关于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对外宣传的方向目标、重要任务和基本遵循。本文探讨中国黄河电视台外宣工作中如何以文化品格为导向,讲有文化品格的中国故事,传播承载中国梦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5.
侨务外宣是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新形势下,侨务外宣因其得天独厚的对外传播优势,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与西方争夺话语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开展对外传播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侨务外宣在我国对外传播中有哪些独特优势和特点?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多层次发挥侨务外宣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本文以山东侨务外宣为例,对侨务外宣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进行深入探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6.
《东南传播》2014,(10):155-156
<正>刘奇葆: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国家良好形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全国外宣工作会议,强调对外宣传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塑造国家良好形象、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服务党和国家对外战略为基本任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刘良龙 《青年记者》2017,(27):53-54
习近平总书记对“讲好中国故事”主要有过三次重要论述: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13年12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那么,会议报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呢?  相似文献   

8.
如何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接受美学无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以接受美学"文本未定性"及"期待视野"为研究视角,考察了新华社近5年来"两会"对外报道模式的发展变化.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论"思想对新闻话语、报道基调、议题设置以读者为着眼点的校正,确保了对外报道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并对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本文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讲话,从对内、对外两个角度浅析如何从对外宣传走向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0.
徐庆颖  徐庆群 《传媒》2021,(18):37-39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在讲好中国共产党与外国专家的故事,以及构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外宣话语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本文重在探索该杂志行之有效的报道策略和传播经验,以期对今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流工作提供借鉴.杂志在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要论述、讲好外国专家中国故事方面,已积累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价值:一是策略上构建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话语和叙事体系;二是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凝聚以文化人的传播经验;三是拓展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能力建设的宏大图景.  相似文献   

11.
湖南不靠海、不沿边,对外宣传工作不具备先天优势,但湖南媒体通过与老挝的深度合作,辐射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地方媒体开展国际传播的成功尝试。湖南媒体坚持全省外宣“一盘棋”,坚持用好平台优势、历史积淀、独特资源,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本领,通过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优化资源布局,初步构建起多主体、全媒体、立体式的国际传播格局。在讲好中国故事、湖南故事,塑造并传播中国形象、湖南形象方面担当作为,坚定中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探索充满活力的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2.
吴庆才 《青年记者》2016,(28):12-14
当前,中国对外传播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其面临的形势,可用“一个根本要求,两大深刻变化,三大短板”来概括.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对外传播实效,如何集束性传播中国声音?本文从传播渠道、议题设置、话语体系和全媒体融合报道四个方面,阐述媒体融合背景下中新社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3.
张珊 《采.写.编》2022,(12):39-41
大国崛起需要媒体力量参与其中,新闻报道与时代同频共振便是传播价值的深度挖掘,对扩大媒体音量和传播覆盖面具有积极作用。在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与时代同频共振是传播学层面上的老课题和新探究,对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人文和技术两个层面论证了全媒体报道的重要性,提出了把握新时代主题策划“全系列”报道,体现新时代精神谱写“新典型”故事,增强新时代舆论导向“深互动”传播,丰富新时代视域打造“沉浸式”体验等建议。旨在发挥全媒体报道资源优势,为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国需要推出更多优秀的对外图书.文章梳理我国图书"走出去"现状,剖析优秀对外图书稀缺的主要原因,并以传播"中国声音"的先行者林语堂的代表作《苏东坡传》为例,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图书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要求.广西人民出版社充分发挥党社优势,紧跟中央要求,从宣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面向东盟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深挖中华优秀文化及民族文化、讲好广西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四大方面,为外宣图书的出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加快媒体融合发展,讲故事的传播渠道更多了,平台更大了。在全媒体时代下,担负着"讲好中国故事"职责的传统主流媒体,要提炼精髓选好故事;要注重细节、贴近基层,领悟新时期文风特点;要寻求共同的利益诉求,创新对外传播的技巧,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下电视传媒对外传播力构建路径为研究对象,以陕西广播电视台策划实施的大型人文历史穿越全媒体活动《丝绸之路万里行》为研究案例,从历史文化层面入手,对《丝绸之路万里行》活动的成功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一带一路"传播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价值理念的文化认同是"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基础。在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创新传播方式,以"电视+"为契机,主动实施"融战略",努力贴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同关切,转变传播观念和传播语态,逐渐建立"你说—他听—他信"的新型传播模式,不断提升电视媒体对外传播公信力,讲好丝路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8.
赵英臣 《今传媒》2015,(1):13-15
媒体的舆论导向把握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新闻媒体要把握好舆论导向,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维护社会秩序;要创新好表现形式,注重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传播,增强感染力、亲和力和吸引力;要建设好传播平台,推进媒介融合,形成全媒体信息传播格局,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力;要搭建好参与平台,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协调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正、推进民主政治进程;要提升国际话语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要创造良好的媒介生态,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媒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优化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9.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我国新闻媒体对外传播工作所恪守的一条基本原则。本文认为我国新闻媒体在对外传播中国声音时,要立足多媒体发展的现实,实施全方位、立体化传播;针对目标受众的接受习惯,实施精准性、他者化传播;彰显中国文化的内容特色,实施跨语境、跨文化传播,实现全球传播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20.
李家岑 《视听界》2008,(4):104-105
对外宣传不同于对内宣传,有特殊的规律和要求。外宣纪录片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易于被海外受众接受。讲好中国故事,是非常有效的外宣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