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9~101页.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获取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了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够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相似文献   

2.
第一册教材采取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的编排方法,目的在于分散难点,使学生既加深对数的认识,又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认识3后学习加减法,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进行3以内的加减运算;第二阶段是从认识4后,加减同时出现,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一图一式  相似文献   

3.
“九义”数学第七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一节,是在亿以内的整数加法和初步认识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计算钱数的应用题来讲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其所编排的小数加、减法法则仅限于教师提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要注意什么?”没有用文字加以表述。教学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尺度,既不用具体的文字表述法则,又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由于这部分知识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方法大同小异,难度不大,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己学整数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比,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概意法则,掌握…  相似文献   

4.
教学预设:“0”的教学有两方面内容:一是0的认识,二是0的加法和减法。0的加减法,是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0的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活动,认识0的含义,学会写0,会口算有关0的加减法。同时,初步体会0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境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过程。我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0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  相似文献   

5.
<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根据一位小数的含义,探索和理解一位小数加减法运算的算理,掌握算法,初步感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内在关联,形成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感悟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一方面,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完成了整数加减法的学习,在三年级又分两次初步认识了分数,学会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计算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以加、减法运算为例,无论是什么数的运算,其算理与算法的理解都要追溯到运算意义的一致性。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通过课前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本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还不能主动将“计数单位相加、减”的算理迁移到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中来,更不用说迁移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中。因此,我们将“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减”这一规则作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的突破点,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加、减法运算的一致性,帮助他们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1.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这部分内容是在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四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系统学习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为学生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打好基础。 (1)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材对比地安排了两个例题,即例1和例2。 教学这一部分时,一要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二要注意抓住教学的重点。 教学例1时,一要抓住整数加法应用题和分数加法应用题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它包括5以内各数的认识,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 5以内各数,许多儿童在入学前都已会数甚至会读、会写,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数概念,因此这部分内容包括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等。教学时,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游戏、活动等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等表示数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巩固认识 加深理解──九义六年制小学教学数学第二册总复习教学建议王敏本册的教学内容有: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元、角、分的认识,认识图形。复习的重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加、减法应用题。通过复习,使学生...  相似文献   

10.
王雪晶 《学子》2014,(7):64-64
小学数学可以说是小学生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它由认识数字开始,逐渐拓展到小学数学的加法和减法。加、减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熟练运用各类加、减法的计算技巧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技能。本篇论文我们就将结合实际,针对小学数学加减法的教学进行详细的探讨。一、实物教学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并不具备很强的逻辑性。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运用一些形象的、直观的思维去教他们,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如说,在进行最基础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5以内的减法,是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含义,看见图能理解图意,并能用三句话完整地叙述图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理清知识脉胳,把握整体结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是儿童学习数学的开始。它包括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及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等内容。教材一方面继承了原通过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相结合,加减法穿插进行,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特点;另一方面,为了加强对数概念的理解,新增加了数的大小比较,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等内容,并加强了观察、思维和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通过“一图一式”、“一图二式”和“一图四式”等内容,进一步展现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计算规律;通过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提前孕伏简单加减法应用题…  相似文献   

13.
在一年级加减法教学中,学生对看图列式的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似是而非,老师花了很多精力,教学效果依然很差。笔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分析教材,理清思路出发,让学生明白图画内容的数学意义,让学生用三句话的模式说图意,体会情景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此外,笔者还通过摆一摆、编一编等活动来达到理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数学可以说是小学生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它由认识数字开始,逐渐拓展到小学数学的加法和减法。加、减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熟练运用各类加、减法的计算技巧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技能。本篇论文我们就将结合实际,针对小学数学加减法的教学进行详细的探讨。一、实物教学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并不具备很强的逻辑性。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运用一些形象的、直观的思维去教他们,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如说,在进行最基础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小孩子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与编排结构本册加减计算教学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分成六小段,分别是:5以内的加减,有关0的加减,有关6、7的加减,有关8、9的加减,10的加减,加、减两步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则按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三段安排.在10以内的加减法编排上,人教版教材有别于苏教版,人教版仍然将10以内的认数与计算穿插编排,数的认识与加减教学同步进行,而苏教版则把1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教学分开安排,先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再利用“分”与“合”的思想探索加与减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种思路各有所长.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编排上二者基本一致,都是将数的认识与计算分开来教学.值得注意的是,20以内退位减法都安排在下册教材里.二、编写意图与教材特点1.重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1)例题从现实情境引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苏教版教材加法的第一道例题就向学生提供了一幅情境图: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依据这幅情境图,学生不难得出有5人浇花,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把3和2合起来,列出算式就是3 2=5.在此基础上,学生...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学生在第一册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各数,在此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教学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  相似文献   

17.
盛平 《湖南教育》2000,(15):49-49
随机训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认识规律 ,而采取不循一法、不守一枝、因情而教、因势而导的教学步骤 ,是用以提高训练密度 ,强化训练效果 ,增强课堂活力 ,使学生始终保持认识活动的高效率的一种训练方式。在认识矛盾处组织随机训练由于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差异 ,小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往往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 ,我们可以围绕教学目标 ,巧用“矛盾”引发思辨 ,达到统一认识的目的 ,如教带分数加减法时 ,教师先让学生思维展开 ,用多法最简便?带分数加、减法法则怎样概括?在认识模糊处组织随机训练教学中 ,常常出现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和记忆 1、记住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记住小数在算盘上定位的方法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珠算方法。 (二)理解 1、能说出小数加、减法运算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 2、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在小数的加、减法中仍然适用。 3、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的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复习,20以内超十的加法、减法,乘法的初步认识,等分除法的初步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市制长度单位丈、尺、寸,总复习.通过这些教材的教学,使儿童在已学过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不超十的加减法,以及数的组成知识的基础上,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20以内超十加、减法,2-5乘以几,分成2-5等分;认识货币元、角、分,长度丈、尺、寸的单位,初步形成儿童量的概念,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正>【课前思考】《除法竖式》一课,是学生在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算式之后除法竖式的起始课。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加法、减法竖式的学习过程已经经历过,掌握了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竖式模型已初步形成。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借助操作通过与横式的对比,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和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把除法竖式书写格式以规定告知的形式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