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运动医学临床工作中常见到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后尿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及管型等。有人推测这些变化的产生是剧烈运动使肾脏功能发生改变的结果。但由于运动后尿液异常产生的真实原因尚不明了,与一些病理变化引起的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在鉴别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临床工作中遇此情形时,在诊断、处理以及训练安排上都感到把握不大。有的研究者认为运动可使肾发生创伤,有人研究证明运动能使肾血流量减少。有关机制方面的研究工作还不能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本工作目的在于从组织病理方面探讨运动对肾组织形态的影响,试图提高对临床现象的本质的认识,为正确诊断及处理建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 引言根据传统理论运动时全身血流要进行重新分配,即从内脏器官与非运动肌流向运动肌。在内脏器官中,受运动影响血流量变化最大的是肾脏。尽管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数倍,但肾血流在剧烈运动时反而减少至安静值的1/4左右。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递增缺血强度的限制肌血流量运动训练前后血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探讨限制肌血流量运动训练对机体脂质过氧化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动解剖学     
G804.4限制肌血流量运动训练对非系统训练者血中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into the influence of trains of restrictive volumeof blood flow at different level on anti-oxideenzyme in unsystematic trainer's blood[刊,中,A]/魏国(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系)∥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40-42图3表3参5(SJ)血流量//训练//氧化酶//影响 通过研究递增缺血强度的限制肌血流量运动训练前后血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限制肌血流量运动训练对机体脂质过氧化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生物阻抗技术,研究了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渐增负荷与恢复期间肾血管弹性与流入道阻力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血压、肾血流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随负荷递增肾血管弹性逐渐降低,流入道阻力逐渐下降,运动员各指标的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血流量是血液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无创伤电阻抗容积描记法(Im-Pedence Rheogram)来计算身体被测部份每分钟血流量。用阻抗血流图研究不同项目运动员身体某个部份血流变化已有过报导。由于阻抗法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出现非真实的血流图形。因此,在采用阻抗血流图测定血流量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否则将会引出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7.
体育运动时,体内代谢加强,内脏器官机能与代谢发生剧烈变化,包括对肾脏产生生理和病理的影响。训练和比赛后,肾血流量减少,尿中酸性产物增加,可出现蛋白尿。许多观察研究证明(①②),训练和比赛后尿蛋白出现率与训练的量、强度及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有关,可作为评定运动量和机体适应能力的简易指标。为了探讨适用于评定体操运动员运动量大小的客观指标,我们对体操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尿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观察,以了解训练和比赛后蛋白尿出现的规律性及与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的关系。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分析如下,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限制肌血流量运动负荷训练的方法,观察训练前后速度滑冰运动员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以探讨限制肌血流量中等强度负荷训练对骨骼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耐力性运动中,有氧代谢是机体能量供应的1种主要方式,肌组织对有氧训练的适应能力是通过训练中肌肉的主动性运动而获取的。这些适应能力依靠运动训练的持续性而存在或发展;随运动训练的停止而减弱或消退。本文就肌纤维的类型、线粒体的含量、毛细血管的分布、血流量等方面分析了耐力性运动中肌组织在有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的机制以及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外界因素对这种生理变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运动医学     
G804.5 9800346头部经络锻炼对下肢血流量影响的观察[刊,中,I]/张安民,胡淑萍,尹士优//体育学刊.-197(3).-30-31表1参4(XH)头部//经络//下肢//血流量//按摩器//体育锻炼运用强力按摩器,对头部经络进行锻炼,可增加肢体血流量,同安静时比较差异显著(P<0.01).其为创编《经络锻炼操》提供了理  相似文献   

11.
多吃含铁食物:英国学者研究发现,人到60岁以后,内耳的血管容易出现硬化,血管内壁变窄,通过的血流量相对减少,容易出现老年性听力减退,而及时有效地补充铁质,可以扩张微血管,软化红血球,保证耳部的血液供应,有效地防止听力减退。英国学者建议,从中年时期起就应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黑木耳、紫萝卜、菠菜、芥菜、芝麻、海带、动物肝和肾、豆类制品等,以预防老年性耳聋。适量补锌:现代生理学研究发现,耳蜗内锌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器官组织,而60岁以后耳蜗内锌含量明显降低,影响了耳蜗的功能,致使听力下降,因此人到老年…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运动员局部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对两组对象(运动员组与大学生组)进行局部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太极拳运动员在定量运动中和定量运动后,局部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其变化机理与太极拳运动调心、调息、调身,以及该运动对机体血管机能和调控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3.
足球     
G843.142.2,G804.22 9701528对足球运动员肢体血流图的分析[刊,中]/刘瑞东,王瑞玲//河北体育研究.—1997(1).—23—25表3参4(TY)足球//下肢//血流图//血流量//血管//供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限制肌血流量运动负荷的训练方法,观察训练前后速度滑冰运动员血乳酸指标的变化,探讨限制肌血流量中等强度负荷训练对骨骼肌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于运动,使尿中蛋白质增多,叫做运动性尿蛋白。关于运动性尿蛋白的机制。目前解释不一:有的认为过多的乳酸,会减少蛋白质分子的体积,使蛋白质容易渗透滤过器的缘故;也有人认为肌肉活动时,肾血管收缩,引起肾缺血、缺氧和乳酸增加,改变了肾通性。由于尿蛋白的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在运动训练中,常用做评定运动量和强度大小的生化依据。但是在学校体育课,目前国内外文献提供很少。本文通过短跑课尿蛋白的观察,了解短跑课对学生机体影响及尿蛋白出现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学校体育课的运动量,提供生化方面的依据。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研究的对象是我院七九级的学生,入校后第二学期的短跑课,学生最大年令  相似文献   

16.
脑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多发的疾病,直接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有2/3的人存在着慢性脑供血不足。老年人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且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只要供血系统发生轻微的变化,就会明显影响脑的血流量。脑血流量一旦减少,对脑细胞的供氧能力也会立即降低。慢性脑供血不足可引发脑缺血缺氧,使脑实质发  相似文献   

17.
男子自由操奥运会规定动作属中等强度无氧运动,运动时心率增加导致四肢每分钟血流量增值相同。运动时上肢每搏血流量增加是导致运动时上肢血流大于下肢血流的主要原因。长期体操训练显著地提高了心血管调节能力,表现为对物理因素和对机体生理影响产生显著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脚与全身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早在1400多年前就被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关注。他提出了“足下暖”的科学见解,认为脚部受寒势必影响人体内脏,引起胃病、腰腿病、男子阳痿、女子行经腰痛和月经不调等疾病。一些科学家还认为,脚与上呼吸道粘膜间也存在密切关系。一旦脚部受凉,便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粘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血流量减少.使人体的抵抗能力明显下降,细菌、病毒便会乘虚而入,容易患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从祖国医学角度讲,脚下的涌泉穴直接关乎着人体“先天之本”的肾.脚与地阴相接,是滋养生命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9.
中枢血液动力学因素以及外周系统(血管及组织代谢)限制着个体的最大摄氧量,然而,二者之间哪一因素更为重要仍不得而知。通过在仅有少数肌群参与的体育活动中测定其工作肌群的血流量和耗氧量,我们发现:人类骨骼肌的血流量至少为200ml/100g·min,而且在极限运动中,肌组织的耗氧量为300ml/100g·min。由此可见,在全身性的体育活动中心脏泵血的能力是限制最大摄氧量的主要因素,而不是肌组织。另外,我们还观察到:高灌注的肌组织,动静脉氧差较小(14—15容积%)。氧利用率较低与红细胞流过毛细血管的平均流过  相似文献   

20.
神慧应真     
李兆生 《武当》2004,(3):13-14
夫丹法中有移炉换鼎法,为丹源中神与气合而后,真元凝固,随日月阴阳而升降,结聚为形,纳甲为丹,其“真元固气法”为基(初步、二部)。然后转入“泛水则工,炼肾冲脑”,使元气形成生命的结晶。“神慧应真”乃是注入玄机,使“神结为形,慧化应真”的脉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