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无从下笔”。或者干脆抄袭,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会观察。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在写作教学中,要避免学生“闭门造车,低头写作文”,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写作的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生活性。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银兰花 《课外阅读》2011,(7):286-287
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到头疼的是面对作文题“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有的学生干脆走捷径,抄袭算了。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善于观察。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是观察”。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写作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和生活性。这就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会观察。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在写作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写作的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生活性。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唐晓晖 《辽宁教育》2011,(12):40-4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观察是习作能力培养的第一环。鲁迅先生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尽管《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的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的提出为学生写作减少了束缚,但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还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向生活要素材。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作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作文,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然后以真实的情感作文,于是本文提出了初中作文教学要从“走进生活,书写真情”的角度切入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一、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或脱离生活,或对生活理解肤浅、片面,甚至偏激,这是当前学生作文的共性。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作文的源泉——生活。“新课标”中的写作教学为此明确指出:“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是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王艳兰 《学语文》2008,(5):50-50
观察能力.就是观察周围事物及生活的能力。存整个写作过程中,观察起着“龙头”的作用,是学生获取生活经验、不断积累作文素材的直接途径,也是学生提炼作文主题的前提和基础。于漪老师曾这样概括:“教语文,忽视生活的活水,忽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认识、体验、积累、实践……那无疑是沙上建塔,底气极差,虽煞费苦心,但终难见效。”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若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非常重要。结合教学实践,我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归纳为“六要”.述之于下,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8.
谭巨婵 《广西教育》2012,(10):48-4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做到“让生活融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就应引导学生在学校中体验生活,在家庭中寻找生活,在自然中观察生活,在社会中感受生活,真正让学生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以下策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反思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作文教改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成功之路。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一、细心观察生活。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前提写作材料从何而来?“写作材料的来源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向前发展,写作的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无尽的流淌出来,而且常是澄清的。”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教学,作文教学是一个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呢?现就教学经验,我来谈几点体会: 1.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起跑线。生活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源泉,学会观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断汲取时代的活水,为写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  相似文献   

11.
陈宇 《现代语文》2014,(10):126-127
认知能力是高中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自然现象及社会百态是客观存在的,而这些应该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不能敏感的观察和感受生活,是没办法进行写作的。 一、观察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关于“表达与交流”的具体目标的第一条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观察是人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它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和门户,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有关事物鲜明而具体的印象。就高中生写作而言,观察力的培养是前提,没有好的观察力,无法捕捉住生活,而没有生活的作文是没有生命力的。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写出什么文字。”鲁迅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要观察。”罗丹告诉其学生、著名诗人里尔克的诀窍是这样一句话:“观察吧,除了观察还是观察!”足见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笔者常发现学生因找不到生动的材料而感到困惑,也常发觉学生因缺乏生活的体验而使文章干瘪乏味。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平时不善于从细小的生活现象中灵敏地“捕捉”有意义的典型素材。要改善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捕捉”能力。“捕捉”,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捕捉”能力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强烈感受和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在中学生作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寻觅作文源头活水呢?没有观察,就没有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语文。因此要做好观察,让“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充分体现大语文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之“表述与交流”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表述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也就是要求我们在作文训练中.要紧紧抓住“真实生活”这一主题。众所周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再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能写出好的感悟作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回归生活”的教育观念.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快乐作文.生活是写作的动力,是写作兴趣产生的土壤和源泉.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有多种方法,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并随时注意储备素材;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现;再次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平实的朴素写作,不粉饰,显真实.  相似文献   

16.
刘志坚 《现代语文》2007,(8):110-111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情感。学生学习写作必须具体两个基小前提条件:一是写作知识的积累,二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基本过程是由积累到表达,由模仿到创作。我们的作文指导课就是要对学生学习写作进行临场指导,在写作内容方面要指导学生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在写作形式方面要指导学生解决好“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德志 《考试周刊》2010,(17):64-65
作文是令学生最感头疼的事.往往有许多学生感到无事可写,抓耳挠腮,久久不能下笔。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在作文教学中狠抓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多接触新鲜的事物,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开拓和摄取写作题材,解决了“无源之水”的苦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研究的热点。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写不出好的作文。以往人们有种观点,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是由于缺少“生活”。为了解决这汪“源头活水”,很多老师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学生创造“生活”。比如在春天或秋天让学生春游或秋游,叮嘱学生要认真观察.回来之后写游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余祖俊 《成才之路》2009,(18):40-40
作文对于广大的小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许多学生“望文生畏”。这除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老师的教学方法等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纸上谈文”。脱离生活的作文教学必然无的放矢,要唤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就应使作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之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积累素材.在此基础上才能学会写作。  相似文献   

20.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 ,小学生作文最苦恼的是“没有什么可写”。其实并非真的没什么可写 ,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 ,不善于获取和积累作文素材。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作文 ,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什么文字”。仔细体会 ,我悟出一些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一、教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人的生活。解决“没有什么可写”的最好方法是教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 ,同时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告诉学生在观察时多想想“为什么?”。这样观察仔细了 ,脑子里留下的东西就多了 ,这就是作文素材。比如 :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要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