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宁 《生物学教学》2010,35(8):70-70
I不定向变异 可遗传变异包括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是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个位点上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包括碱基对的增加、缺失和替换。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多个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2.
误区1.基因突变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有新性状的产生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例1(2013海南卷)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B2是由其等位基因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 B.基因B1和B2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基因B1和B2指...  相似文献   

3.
生物的变异     
<正>1概述本考点在全国统一考纲中列出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因的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在生物高考中,生物的变异一直是考查的重点,而且这部分知识与细胞增殖、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分子学基础、遗传的基本定律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顾巨林 《生物学教学》2007,32(12):71-71
DNA分子中由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又称点突变。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突变往往会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但也有些真核生物基因突变,由于突变的部位不同,基因突变后,不会影响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对子代性状没有任何影响。笔者根据高中教材有关基因突变知识,总结了真核生物基因突变不影响子代性状的几种情况如下。(1)基因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真核生物基因结构包括非编码区和编码区,非编码区包括编码区上游和编码区下游。非编码区是不编码蛋白质的,如果基因…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各地多次考查重叠延伸PCR、大引物PCR等新型PCR技术,但不少一线教师对其理解不够透彻。除此之外,重组PCR、环状质粒PCR等也能对基因进行定点诱变,其原理不完全相同,使用情境也各有侧重。本文以基因定点突变技术为线索,将相关的几种PCR技术串联在一起,帮助一线教师拓展视野,并提供教学素材。1基因定点突变技术的研究意义人类很早就意识到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可遗传变异对进化的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具有不定向性,极大地延长了基因向人类需求进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吴万清 《生物学教学》2003,28(10):59-59
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而且是闭花受粉 ,在自然状态下避免了杂交的可能 ,似乎应该永远是纯种。但在自然界影响基因纯合的因素还有基因突变。1 由于基因突变 ,有可能导致豌豆中杂种的出现1.1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凡是具有基因的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豌豆也不例外。而且在自然状态下 ,豌豆的多对相对性状的存在 ,也证明豌豆中基因突变的存在。1.2 一定条件下基因的突变有一定的突变率 ,从正常基因正突变为突变基因的突变率 ,比突变基因反突变为正常基因的突变率约高 10 0 0倍。1.3 在自然状态下 ,基因的突变率很低 …  相似文献   

7.
1试题背景在微生物的各种基因突变中,抗性突变最为常见。对这种抗性产生的原因曾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激烈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突变是通过适应而发生的,即各种抗药性是由其环境诱发来的,突变的原因和突变的性状间是相应的,并认为这就是“定向变异”。另一种看法认为,基因突变是自发  相似文献   

8.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基因库中基因种类增多的根本原因。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也是随时随机发生的,尽管自然突变的频率很低,但却不可避免。豌豆最初偶发的基因突变往往是豌豆新品种的基因起源,起初的突变使得该豌豆个体成为具有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豌豆的严格自交导致杂合体的后代性状分离而分离出隐性个体,自然界中的豌豆都经历了几乎同样的进化过程即变异、自交、分离等过程,豌豆的各品种就是如此这般地形成了(豌豆的这些变异性状几乎都是中性突变性状,在进化中无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很多时候需要用图表来表示生物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特点和规律。因此运用图表考查生物学知识成为一种重要的题型。 例1 下面①-④为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图(纵轴为个体数,横轴为时间):A是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是大小草履虫;C是兔与狐;D是细菌和噬菌体的种间关系图。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专题涵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侧重考查对基因突变的产生、结果分析与特点的理解;对变异原因与变异类型的判断;对多倍体、单倍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多倍体、单倍体的特点的应用能力。近年来出现的生物变异类型的实验探究类题目较多,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正>1题目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B.A基因可突变为A_1、A_2、A_3……它们为一组复等位基因C.基因突变大部分是有害的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12.
尹渐平 《高中生》2008,(8):38-39
常考知识点1.生物的生殖。历年高考经常考查细菌和酵母菌的生殖方式,通常将无性生殖的原理与克隆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等知识结合起来展开命题。2.减数分裂。它是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是学科内综合题比较好的命题素材。历年高  相似文献   

13.
1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基因突变>是学生在学习了生物遗传之后从分子水平(基因变化的角度)来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也是学生对<基因表达>的延续和延伸.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类比和知识迁移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基因突变>时往往是先给学生展示基因突变的几个实例或图片,并直接说明这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接着就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例来讲解基因突变,这种教学往往会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1、有一个老鼠的种群,最初都生活在一个地域。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为A和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生活的地区发生了系列的环境变化、而B种群的地区没有,各群A进化的速率很可能是( )。 A.最初比B慢 B.最初比B快 C.与B相同 D.开始比B慢。然后比B快。 [答案]B [分析]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之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B种群  相似文献   

15.
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往往会引起遗传信息改变,从而使生物性状改变。但基因突变也可能不改变生物的性状。  相似文献   

16.
基因突变是生物体产生新基因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理解突变的特点呢?下面从3方面作一浅析。1.运用进化观点遗传与变异的矛盾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突变的广泛存在,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原始材料。而突变率低,这是...  相似文献   

17.
化学式是化学用语的基础 .近年来中考对化学式知识点的考查已逐步由知识性考查转向能力性考查 .例 1 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 H8O6 ,它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 ,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增加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近年来 ,科学家又发现它还有防癌作用 ,从维生素C的化学式C6 H8O6 ,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至少写出三项 :( 1 ) ;( 2 ) ;( 3) ;( 4 )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要求同学们思维开放 ,大胆而又合理地解答 .化学式有宏观、微观和量三个方面的意义 ,于是 ,从这三个方面思考 ,可得答案为 :( 1 )它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 2 ) 1…  相似文献   

18.
1.运用不饱和度突破【例 1】  (上海化学卷 )某芳香族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6O2 ,它的分子 (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 )中不可能有A .两个羟基   B .一个醛基C .两个醛基D .一个羧基精析 :分子式为C8H6O2 的有机物的不饱和度为2× 8 2 - 62 =6 ,因为该分子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一定含有苯环 ) ,而一个苯环的不饱和度为 4 ,因此 ,该分子中除苯环以外的“残基”(包含 2个碳原子和 2个氧原子 )部分的不饱和度应为 2 .又因为分子中不再含有其他环 ,因此 ,“残基”中 2个不饱和度和 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可能以下列几种方式来实现 :( 1) 2个C…  相似文献   

19.
遗传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有关致死现象的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逐渐成为热点。除了考查学生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和生物的变异等重点知识外;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和知识的迁移等能力。下面总结并例析了常见的致死现象,旨在为教学提供参考。1配子致死配子致死现象是指致死基因在生物个体发育阶段中的配子时期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1.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2.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本题考查学生的能力是:综合分析和把握复杂的物理过程的能力,包括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学生熟悉的、相互间关联的物理过程的能力和寻找每个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并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本题应涉及以下几个过程:过程1、B、C 碰撞结合成一个整体 D 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认为弹簧仍为原长,A 仍静止。此过程 B、C 系统的动量守恒,且 B、C有共同的末速度 v_1,而 B、C 系统的动能(机械能)有损失。过程2、从 D 开始压缩弹簧,A 在弹簧的作用下开始运动,一直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突然被锁定的瞬间。此过程 A、D 系统动量守恒,且 A、D 有共同的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