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关近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的门上开始贴上大红的春联,喜庆的气氛出来了,年味也浓了。春联的起源春联也叫“门对”、“春贴”、“桃符”、“对联”。早在秦汉以前,每逢过年,老百姓就在大门的左右两边悬  相似文献   

2.
春联也自嘲     
光泽 《小读者》2013,(2):36-37
“两姐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这是一则谜语的谜面,它的谜底是“春联”。春联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兆吉祥是春联的主要内容,但也有一反常态说丧气话、吐苦水的奇特春联。 传说清代乾隆年间,安徽桐城有位乡村理发匠,能诗善对。有一年春节,他写了一幅春联贴在自家门上:  相似文献   

3.
奇特的春联     
“两秭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这是一则民间谜语的谜面,谜底是“春联”。此谜既写出了春联的对称特点,也写出了春联的祝颂内容,堪称佳谜。古往今来,人们写春联,贴门对,总是些吉祥如意之言,祈祷祝颂之语。但也有与此相反的奇特春联。清代浙江宁波有位著名的老中医范文甫,写过两副这样的春联: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无独有偶,清末湖南湘乡开药店的老中医,每年春节都在自己的药铺大门上贴上一副奇特的春联:只要世间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两位老中医在辞旧迎新之际,不求自己富贵…  相似文献   

4.
春联的来历     
春联,即在门上贴上吉祥的联语,上方还有横批,横批一般为四个字。对联分为上联和下联,一般都在五个字以上,为对偶句。近春节时,在腊月29日,家家户户门上贴上春联,民谣中有“二十八白面发,二卜九贴道友”,“道友”即是春联。此时,户里户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再加大红的春联,烘托出了一派盎然春意,  相似文献   

5.
春节话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多在春节时使用而得名。每当春节来临在门前贴上一幅得意的春联,会增添新年佳节的喜庆气氛,因此,春联很受人们的欢迎,一直沿用至今。 春联古称“桃符”,或叫“仙木”。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春联》云:“春联者,即桃符也。”据《山海经》等书载称,上古时代,传说神茶、郁垒为兄弟俩,都是神人,家住度朔山上的  相似文献   

6.
春联的故事     
我们这里,“小年”一到,家家户户总须贴副春联,大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味。年年贴,年年换,按说人们该有司空见惯之嫌了。大概是乡亲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改观,好奇心也愈加强烈的缘故,这不,村里一些人又一窝蜂似的涌到福伯家,都想看看他今年写了一副什么样的春联。  相似文献   

7.
<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亿万中国人热情的期盼里,春节来啦!今年的“兔宝宝”可调皮了,这不,它正和我们玩捉迷藏呢!春节藏在哪儿呢?它藏在门框上一副副春联里和屋檐下一串串大红灯笼里。除夕前一天,家家户户都把旧春联撕下来,贴上崭新的春联,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笔下的“总把新桃换旧符”——小小的春联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火红的灯笼则被高高挂起,祥和喜庆的新年气氛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8.
春联小史     
战国时,中原老百姓把用桃木刻的木偶,挂在门旁,称为“桃梗”,据说可以驱邪恶,保平安。后来渐渐变成挂“桃符”,即用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字样,相传这是两个能降伏恶鬼的神。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句,被公认是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在除夕传下圣旨“公卿士庶家,须加春联一副”,要各家各户贴上春联,自此,春联之风便在民间流行起来。 春联小史  相似文献   

9.
正新年时,每一个家庭都会在门口贴上春联,这是为什么呢?根据我国的习俗,每逢农历新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期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幸福美满;一副副精美、妙不可言的春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新年即将来临的时候,爸爸交给我一个任务——写春联。我听了既惊讶又兴奋,迫不及待地就去查找春联的资料。当  相似文献   

10.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题写的楹联等。  相似文献   

11.
最早的“春节”: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相传原始社会就有“祭腊”之说,夏朝建立后,此俗便流传下来了。最早的“门贴”:春联古称“门贴”、“桃符”,是刻写在桃木板上“灭灾降福”的咒语。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厌,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幅“门贴”,  相似文献   

12.
可乐超市     
《特区教育》2011,(1):40-43
新年讨吉利 以前,有一家人十分迷信,凡事都要讨个吉利。年三十晚上,爸爸跟两个儿子商议说:“堂上要贴一副春联,现在咱们每人说一句吉利话,凑出一副春联来。”两个儿子点头称是。爸爸先满怀诗意地念道:“今年好!”  相似文献   

13.
陈春云老师在《王羲之贴过春联吗?》(《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4-5期)一文中提到.我国最早的春联是唐朝人刘丘子所作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载于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已入选中国世界记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其实,敦煌楹联并非仅此一句,而是“岁日”(除夕)和“立春日”两个时节书写的联句.录文如下:  相似文献   

14.
春联史话     
1981年2月5日,是我国辛酉年春节。这一天,城乡人民都将在门上张贴大红春联,并燃放鞭炮,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我国从何时开始有春联的? 远在汉代以前,我国就有了春节贴“门神”的风俗。那时,每年“正月初一”,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从汉代开始,又出现了正月初一在门上悬挂“桃符”的风俗。据西汉淮南王刘安等人所著《淮南子》记载,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一共两块,上面分别写了“神荼”、“郁垒”二神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自豪     
父亲一字不识,母亲不识一字。有一年春节,父亲请村里的“先生”写了春联,由于搞错了春联的顺序,以致在主房墙上的“天地庙”两旁贴上了“早晚一炉香,根深枝叶茂”的对联,而将“诚心三叩首”一联贴在了摇摇晃晃的房梯上。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事还是村里人贴春联的笑料。 父亲早逝,倔强的母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几多痛苦、几多辛苦、几多熬煎,都没有磨去母亲让儿子读书的决心。1980年,当我将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  相似文献   

16.
体闲广场     
春节话春联春节是炎黄子孙一年中最隆重、历史最悠久的节日。每当春节一到,不管城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外贴上一副春联。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早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每逢过年,人们用桃木板刻上传说中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  相似文献   

17.
写春联、贴春联是我图的传统习惯,这为我国的传统佳节增添了许多祥和的节日气氛。在春节期间,我走访了许多村寨和城镇,看到村民们所贴的春联大多是到集市上买来贴的,并且大都采用电脑打印的形式。于是,我便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想法,认为这会对祖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负面的影响。也许是身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病吧,我事事都要与教育联系起来。这不,现义将这种“电脑式春联”和我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的这一内容扯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8.
孩子闯了祸     
春节前的一个傍晚,我把听雨从幼儿园接出来。走到我们与邻居共用的楼道口发现,贴了一副春联。没等我看清上面的内容,听雨眼疾手快,一把将春联撕下半截。我顿时火冒三丈。邻居家有年迈老人,春联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刚贴上;糨糊未干,就被人拦腰撕掉,老人会怎么想?当时,我真想上去给他两巴掌,但我忍住了。我要弄明白,一个3岁多的孩子怎么会有如此恶劣的破坏行为。 我强压怒火,默默地开门。听雨在身后兴高采烈地嚷:“妈妈,你看这张红纸多漂亮! 贴那么高我都能撕下来,我棒不棒?”我俯视他那红扑扑的小脸。一双小眼眨曰眨巴;纯洁得犹如清澈的湖水。这湖水把我心中的火浇灭了。我意识到在他眼里,那贴在墙上的不过是  相似文献   

19.
魅力短信:     
《辅导员》2007,(1)
新春佳节前夕,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钢屯中心小学、钢屯中学的队员们兵分四路,进行了一次春节大调查。“胖胖熊小队”通过查资料、采访等方式,调查春节由来与春节习俗;“蓝精灵小队”通过开展编创春联擂台赛,研究春联特点及贴法;“雪花小队”负责调查各地春节风情的差异;“腊梅小队”负责归总春节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这则谜语的谜底是"春联"。此谜既写出了春联的对称特点,也写出了春联的祝颂内容,堪称佳谜。春联亦有"桃符""门对""春贴""对联""对子"之称。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