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待子女教育,有人说,中国人很看重优良的学业,美国人更崇尚强健的体魄。中国人怕孩子低分,美国人怕孩子低能。与中国同龄人相比,美国孩子并没有把学习成绩放在惟一的、或第一的评价位置上。在美国的学校里,学习成绩再好,如果在体育上没有任何特长的话,那你只能列入“神经类书虫”的行列。  相似文献   

2.
不怕孩子低分就怕孩子低能对待子女教育,有人说,中国人很看重优良的学业,美国人更崇尚强健的体魄,中国人怕孩子低分,美国人怕孩子低能。与中国同龄人相比,美国孩子并没有把学习成绩放在惟一的、或第一的评价位置上。在美国的学校里,学习成绩再好,如果在体育上没有任何特长的话,那你只能列入“神经类书虫”的行列。不重“文场”重“武场”小学校开运动会,学生家长几乎都去参加,助阵的家长比参加运动会的学生还多得多。运动会开始,学生按班排列在操场上,面对美国国旗,右手按心,高唱美国国歌。在场的所有学生家长,也都摘下头上的帽子,从四面八…  相似文献   

3.
我通过对比中美孩子的不同发现,中国孩子在考场上是能人高手,但做实验、做课题的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都不高;而美国孩子,别看他们在考场上并不利索,但做起实验和课题来,主意大着呢。美国孩子的社会生存能力,也很强。为什么美国孩子“低分高能”?我们能不能从中得到一些有利于我们发现自己问题的反证? 美国孩子“低分”的一  相似文献   

4.
善哉 《班主任》2001,(10):41-41
斯蒂芬是个美国孩子,随父母在中国上学.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斯蒂芬被中国教师断定是"没有数学头脑,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学习不努力"的高二"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5.
无影灯     
佚名 《高中生》2009,(23):41-41
一个孩子有口吃的毛病,因为小时候遭遇车祸,腿有点瘸,走路时一高一低。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差,总是留级。孩子非常自卑,觉得自己是一个糟糕的孩子。他最怕同学笑话他口吃,怕上体育课,放学后怕被老师留下来……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挺大的,很多父母想给孩子疏解压力,但在放松的时候,又怕孩子学得少了,父母也是很矛盾的,学多了怕孩子累,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孩子的父母,孩子玩多了又怕影响学习。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挺大的,很多父母想给孩子疏解压力,但在放松的时候,又怕孩子学得少了,父母也是很矛盾的,学多了怕孩子累,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孩子的父母,孩子玩多了又怕影响学习。  相似文献   

8.
谈到儿童的早期教育方式,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做法比中国人更矛盾了。家长们普遍对自己的孩子呵护备至,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舒适安逸的环境,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着。以至当武汉育才小学五(四)班推出命名为“感悟亲情”的活动时,会让人立刻联想到“虐待”之类的字眼,认为这是对孩子的折磨,是“伪教育”。  相似文献   

9.
广东教育出版社的《素质教育在美国》,是留美博士黄全愈的撼人新作。这本书比较透彻地分析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差异,提出:可不可以在中美两种教育模式之间找到一个联接点,让中国的教育成为世界上最棒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孩子?书中介绍了美国教育模式。美式教育不那么重视“打基础”。美国孩子不背九九表,认为那是计算器的功能。美国孩子基本上没有家庭作业,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娱乐玩耍,干自己爱干的事。美国人认为,玩是孩子们天赋的权利。中国孩子已经学会多位数乘除法时,美国的同龄孩  相似文献   

10.
在家教咨询中,被父母“押送”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学习成绩较差,某一时刻被贴上了“不爱学习”的标签。而这些孩子却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不爱学习”,孩子的反映是无论做了多少努力,这个消极评价也很难改变,他们感觉自己遭遇了许多不公正的对待。而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证明,能够完成小学学业的孩子一般都是智力无缺陷的孩子,如果是智力上有问题,在小学低中年级就可以发现。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孩子,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智力正常、甚至是智商偏高的孩子。所谓“不爱学习”,实际上多是  相似文献   

11.
留美教育博士刘萍,今年夏天带了一个由美国的大学教授和大学生组成的20余人的中国教育考察团,回到中国,考察中国的教育。“死记硬背”很有必要。美国的基础教育是不是不行呀?因为,那些从中国出来的孩子们,即便在国内读的慢班,一到美国念书,学习成绩都能在班上风光一番。而那些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倘若回国,很可能成为留级生;他们的学习,很难跟得上国内的同龄小朋友的水平。这和西方的教育传统有关。西方的教育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孩子的个人意志,倡导让孩子学“有意思、有兴趣”的东西,结果,课堂纪律松懈,孩子的基础知…  相似文献   

12.
“请家庭教师”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每个家长请家庭教师的心态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见其他同学请了家庭教师,自己孩子不请,怕考试时吃亏,这是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有的家长忙于下海经商,请个家庭教师可以补偿自己关心不足.总的说来,请家庭教师为了让孩子学习成绩上个档次,有可能考入理想的高一级学校.其实,一个孩子学习上的成功,既包含着智力因素,也包含其积极的人格因素——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学习活动是智力和非智力的共同活动.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操作系统.学习任务没法贯彻完成,没有动力系统,学习活动难以发生,难以持久.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不少中国家长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有些孩子从中学开始就到美国学习。他们在美国读书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是不是只要到美国镀金,就能“成龙”呢?目前,陈屹就中美教育观念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陈屹认为单从学习成绩来说,中国学生很能适应,因为中国孩子不怕考。但作为一个正常的孩子不全面发展,就不能融入主流。比如体育方面,本身我们身体素质可能差一点,加上  相似文献   

14.
想要在美国上大学可不像在中国.只一个高考就能决定学生今后的命运。在美国,像GPA的成绩(平时的学习成绩)、SAT的成绩(类似中国高考的一种考试)和在校内校外参加的活动都是被美国大学看重的地方,明显地.学生光有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我在这儿认识了一些学习成绩看起来没有那么出色,但还是能上好大学的朋友,他们中有的人打球打得很好,有的人在艺方面很有天赋。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先讲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在争论。美国人说:“你们中国人教育孩子只重视知识,不重视能力培养。”中国人说:“你们美国人教育孩子只重视能力培养,不重视知识的传授。”美国人不服气,说:“你说我们美国人知识少,那你考考我们的孩子?”于是中国人给孩子出了一道题:请介绍一下中国的珠算。美国孩子傻眼了,他见过电脑,没见过珠算。中国人很高兴,“看,你们的孩子知识太少吧。”这时,美国孩子转身到电脑上一敲键盘,电脑上显示出珠算的所有知识:运算原理是什么;什么时候传到韩国;什么时候传到日本;珠算和电脑有什么关系;珠算和计算…  相似文献   

16.
对下一代的教育,历来是人们重视的问题之一。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品质上没有呈现群体间的显著性差异,却表现出一些相对倾向性的特点。目前,我国家族教育中,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普遍存在着“四过”(即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和“四怕”(即一怕孩子学坏,二怕孩子不成才,三怕孩子不孝顺,四怕孩子发生意外)现象。这样必然造成某些独生子女行为上是“自我中心”,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认识客观世界时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在人际关系上缺乏与同龄人相处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他家境贫寒,上中学之前,他穿的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做的布鞋,从没有穿过运动鞋.尽管这样的状况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习成绩,但那份无以言说的自卑,还是深深地印在了他幼小的心灵中.上学路上,穿着带有破洞的布鞋的他,总喜欢一个人走在前面或远远地落在后面.他怕别的同学笑话他.  相似文献   

18.
我相信,没有孩子是先天高分低能的,问题出在教师和家长这些成年人身上.大人们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却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把孩子捆绑在分数上,剥掠夺孩子的权利,扼杀孩子的天性.天长日久,孩子就只剩下高分数,而弄丢了高素质.没有大入的成长,就不会有孩子的真正成长.因此,在笔者看来,以成长引领成长,才是让学生高分不低能的良策.……  相似文献   

19.
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的梅梅没有考上重点中学,令人吃惊。梅梅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爷爷奶奶从“人之初,性本善”开始,启发诱导孩子自小知书达礼,严己宽人。梅梅上了小学,每次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20.
文旭 《家长》2010,(7):15-15
哪些孩子适合参加“一对一”辅导班? 1.有一定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具有一定上升空间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才能没有负担地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