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海红 《成才之路》2011,(36):96-I0021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准确地表现节奏,这对推动幼儿音乐感知的发展有着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育有利于放松幼儿身心,营造出融洽愉悦的氛围,对于幼儿情感和性格的培养至关重要。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属于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有效的节奏训练,有利于幼儿节奏感和音乐能力的提升。针对节奏训练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具体的节奏训练方式展开分析,希望能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沈瑶珣 《考试周刊》2014,(85):195-196
<正>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节奏感在幼儿的音乐活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就成为幼儿教育音乐活动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如何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并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呢?我选择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作为研究目标,初步探究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一、从寻找声音中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锐性并且让幼儿初步接触节奏。1.在音乐活动中模仿表现节奏,初步培养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4.
音乐最主要的要素是节奏,掌握好节奏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首先抓住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再展开各种听觉训练,最后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表现出对节奏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节奏”在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指出“节奏就是音乐的感觉”.而“节奏”也正是最容易引起幼儿兴趣和感受的音乐要素。要想让幼儿更好地进入音乐,理解和感受音乐,首先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如何培养其节奏感呢?以下是我在一些尝试活动中得到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音乐最主要的要素是节奏,掌握好节奏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首先抓住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再展开各种听觉训练,最后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表现出对节奏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在现在的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节奏感就像是音乐的灵魂,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向幼儿教授节奏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而节奏感就像是一栋房子的根基,只有根基稳固扎实才能使建筑物不会倒塌。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家的骨架。这种节奏感的培养能够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获得更好的音乐造诣,使自身在受到音乐熏陶后通体舒畅、身心健康。在研究了大量海内外参考研究资料之后,结合大量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分析节奏感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卢颖 《早期教育》2005,(7):32-33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幼儿节奏感的培养不仅要用耳朵听、头脑理解,更需要在运动中去体验."两人三足"游戏是一项注重节奏感的游戏,它可以让幼儿通过自身运动的体验来感受节奏的快慢.因此,在实践中我尝试用<高人和矮人>的音乐,结合"两人三足"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9.
吴珺珺 《考试周刊》2014,(71):188-188
<正>"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总体感觉,其目的是开发人与生俱来的节奏感潜能,并且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将被动的本能变为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感知、反应和表现力。随着《指南》的广泛推广,我们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日益重视,节奏范围随之不断扩充,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具有规则及各类变异形态的节奏,如脉搏、呼吸、日出日落、潮汐、钟表、火车行驶……可以说,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在。因此,从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无疑能  相似文献   

10.
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不同的节奏变化表达了不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使音乐变得各具特色,优美动听。节奏乐教学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启迪幼儿的节奏感和音色感,能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但如何让节奏乐教学变得轻松、  相似文献   

11.
王丹  闻艺 《学前教育》2010,(4):46-47
儿童对节奏的把握直接影响到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语言节奏在培养幼儿节奏感以及音乐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德国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最早提出将单独的语言节奏作为训练儿童节奏感的手段之一。另外,根据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  相似文献   

12.
张翠宝 《黑河教育》2011,(11):47-47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是音乐的生命。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首先就要感受节奏,通过节奏引起身体的共鸣,从而达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目的。所以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一、在生活中寻找节奏,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节奏是将长短、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对于这一抽象概念,幼儿很难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又是最敏感的,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人类精神的寄托,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 命力的源泉,也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幼儿对音乐节奏感的 意识是很强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欣赏 水平,使幼儿体验到音乐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的美;同时使幼儿 的节奏感、表现力大幅度提高。因此,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去 感受和体验音乐中不同的美,提高他们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我们利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4.
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可以使幼儿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本文从支持性物质活动环境的创设和支持性精神活动环境的创设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创设支持性活动环境,进而使幼儿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好的开发其音乐节奏感潜质。  相似文献   

15.
小兔party     
设计意图 《兔子舞》(《RABBIT DANCE》)是一首旋律欢快优美、节奏鲜明、音乐意象突出的流行乐曲。其主旋律部分能增强中班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节奏感,其rap说唱节奏部分则有助于中班幼儿自由并有所创意地进行表现。因此将其作为中班音乐活动内容,较为适宜。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创设舞会情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同时整合艺术、健康、社会等领域内容,启发幼儿基于音乐意象的联想,学会合着节拍结伴或自由舞蹈,并乐于尝试自主创编动作表现音乐感受,使幼儿增强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巩固蹦跳技能和方位感,同时培养活泼开朗、乐于合作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6.
李娟 《考试周刊》2010,(21):225-226
音乐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艺术特点。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情操,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塑造其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节奏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内容。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主要元素之一。德国卡尔·奥尔夫吸取《体态运动学》的精髓,提出“节奏第一,音乐与动作结合”的观点,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因此,培养幼儿较强的节奏感是每个音乐活动的首要基础。但对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节奏感比较弱,刚刚接触音乐,  相似文献   

17.
音乐节奏是与节奏有关的各种元素的排列和组合,包括节奏、节拍、重音、节奏类型以及主体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音乐节奏感是由听觉器官对声音的持续运动和其持续运动的强弱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节奏训练对儿童的听觉、模仿、注意力、记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幼儿教学中要注重音乐节奏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蒋伍梅 《教师》2014,(36):47-47
正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吸取《体态运动学》的精髓,提出"节奏第一,音乐与动作结合"的观点,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深受海内外专家的好评。由此我们认识到:提高幼儿音乐素质,节奏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尝试我发现小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可以  相似文献   

19.
陆亚红 《教师》2013,(12):99-100
从小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对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能提升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建立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理念,他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应当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在开展小班特色活动拍手脚节奏活动的过程中,除了借助奥  相似文献   

20.
音乐离不开节奏,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音乐节奏感是十分需要的.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