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运动生涯中,有三个人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蔡振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他塑造了我。还有一个人是我的主管教练尹霄,他从1988年进青年队一直到1999年,他对我和刘国梁就像父亲一样。再一个就是我的父亲孔祥智,他和母亲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我的父亲是乒乓球教练,他打球时进过省队,但没有赶上好时候,因为文化大革命不得不停止了运动生涯。我小时候看他陪队员打球,推挡还行,正手差一点儿。很多运动员的父亲都打过球.像邓亚萍、刘国梁,或者像王楠的爸爸那样特别喜欢乒乓球。我想,父辈们在年轻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我跟我爸     
姚远 《新体育》2007,(5):19-21
作为世界一流双人滑教练姚滨的儿子,姚远不会滑冰,也没有参加过任何一项体育项目的专业训练。与大多数孩子一样,他走的是读书上大学这样一条普通的道路,并于2005年顺利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在他的成长道路上,父亲姚滨有十年时间与他天各一方,以至于现在两人相处,姚远都还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拘束感。然而,作为一个体育圈外的年轻人,姚远说他不埋怨父亲,他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位父亲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3.
我第一次见到聂铁文 时,是在1992年黑龙江省青 年运动会的象棋赛上,当时 他一点名气都没有,棋下得 也不是很好。以后我总出入 棋院,而每次又总能看到这 个小男孩在训练室里摆棋, 渐渐地对他有了些印象,可 是他还是没有任何成绩,甚 至连同队的女棋手都下不 过。看着和他年龄相仿的小 棋手陆续在棋坛崭露头角, 有时就在想,难道聂铁文就 这么一直沉寂下去吗? 1999年,幸运女神终于向这位执着的人抛 出了橄榄枝,在“红牛杯”省市冠军赛的电视快棋赛上,他从众多的棋手中脱颖而出,战败了一个又一个大师,荣获第一。而后又在…  相似文献   

4.
我与老梁     
朱少军 《乒乓世界》2003,(9):I004-I005
与我同属“鼠”的梁宏达.其实小我一旬。本该叫他小梁,但这家伙天生老成.块头也大,加上他本人常跟球友们卖个老.自己弄个笔名叫老梁.大伙儿都叫他老粱,我也就随着大伙儿叫了,可他居然叫我“小朱”,这点让我心里好不郁闷。  相似文献   

5.
你说我说     
《新体育》2007,(12):3-3
最好的菜鸟 五场首发,场均11.6分、5.6个篮板、1.8次盖帽和0.8次助攻,阿联的表现不能不说是联盟最好的菜鸟。当然,让密尔沃基人更加喜出望外的是,易建联将给他们带来篮球场外的更大利益,这一点休斯敦就给了一个很好的启示。易建联在中国代表了一种新生代的球员,他能跑能扣,他不吝惜表演,他也将分流相当一部分的球迷,并给雄鹿带来机会。  相似文献   

6.
利物浦老板是个铁杆球迷,他甚至在蜜月里观看AC米兰训练,他是一个追求完美者,甚至令他的同事们疯狂。只有贝尼特斯。贝尼特斯能和他进行几个小时的谈话,直到他目光呆滞,贝尼  相似文献   

7.
张孚 《钓鱼》2006,(17):66-66
他是个干巴瘦老头,常年基本吃素。年过花甲,至今未娶,走路腰杆笔直。不咳嗽不喘。他比我长一辈,我叫他刘叔。刘叔自诩:“年迈不衰,苍颜白发老精神”。他是教授,一个人住一个单元,三室一厅,一百多平米;洗衣、做饭、收拾屋子、打扫卫生.这些家务活,都由一个四十多岁的保姆去做。他喜欢野钓,双休日出门的时候多。在家的时候少.有客人来访。保姆便拿出教授写的一张字条,上书:今日垂钓西南去。不知绿水青山第几重。  相似文献   

8.
45每个人的成长都和他所处的环境有关,阿的江也不例外。他的少年时代是在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篮球队渡过的,正是这种大学校园的环境,让他懂得了思考对于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当他率领自己球队赢得第八个CBA赛季总冠军时,他表示,这一切源自于自己不断的思考。以下便是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他不断思考的内心世界。总决赛之前的全明星赛,阿的江就开始把目光对准了随后的总决赛。谈到外援是他认为:“现在CBA的外援水平提高了,肯定是好事,但我觉得外援在队中扮演的应该是锦上添花的角色,而不该是雪中送炭的使命。可你看现在…  相似文献   

9.
大学期间最“不服气”也是最“痛恨”的一个人就是每晚和我头对头、脚对脚睡在一起的隔铺兄弟。倒不是因为他长得有多帅,结了诸如抢走我的女朋友之类的“不共戴天”的仇恨,而是因为在网球场上我对他的胜率几乎为零。号称班上乒乓球一二号种子选手的我们在找不到对手的情况下一起挂起乒乓球拍,携手走上了网球场。单从我俩的身高比例上来看1.75:1.68,应该是我在网前和发球上占有一定的优势,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他以前练过排球而且技术十分出色,这使得他的发球势大力沉、反应灵敏、移动迅速快,因此还自封了一个外号“海南报纸…  相似文献   

10.
老姜 《垂钓》2014,(3):73-77
老郭,一个单位但不是一个部门的同事,年届50,钓龄超过了30年,可谓是资深野钓迷,可是这个人有个毛病,那就是超级迷信鱼饵。在他眼里,唯有饵料的成分和组合是重中之重,其他的全是浮云,似乎满世界的钓鱼人都掌握着饵料的秘密,唯独瞒着他一样。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个彰显个性的时代,不管你能否接受,我的地盘,我做主。这就是科比的个性,虽然有的时候我们很难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但他不会因为我们的不能理解而改变自己,不然他不会特例独行,更不会成为联盟中的焦点人物。既然是明星,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关注,无论是哪方面,就让我们看看发生在他身上的个性事件。  相似文献   

12.
16岁的时候,他创造了甲A联赛最年轻上场纪录;19岁的时候,他被评为亚青赛亚洲希望之星;20岁的时候,他入围亚洲足球先生候选名单。他被称为郑智第一接班人,他被称为中国鲁尼,但是,他只想用自己的表现大声地告诉外界,他不是别人。他是王永珀。对,就是他,一个曾因身材被教练误认为不适合踢球的少年,一个独一无二的小胖。  相似文献   

13.
最早带我进入象棋王国的是我的父亲宋宝石,他在市锅炉厂工作,虽然只是个业余棋手,但对象棋的迷恋却是如痴如醉。他常常抱着襁褓中的我与人酣战,以致于我的尿顺着他的腿流到棋盘上,才慌忙起身。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五六岁时就能与大人平下了。1980年市业余体校棋队招生,当时我只有九岁,便毫不费力地击败了所有报名的伙伴,被崔庆祥教练相中。白天,崔教练与我对弈,晚上,父亲带着我背棋谱,研究棋局,做笔记。在本溪体校学棋的这段时间里,李君和陈绍明老师也给予我莫大的帮助。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1984年,我终于走向了…  相似文献   

14.
《棋牌世界》2004,(12):27-27
我认识吕罗拔,是在1982年,在新加坡象棋总会。在那次赛会,他给我的印象是:处下风时,神色自若;处上风时,也不喜形于色,总是那么沉着。据此,我判断他是棋界的高手。后经棋友的介绍,得知他是商人,因而推想他的经商手法,必有独到之处。果然,后来证明我当时的观察无讹,他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相似文献   

15.
姚明说他是灌篮高手; 麦迪说他是篮板高手; 范帅说他是盖帽高手; 他说他什么高手都不是,他是斯特罗迈尔·斯威夫特!是个喜欢扣篮之后能听到球迷振臂高呼自己名字的篮球手  相似文献   

16.
我第一次上女朋友家是拎个围棋盘去的。未来的老丈人是棋迷,他之所以对我和他家貌若天仙的宝贝女儿交往睁只眼闭只眼,大概也是因为我可以陪他下围棋吧。老实说我这人跟聂棋圣在电视访谈中“鼓吹”的差不多,下棋混入段了,生活却无段了。老丈人初次见我印象并不是太好,邋里邋遢的,衬衫袖口都卷边飞花了。背后他对老伴也就是我老丈母娘表示疑惑:小伙子瞅着挺精神,怎么就是不“利整”(东北方言,整洁的意思)呀?东北的老丈母娘一般都疼女婿,说话自然向着我:挺好的呀!孩子嘛,不懂得照顾自己罢了。  相似文献   

17.
我在联赛     
马林 《乒乓世界》2005,(9):15-15
为了采写本期的封面故事,记者跟随陕西银河国梁队从西安驻地前往宝鸡观看他们主场对江苏的比赛、对马林的采访是在车上进行的。自从1998年马林已经打过多家俱乐部对联赛颇有心得,一番高谈阔论后,我们发现他实际上帮我们做了一次联赛综述。于是,我们有了开设“马林专栏”的想法.想当年.男队主教练刘国梁也是做运动员时就在本刊上开辟专栏.马林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会通过每月杂志上这一小块属于他的阵地,讲述发生在国家队,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马林还承诺,如果他在国外打比赛,可以打电话给我们完成专栏。  相似文献   

18.
我行我秀     
梁铮是一名就读于北京市第五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一个高大帅气的阳光男孩。采访他是在学校的课间操时间,短短的一刻钟,虽然不足以了解一个人,但在他的眉宇间,记者看到了他的智慧,还有那灵动的气息。  相似文献   

19.
这两年从哈尔滨走出去的专业棋手并不少,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已升入职业三段的赵守洵。并不是因为我和他有多熟,而是当年未入段前的赵守洵在哈市业余棋界的影响。眼看着这个毛孩子一步步地成长起来,把一个个成名已久的高手逐一降服,冠军好像很轻易地就靠了过来。之前的业余棋界是混乱的,谁都有争胜的可能;赵的出现使局面一下子安定下来,业余棋界臣服于一位小小少年。“我已经记不清得了多少个冠军了。”赵守洵的回答让我有些意外,当年的辉煌在他已是过眼云烟。但他还清楚地记得是7岁那年母亲带他步入了围棋之路。赵守洵的母亲虽然会…  相似文献   

20.
王永洲 《钓鱼》2007,(3X):67-67
岳父是个离休干部,在职时,逢节假日总有人上门邀请他外出钓鱼,那时岳父工作忙,很少有时问去休闲娱乐,除非盛情难却,他才乐呵呵地带着渔具而去。每次回来,他也照样乐呵呵地冲我们说:“没想到,我不会钓鱼的人,今天居然钓得最多,钓鱼也有意思!”……如今,岳父退居二线,上门邀请他钓鱼的人寥若晨星。每到节假日,岳父总爱拿出鱼竿抚摸一会儿,尔后重重地叹一口气。我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于是跟妻商量,决定礼拜天陪岳父钓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