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2.
1993年,我采写的稿件有150篇被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两篇刊登在《工人日报》要位,《陕西日报》、《陕四人报》、《渭南日报》均采用多达20余篇,《中国电力报》采用了8篇,许多通讯员问我上稿多的原因,我的经验是:精心制作标题,紧紧扣住编辑。 我们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第一位读者首先是编辑,而编辑先看到的是标题。一则好的标题。常常会使采写的稿件,增辉添彩,使读者看后回味无穷,能把编辑像磁力一样的吸引住。这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1986年我开始学写新闻稿件,通过刻苦地练笔,写作能力逐渐提高,有了一些粗浅体会。一、精制标题。精采的标题能立即吸引住编辑、读者,所以,我对每篇文章的标题制作都力求新、奇、巧。《闽东报》去年在“经济杂谈”专栏采用我写的《“黑心秤”该寿终正寝了》,《中国汽车报》去年在“司机之友”专栏采用我写的《“护车符”岂能保平安》,这两文的标题编辑都未改动。这都是我吃透新闻事实,找准主题,精心做标题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实践中,我发现,企业报标题制作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病”:一、题文相矛盾。每则新闻,标题与内容应该是一致的。但有的编辑在改稿及制题中,或者是没有仔细阅读原稿,或者是粗心大意,或者是发现疑问也不核实,造成了标题与内容的矛盾。例如×报1992年6月3日一版消息,报道的内容是,在一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对××电力机械厂为保证产品在国外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笔者有一天翻阅某报,突然发现有一则标题十分熟悉,接着便看文章,竟是我写的,这才想起曾将这篇稿子投给了这家报社。但找署名,标题之下没有.文章结尾也没有,想必是编辑、校对没在意,或者因为稿挤而排不上。稿子见了报当喜,但没有自己的名字,则大为遗憾,高兴不起来。有了这次“切肤之憾”,我看报时便很注意文章的署名,居然也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秧好茶一半,题好文一半。”标题是新闻的睛,在新闻写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好的标题,会让编辑和观众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一个平淡流俗的标题,也许会使一篇不错的稿件埋于灰尘。这一点,在实行报题制的电视新闻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一个好的题目,不但向观众展示了稿件的内容,引起人们的兴趣,也起着提纲挈领、引导全文的作用.它们有的立论明确、观点突出,如“劈山开路富沂蒙”、“牡丹花开百业兴”;有的引而不发、提挈下文,如“百姓餐桌看变化”、“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变迁”;有的文采斐然、情景交融,如“不夜泰…  相似文献   

7.
有人把新闻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我看很有道理,因为一般人读报先读题目,题目吸引人,然后才会使人有兴趣往下读。特别别是那些会议新闻、政治要闻,你四平八稳地标标题,与抓住新闻的核心来标标题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先举一例,今年4月30日各报刊登了新华社发来的几则有关李鹏总理访问中亚四国之行的最后一站——蒙古之行的新闻,其中有的是中蒙两国总理会谈  相似文献   

8.
题好一半文     
在新闻作品中,标题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读者或听众最先接触的就是新闻作品的标题。所以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受众“上钩”的“诱饵”。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写好新闻作品的标题,对于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能力,增强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标题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制作标题实际上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胡乔木曾经说过:“有的时候想一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标题应该虚实结合,不拘一格,要讲究文采,才能吸引读者。比如同时反映一件新闻事件,标题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请看,反映一家企业如何创建精神文明,有的媒体的标题是“文明出效益”,有的是“发掘潜能出效益”,而有的媒体记者在标题上下了一定的工夫,标题是“奇迹出在软件上”,这给人的感觉就很新异。现在一些媒体的新闻熟悉的词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这两句话充分概括了新闻标题的重要性。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标题是一篇文章的主题,是文章主题最简明、最有力、最好的体现;制作标题是新闻记者、编辑的主要工作程序之一;报纸编辑用标题来概括、评介新闻的内容,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  相似文献   

10.
一张报纸首先引起读者注意的就是新闻的标题,读者的知觉选择性最先指向的就是新闻标题。毛泽东说过:“标题要吸引人看,这很重要。”特别是在信息传递量激增的情况下,人们接受信息已有“过剩”之感,选择性很强,如果新闻标题不吸引人,读者的注意力就不会在报面上停留,只能一扫而过,报纸也就起不到应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汤权福 《青年记者》2010,(11):53-53
最近翻看报纸,读到了一条"新闻",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这条"新闻"的标题是"求职无望,一级厨师跳楼获救",从标题看是一条值得关注的社会新闻,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严峻的就业形势又催生了一出悲剧。新闻不长,不妨共同欣赏,看它到底在说什么:  相似文献   

12.
陈健兵 《新闻前哨》2000,(12):26-27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看报看题,看书看皮”。可见标题在报纸中的重要地位。在新闻实践中,为什么同一条新闻或同样内容的新闻,有的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有的却没有引起读者的注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标题制作不一样。县市报作为报纸家族中的一员,在众多媒体特别是各类报纸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果标题能够出奇制胜,富有特色,就可以增加可读性,抓住读者。近年来《汉川报》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就是让标题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县市报标题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基于如下几个方面决定的。其一,县市报的地域性。就目前而言,…  相似文献   

13.
有的同志写消息时常常不用心做标题,认为只要消息内容好标题好坏关系不大,反正编辑会给修改好,这种依赖思想要不得。 编辑也好,读者也好,读一篇稿子先是读标题,然后才读内容。好的新闻标题对于揭示新闻内容,引导和吸引读者阅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一看标题就不想接着再看下去,这篇新闻内  相似文献   

14.
新闻眼即新闻的标题。人常说:“看文先看题,题好文一半”。可见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好标题有的犹如一首诗,读后给人以美感;有的犹如一句格言,读后给人以启迪、警示:有的深沉,有的含蓄;有的庄重,有的诙谐;有的短促有力,有的明快舒朗。总之,一则新闻的标题往往能反映作者的思想,体现作者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5.
值夜班,颠倒生物钟,是桩苦事;然而处理电讯,制作标题,又是桩乐事。苦乐参半,其味悠然。那么我是如何制作电讯标题的呢? 一、凸现主题夜班编辑都知道,新华社供地市报的电讯,一般只给一个内容提示性的标题,有的可以直接采用,但多数需要编辑动一动,使之更符合地方报纸的特点。我在制作或审改编辑初拟的电讯标题时,最优先考虑的是突出主题,亦即将电讯中最具新闻价值的内容在标题中凸现出来。比如,新华社2月29日播发了一条消息: 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有所控制读了这条新闻后我觉得,原题未能  相似文献   

16.
新闻贵在及时新鲜,文章标题更应该讲求新颖、传神,展示一种见题抓人的魅力。 1993年5月,我写一农民因借不足钱给岳父送寿匾而吊死的事寄给《鄂西报》,很快被编辑改成《现金贴喜字 悲因喜字生》的标题见报。后来,这个标题连续两次获得“好标题奖”,于是引起了我的思索,逐渐悟出了写新闻必须先精心构思新美的标题。写好标题重在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迟国维 《新闻三昧》2004,(11):28-29
看报看题。报纸标题首先应该告诉读你这条新闻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记编辑善于以准确和简练的语言把报道内容中最主要、最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体现在标题上,从而使读一看标题就能马上知晓报道的大致内容。标题应成为读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让读在最短的时间内知晓报道的新闻价值所在。因此,记和编辑有责任在标题上做出明显的标识,帮助读对新闻信息作出快速准确的选择。当了二十年的编辑,有了一点体会,特简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认真作标题     
我以为努力为稿件配上一个紧扣文章主题、能总括全篇稿件的中心内容、深深地吸引住读者的好标题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从事业余新闻报道工作7年多来较为深刻的体会,也是我身处一个小地方、一个小单位而能保持较高的见报率和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得7年前,我写的第一篇稿《“雷锋小姐”》就是以一个比较好的标题吸引了广州军区《战士报》的编辑。这些年来,我每采写一篇新闻稿件都认真作好标题,并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新闻照片是报纸最能吸引人的"标题"--视觉中心.有视觉冲击力和新闻价值的照片,能有效地吸引读者的目光,增强读者买报和读报的欲望,从而提高报纸的市场占有率和阅读率.特别是一版的新闻照片,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很多一版编辑经常发愁没有好照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们报社今年为我们每位同志订阅一份贵刊,14人人手一册,看了今年两期,我十分赞叹:贵刊办得好,办得活,活跃了新闻界。我在南化公司南化报干校对工作,平时也很关心我们企业报的新闻,尤其是我喜爱收集珍藏企业报,目前已经收集到全国各地八百多种,我时常翻阅企业报,强烈感到企业报应利用它的发行优势(发到基层每个班组),增加新闻的可信性,可读性,可亲性。我看了第一期贵刊《当寒流袭来的时候》一文的“编者按”,很有感触。虽然我的工作以校对为主,但我天天与基层读者见面,读者对什么是好新闻自有读者的评价,对一个记者的“功”“过”,读者也是清清楚楚的,至于“新闻背后的新闻”,可以看出记者站在什么角度说话,说真话还是说假话,读者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