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80年代的中国坛,呈现出色彩纷呈,多元共生的局面,“化寻根小说”即。是其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学现象。1985年前后,以“知青作家”为主的一些中、青年作家,如韩少功、李陀、郑义、阿城、李杭育、郑万隆等,在报刊上撰,倡议、宣扬有关化寻根的主张,并以他们的创作阐释其主张,形成走红一时的学潮流。笔认为,老舍虽早于“化寻根派”作家数十年,他的小说也没有冠以“化寻根小说”,但老舍实为中国现代学史上开“化寻根小说”风气之先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学创作中,寻根作家的学理念呈现出较多的化保守主义色彩,在创作上表现为对传统化的怀旧和整合。但“寻根作家”的化保守主义倾向主要还是缘于学创作的权宜之计,和真正的化保守主义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3.
阿城是一个在创作中对中国化有一种自觉追求意识的作家。他的中篇小说《棋王》浸润着十分浓厚的化寻根色彩。本分别从情节内容、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天个方面初步探讨了《棋王》化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4.
从寻根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对雪根文学的文化主题形态加以描述。认为寻根文学作家虽然有着大致相同的追求,但由于作家对民族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们寻根文学的不同方向,从而决定了寻根文化主题形态的嬗变和演进。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是寻根文学的先锋作家,具有强烈的寻根意识。在都市和乡村的对比中,他发现了都市人病态的品性和湘西边民健康的人格。为此,他从湘西边民的人性人情、风景民俗入手,努力在原生态的湘西世界中,去发掘积淀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优良品质,借以重造民族精神品格,将鲁迅等现代作家对国民性的探讨推进了一大步,对当代寻根文学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正是湘西小说深层的文化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的姓氏之根大部分在河南,河南省在姓氏寻根方面做了大量的组织联络与化交流工作。许多专家学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在人始祖寻根、古都古城寻根、门类化寻根同姓氏寻根的结合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特别是福建、台湾两地同胞的固始寻根更是近几年姓氏寻根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在寻根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原则的指引下,作者剖析了莫言等作家的“寻根”作品在神秘的“文化玄惑”的笼罩下,造成审美失落的原因。令人深思地指出新时期寻根文学应该在自己民族文化土壤的现实根基上寻找其现代审美契机  相似文献   

8.
从寻根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 ,对寻根文学的文化主题形态加以描述。认为寻根文学作家虽然有着大致相同的追求 ,但由于作家对民族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 ,决定了他们寻根文学的不同方向 ,从而决定了寻根文化主题形态的嬗变和演进。  相似文献   

9.
阿城是一个在创作中对中国文化有一种自觉追求意识的作家。他的中篇小说《棋王》浸润着十分浓厚的文化寻根色彩。本文分别从情节内容、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棋王》文化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寻根作家的文学理念呈现出较多的文化保守主义色彩,在创作上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整合。但“寻根作家”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主要还是缘于文学创作的权宜之计,和真正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1.
钱穆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中国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民族文化为己任;亦采撷西方文化,积极探寻民族文化的未来走向,以期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在对民族和文化双重危机的体认中,钱穆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景的强烈的忧苦情怀和文化悲情。对钱穆文化民族主义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厘清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在地域文学方面较为突出,而地域文学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在我国的地域文学中表现较为突出的是以楚文化代表的湘文学。湘文学中所表现的忧患意识是作家的忧国忧民的思想与其生存环境相吻合,使得这种忧患意识更为深层。刚烈民魂,主要产生于楚人的尚武精神。因而,湘作家在楚文化的背景之下,建构自己的艺术风格,使得湘文学在地域文学中具有独树一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金代定都燕京与女真民族文化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朝迁都燕京,是女真人长期追求先进文化的结果。但是,进入中原后,女真人一味地享用汉文化,失落了民族文化。这样,迁都燕京就成了女真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月亮文化源于各自的传统思想。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的民族文化发展中都赋予月亮丰富的人文情感和不同的联想意义。反映月亮文化的相关词语在表达其含义时,有同有异,褒贬不一。月亮文化对各自的语言文化发展、词语的生成都具有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汉英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心理结构、语言魅力、思维方式及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5.
鲁敏中篇小说《镜中姐妹》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本试图对作品中五个女人表现出来的五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形象进行分析,诉说她们生存的尴尬处境极其价值追求,揭示这些形象背后所蕴藏的社会化内涵,批判男权化对女性的压抑和毒害,从而成为一曲女性抗争的人生悲歌。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从新疆地区民族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概念入手,确定了文化因素教学在民族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把民族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内容界定在交际文化的范围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个互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所学民族语言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自己本民族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东北抗战14年(1931—1945),是东北多民族戮力同心、共同参与的全民抗战。东北14年的抗战文学也是由东北汉族作家与东北少数民族作家共同构建、齐力熔铸的历史人文景观。在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民族危亡关头,作为不同民族文化养成者的东北汉族作家与东北少数民族作家做出了既非雷同而又相向而行的文化选择,这决定了抗战14年东北汉族作家文学与东北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可比性的客观存在。从此出发所做出的同中见异、异中存同的比较文学观照,将有助于认识中国东北抗战文学的多元文化景象与民族文学素养,更有助于打破一元化的、“大汉族中心主义”的传统抗战文学研究视角,树立“中华多民族抗战文学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8.
原型意象与自主情结是原型批评理论家荣格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寻根文学作为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在反思民族历史、寻找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的过程中,表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寻根文学作家们受民族传统文化这一“自主情结”的驱使,在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原型意象。  相似文献   

19.
散文创作在新时期达斡尔族文学中有着较大的发展,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执著于散文创作的新秀。在现代化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达斡尔民族对即将被“湮灭”的民族文化流露出无限眷恋,这种焦虑在散文中有相当的显现。在艺术上,达斡尔族散文作家善于以小见大,亦包含对淳朴绵厚的本族文化的倾力高歌。苏莉的散文可谓代表着这方面的成就。本文基于文学视角,主要从苏莉对故乡厚土、对女性自身感受以及对日渐湮灭的民族文化的关注几方面入手,结合其独有的女性立场的言说方式,试图揭示苏莉散文在新时期达斡尔族文学中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迁台作家的怀乡散文对研究两岸文化有着重要作用。50年代迁台作家被迫脱离大陆,无论是外在身体还是内在心理都受到了压制,对自己身份的焦虑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生,因此大多迁台作家靠“怀乡”去寻求安慰。梁实秋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真实地书写中寻找精神世界的返乡之道,以获得外在肉体无法实现的心理身份的确认。以梁实秋为例,我们能够寻求台湾民众对大陆身份的认同之路,发现海峡两岸民族精神文化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