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思潮研究进行述要,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涉及到四方面的内容,即:自由主义的涵义以及中国自由主义的理论来源、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发端与发展历程、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类型及其特征、自由主义没有成为近代中国选择的原因及其评价等。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更好地揭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命运以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近代文化开始"觉醒",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本文对此过程进行全面梳理。鸦片战争时期,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书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中国文化的开放程度有限。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大规模传入,中国文化走向开放的程度扩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开始重视西方的政治制度,此时社会科学类"西书"出版增多、西方思想观念大量传入、人们日常生活开始涌现"西式"风尚和习俗,中国文化走向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扩大。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随着《新青年》创刊、外国名哲应邀来华讲学、报刊开辟多元化译介等方式,西方思想被大量传入中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步入近代之前呈现出较明显的稳定性。但到了近代,随着国门被迫打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西方文化冲突加剧,中国传统文化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主要对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方式和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演变的历程,并概括出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与此相一致,社会主义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术界梳理了传统思想资源中社会主义因素以及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主义思潮高潮,特别是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以前少有研究的三四十年代知识界中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予以涉及,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除基尔特社会主义继续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外,面对世界范围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中国近代史上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等其他非主流(或非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流派也开始成为学术界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界在继承和发展此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源头及传播过程、社会主义思潮、思想家的社会主义思想等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成果,并积极引入新的研究范式,拓宽研究视界,将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后的研究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深入:关于"社会主义"概念;关于域外思想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的影响;关于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其他流派的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本土资源的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6.
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思想文化思潮。本文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西化思潮研究作一述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学术界对西化思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理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西化思潮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二是"全盘西化"思潮的相关问题,三是西化思潮的特点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化热"以及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广泛传播和影响推动了中国美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85一代"的艺术家以西方现代艺术观念为旨归,批判艺术创作中的政治性因素,提倡理性绘画,深刻反思检讨传统西化思维的思想局限,进而探究"85美术运动"形成的演变趋势以及原因,并清晰地彰显近代中国艺术思想上扬的轨迹,也反映了"85一代"艺术家的成就与得失。  相似文献   

8.
儒、道、禅美学思想异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几千年光辉的文化史中,古代美学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审美理想的形成,到审美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发展演变,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当然,要说清中国古代美学的民族特色,需要作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不过笔者以为,在诸多因素中起关键作用的,还要算儒、道、禅三家的学术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的儒、道两家学说,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东汉以后传入的佛学思想,与中国固有的儒、道学说,经过长期的聚散捭阖,终于在中唐时期形成了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禅宗。自此以后,儒、道、禅三家美学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主体与灵魂,影响着封建社会后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它们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一面,导致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丰富多彩;而它们互相渗透、互相融和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文化研究与反思出现了明显的转向,即从80年代的"文化热"到90年代的"国学热"。这一转向在历史研究领域直接引发了对中国近代史上激进主义的反思、批判与研究。学界对激进主义的相关研究,主要在四个方面展开:其一,分析激进主义的内涵、成因与学理。多数学者主张从政治与文化两个层面来把握激进主义的内涵,即政治激进主义与文化激进主义;从社会心理、社会基础、政治文化危机等多个角度探索激进主义的成因;从本土文化资源与外来思想资源来梳理激进主义的生成谱系。其二,考察激进主义思潮的起缘与发展阶段。多数学者将近代中国的激进主义思潮溯源于戊戌时期,也有人认为激进主义思潮发端于20世纪初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其三,辨析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关系。在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关系中,研究者多注重二者之间的分歧与对立,或强调激进压倒保守,或主张保守压倒激进。持前说者多为激进主义的批判者,持后说者多为保守主义的批判者。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越来越关注二者之间的共性,关注二者关系的复杂性。其四,对激进主义进行评价。对激进主义的反思与批评,构成了这一时期激进主义思潮研究的主旋律,而这一旋律同样引起了部分学者的批评。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民主思想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思想是孙中山社会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在三民主义理论体系中居有核心地位。通过追溯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发展、演变历史,比较孙中山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民主观的异同,揭示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开放性、民族性、致用性的特点,对于我们完整地理解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客观评价其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地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社会思潮之一,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民族主义思潮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关学者就"民族主义"的界定、内涵及思想来源、近代民族主义的类型、特点以及与其他思潮的关系、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时间与发展阶段、近代民族主义的评价等展开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南通民居忠实的记录了南通建筑的进化过程,从传统的中国式建筑,到中西结合式,最终发展成西洋式建筑,南通民居的演变过程是中国近代建筑的演变的一个缩影。现存的南通民居从明清住宅到解放后延续近千年。明清住宅反映了南通古代建筑的辉煌。而为数众多的南通近代民居则反映了近代历史上建筑的变革,即西方建筑的拿来,而后与中国建筑的融合,从南通民居上可以生动的反映出这一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晋商凭借天时地利与人和优势迅速崛起。然而,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积极倡导"兴办实业",在近代交通运输业和启蒙思潮的影响下,在巨额利润的诱导下,晋商也开始求新图变,走上了向近代企业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4.
客家人作为汉族民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要了解客家和客家文化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切入,本文从梅州华侨、华人往来海内外的家族信件——"侨批档案"作为切入点,探讨客家华侨在近代历史中从自然形成的草根档案等尘封的记录,通过梳理和剖析,从中挖掘和研究以"客家方言"并无关系的江湖土语——"下市话"从出现、形成、发展和逐渐走向失传的历史过程,我们认为在纯正"客家方言"集中的梅州地区,出现所谓"下市话",对它进行抢救性的挖掘、保护、传承这对研究当代的客家文化、华侨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姚遥 《对外大传播》2013,(6):30-32,1
中国与西方,自然禀赋不同、文化背景有异、历史命运殊途,看似中西互通的词汇与概念,背后其实包含着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脉络。要想解释清楚当代中国的问题,必须厘清中西之间迥异的历史文化背景,摆脱对西方理论的依赖与膜拜,建立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尊敬和信赖。在社会发展方面,要将中国在现代化转型中的乡土特征表述清楚;在政治传统方面,应对外阐释中国在"大一统"格局之下的竞争、多元与开放;在民族问题方面,要突破西方理论的成规,阐释"和合"与"包容"的中华文化;在对外政策方面,应说明中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基本价值观和出发点;在身份定位方面,应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准确定位,避免模糊的身份认同引发的一连串误解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洪博涵 《文化学刊》2008,(4):137-141
在西方列强的侵入以及"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我国产生了近代学校教育。音乐教育开始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学习和借鉴西方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多所音乐教育社团同时也产生了对其作出重大贡献的音乐家。萧友梅作为中国音乐教育最早的开拓者之一,投入了自己满腔的热情也培育了大批对中国音乐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音乐家。从萧友梅所创办的最早的几所音乐院校的概况以及在教学中采取的进步的教学方法中可以看出萧友梅不仅在当时的音乐教育中为人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而且也对后来的音乐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京师同文馆的发展历史及其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师同文馆是清朝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一个教育和翻译机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 ,它带动了一批新式学校的设立。京师同文馆是中国官方承办的第一个以西方语言文字、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为教育内容和翻译内容的教育和翻译机构 ,是近代西学输入的开端。从京师同文馆的历史演进过程 ,可以看到中国近代教育的蹒跚脚步 ,可以帮助我们寻找西学东渐的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交流与人类文明进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今天中国的文化实际上是在五、六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两次重大的外来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进程.第一次是自公元一世纪以来印度文化的传入;如果不算唐朝传入的景教和在元朝曾发生过一定影响的也里可温教,因为这两次都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了.第二次外来文化的大量传入应该说是自十六世纪末、特别是自十九世纪中叶西方文化的传入.这两次重大外来文化的传入大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罗素曾在他的<中西文明比较>一文中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①上述两次外来文化的传入,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每一次都使得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9.
《文化学刊》2012,(5):127-127
牛红菊在《山西师大学报》2012年S1期撰文指出,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命运开始更加紧密地和世界联系起来,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走进了更多的外国元素。伴随西方的"坚船利炮",外国的传教  相似文献   

20.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起点,学界到目前为止仍存在很大分歧。本文从人文科学与传统的自然科学区别出发,认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不能单纯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间和传播者的宣传时间确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应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过程,以动态、全局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