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文化影响着人类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技巧。虚拟学习社区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校园文化已经不适合网络化的学习。因此,为了提高网络学习的效果,有必要对虚拟学习社区中的文化进行探讨。从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虚拟学习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论信息共享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概念;阐述了构建信息共享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的重要意义:构建新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协同学习,提升集体智慧;给出了虚拟学习社区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图书馆在Web2.0开放式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虚拟社区、学习社区等理念的不断深化,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选择高效的虚拟学习途径,优化虚拟学习社区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Web2.0开放式虚拟学习社区涵义的阐述,探讨Web2.0开放式虚拟学习社区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过程,以明确图书馆在Web2.0开放式虚拟学习社区中的新定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情境学习理论,利用Internet技术,营造真实的国际商业环境,以国际贸易具体业务为基础,以共同目的、共同文化背景、公共的空间、自愿参与及共享知识为基本构成要素,构建基于国际贸易情境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虚拟学习社区,并提出了要实现该虚拟学习社区的开发环境和开发技术,以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理论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去学习。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虚拟学习社区实现了学习者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目的,对现代远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个性化虚拟学习社区的技术路线,研究了虚拟现实技术、门户技术和网络爬虫等关键技术在构建个性化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虚拟学习社区中成员间社会网络关系问题,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某虚拟学习社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网络社区信息传播和个体行动者位置之间的关系,以期促进虚拟学习社区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兰英英  冯学斌 《内江科技》2007,28(12):129-129,148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一个基于BBS的虚拟学习社区的互动结构进行了分析,具体是从对虚拟学习社区网络的密度、程度中心性、群体中介性和小团体的分析中,获得虚拟学习社区的内部交往特征,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迎春  谢年春  李佳 《现代情报》2009,40(3):117-125
[目的/意义] 在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的虚拟学习社区中,通过度量知识贡献者的信誉来间接判断资源质量,有利于解决用户的资源选择难题。[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分析法确定了虚拟学习社区用户信任知识贡献者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虚拟学习社区用户的行为结构与信任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构建了虚拟学习社区知识贡献者信誉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计算机技术论坛"中进行社区可信用户识别实验。[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知识贡献者的信誉评价可从用户的权威性和专业知识能力两方面进行,且基于信誉评价指标体系的信誉度量方式具有较高的可信用户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对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基础及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b2.0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虚拟学习社区和Web2.0的概念,提出了基于Web2.0模式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1.
周泽鲲  乌铁红  唐文跃 《资源科学》2019,41(9):1734-1746
虚拟社区已成为当代旅游者的重要活动空间,他们在社区中展开发布信息、组织活动、寻求帮助、分享生活等非交易行为(即契合行为),厘清旅游虚拟社区的参加动机及其与契合行为间的关系对于旅游虚拟社区的经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呼和浩特户外旅游虚拟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尝试明晰人们参加旅游虚拟社区的主要心理动因,并探索户外旅游虚拟社区中参加动机对于成员契合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可划分为4种:自我成就、社交、学习和实际好处;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对于契合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但仅对态度契合具有直接影响;群体认同是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对契合行为产生影响的重要路径;契合行为的完全实现,必须要以达成态度契合为前提;旅游虚拟社区成员“参加动机-群体认同-态度契合-行为契合”的关系链条得以明晰,探索出从参加动机到契合行为的一般性普适路径。本文丰富了旅游虚拟社区契合行为研究,对旅游虚拟社区的经营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P2P的虚拟学习社区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虚拟学习社区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平台支持力度不够,无法吸引学生与教师参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P2P模式作为网络技术中新的计算模式,可以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情感归属感,并可以收集一切可用的网络边际资源,实现类似BT技术那样参与的人越多,下载速度越快、资源利用率越高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教学模式的特点。本文结合上述两种技术,设计了一个虚拟学习社区平台——PVLC。  相似文献   

13.
以嵌入性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认知-关系-文化嵌入性”的概念模型,从认知、关系和文化3个方面分析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动因,认为认知嵌入性、关系嵌入性和文化嵌入性有助于社区认同的建立,社区认同会促使个体分享自己的知识;关系嵌入性有助于信任的产生,信任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知识共享行为;文化嵌入性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知识共享行为;3种嵌入性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到虚拟社区中个体的知识分享行为。将嵌入性理论引入到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研究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动因.促进虚拟社区的发展和知识管理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虚拟社区用户集体意愿研究。[方法/过程]结合在线问答社区特点,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先后利用SPSS 23.0和AMOS 21.0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研究认为,虚拟社区感、社会资本均对在线问答社区用户集体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在线互动、线下互动除了直接对在线问答社区用户集体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还可以通过虚拟社区感、社会资本对在线问答社区用户集体意愿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角度考察空间的内涵,分别在用户终端机与参考咨询台工作流程关系上的技术空间、用户与用户终端机关系上的心理空间、咨询馆员与参考咨询台关系上的心理空间、用户与馆员互动的文化空间分析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空间的内容特征,并指出不同关系上空间彼此依存、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6.
李卓育 《情报科学》2022,40(5):180-186
【目的/意义】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虚拟社区作为一种以实现教育和学习为目的的网络 学习共同体,亦成为学习者进行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对教育虚拟社区中知识传播的网络结构研究能 够帮助认识知识扩散模式,有利于虚拟社区中的知识组织和知识管理。【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知识图谱理论以 MOOC(慕课)为例构建知识传播社区图谱并分析其网络结构,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剖析知识 传播社区中以学生学习课程构成的网络的互动结构特征和互动关系特征,挖掘知识传播模式。【结果/结论】研究结 果揭示虚拟教育学习社区各节点的关联关系以及路径距离。学生学习课程网络中的节点连接紧密,形成的社区较 明显;具有较高中心度和PageRank值的课程更受学生欢迎;具有较高中心度和PageRank值的学生更积极参与课程 互动。研究结果为在线教育知识传播社区用户管理和知识管理提供依据和方法支撑。【创新/局限】论文从理论层 面论述了知识图谱理论构建教育虚拟社区知识转移及知识传播网络,通过可视化图谱呈现知识社区网络结构; MOOC作为数据源分析教育虚拟社区网络结构,且采集的样本数据量还有待增加,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