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第一手英文资料,探讨《三国演义》在英语世界的早期传播,强调了晚清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对于该作的首倡之功。主要涉及两方面材料:一是马礼逊编辑的《华英字典》中的孔明词条,二是米怜撰写的《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中的《三国》。整体看来,由于对世俗文学的偏见,马礼逊对于《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通俗小说只有首倡之功而乏译介之力。  相似文献   

2.
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走出去"成为重要外交战略之一,如何实现文学的有效传播成为当下研究的焦点。《三体》系列的出现,不仅让科幻重回大众视野,也使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在海外赢得了赞誉。《三体》作为第一部获得科幻界"星云奖"和"雨果奖"提名,并最终将"雨果奖"纳入囊中的亚洲长篇科幻小说,其首次在海外主流出版社出版的英译本译介效果及其译介过程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具有启示性,值得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堪称明清小说中的"结拜双典"。本文以作为历代风俗与社会现象的兄弟结拜为切入口,首先推源溯流,呈现出通俗小说史上历史演义(《三国演义》)、英雄传奇(《水浒传》)与世情小说(《金瓶梅》《歧路灯》)代兴背景之下,结拜叙事的互文状况与演变特点——着重体现在结拜者反目绝交的情节上;其次从情节叙事角度,挖掘出世情题材小说兄弟结拜描写的意义;最后通过梳理明清以来官方与民间对于结拜的舆论态度和观点主张,探讨了相关小说叙事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整体来说是一部政治历史题材小说,男性战争是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充满了英雄豪迈之气,但女性也是整个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仅点缀了英雄的形象,且对整个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背景都有较为深刻的反应。如弃阿斗于地的糜夫人,沉鱼落雁的貂蝉,智勇双全的孙夫人……本文便针对《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从正面接过由《金瓶梅》传来的通过一个家的腐败生活以揭露社会阴暗的传统,又从反面吸取了才子佳人派小说的“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公式化的教训。并且继承了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小说的注重塑造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注重人物语言个性化的传统,为文学创作的借鉴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值得探讨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换位》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戴维·洛奇的重要小说之一,是其"校园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后现代主义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各种时代主题。本文尝试对小说《换位》写作手法进行篇际互文性研究,从篇际互文性的转换方面和链接方面来分析小说《换位》的篇际互文性艺术,以此来加深对该小说的语言艺术和社会涵义的赏析和感悟。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历史学博士周溯源研究员的新作《读与评:周溯源书评选集》。该书收入作者自1986年至2015年间发表的132篇书评。这是我平生读的第一本书评集,所评书籍,我未读过,但这本书评吸引着我一口气读完,并忍不住想写几句读后感。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这本书评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涵盖面广。作者的专业是历史学,但所评书籍不仅仅是史学方面的(史学卷41  相似文献   

8.
电影《黛绿年华》是根据郑慧原著小说改编,但它实质上有着明显的张爱玲小说痕迹,影片在不少地方参考借鉴小说《第一炉香》,如二者所描述的基本场景、情节、人物等颇为相似,这也是电影《黛绿年华》与小说《第一炉香》》得以比较的重要基础。但电影导演对小说《第一炉香》的人物命运等进行了适当地改编整理,两个作品在故事基调、人物塑造与结局主题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对二者进行比较探析,以期更好地展现不同艺术表现手段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美苏冷战的国际格局下,遭遇到重重包围封锁,世界很难听到中国的声音。在此背景下,《人民中国(日文版)》(以下简称《人民中国》)在周恩来、廖承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应运而生。《人民中国》是面向日本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日文月刊,隶属于中国外文局。创刊以来,除对日集中报道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内容外,还设立了小说译作专栏,对中国当代小说进行译介,旨在通过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推广和宣介,吸引更多日本民众关注中国。中日两国毗邻而居,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两国虽没有很快正式建交,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中国当代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三体》系列科幻小说的成功译介备受关注,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译者采取何种策略翻译其中承载中国语言文化特色的俗语,这能反映译者的翻译风格,并为译介我国文学作品提供参考。本文通过语料库研究方法,以刘宇昆翻译的《三体》系列第一部作品The ThreeBody Problem为研究对象,使用定性和定量方式探索分析译者俗语翻译策略。统计结果表明,译者更倾向于采取归化翻译策略。对于汉语中较为生动形象、易于让英文读者产生同类联想的俗语,译者则多采取异化翻译。  相似文献   

11.
正《林海雪原》作为"十七年文学"时期中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代表之一,自出版以来便拥有广泛的读者群。然而自其出版发行至今,学界始终没有对其在海外传播的历史进行梳理和总结,这是中国当代文学界的一个缺憾。本文通过OCLC数据库以及Ci Nii数据库对《林海雪原》进行版本和馆藏量的统计,使用JSTOR1统计研究其学术提及率,并对海外普通读者对《林海雪原》的评价进行收集,尝试对《林海雪原》进行海外传播效果的梳理,以补  相似文献   

12.
《阿拉比》是乔伊斯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第三篇。"阿拉比"由英文名Araby音译过来,具有音译词自身及延伸出的语言色彩,在这篇小说中具有多种含义。阿拉比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经典小说《白象似的小山》的写作背景,主要阐述作者在该篇小说中使用的主要语言手法和语言技巧,通过选读小说中的相关内容,总结作者运用这些语言技巧的创作目的和实际表达效果,旨在大致分析小说《白象似的小山》的语言特色,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14.
接受理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根据接受理论,为达到翻译目的和效果,译者必然要关照读者。1902年,梁启超在其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镶嵌了拜伦长诗《唐璜》中的片段《哀希腊》,从而开启了中国文化界对拜伦长达百年的关注。本文在接受理论的基础上,对梁启超《哀希腊》的译介过程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5.
《狂人日记》于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它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鲁迅以文学的形式展现封建社会的精神病态,颠覆封建礼教的精神压制,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这是文学的转身,也是历史的转身,由此产生了中国文学新的形式和内容。黑格尔说,艺术家为一个理念,必须找到具体的形象。历史就是这样的艺术家,这一次它的变局带来的不再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而是《狂人日记》《呐喊》《彷徨》《野草》《雷雨》。历史不仅是通往文学的途径,更是通往作家以及作家心灵的途径,这正如残雪笔下的"垂直的阅读";而文学又是历史的时光机,它将历史的片段重现于当下。  相似文献   

16.
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冰冷地没有语言——/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在想着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地走过,/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这是冯至的诗《蛇》。《蛇》一直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品,但解放前没有人提起过这首诗。《蛇》是在解放后才获得崇高地位的。对这首诗第一次给了高度评价的是诗人何其芳。1959年何其芳在一篇后来收入《诗歌欣赏》的文章中提到冯至的两首诗《蛇》和《南方的夜》。他说,冯至的两本诗集《昨日之歌》和《北游》中不少是歌咏爱情的,其中《蛇》与《南方的夜》是比较出色的。《蛇》所表现的对于爱情的渴望,写得不落俗套,富有色彩等等。这是在中国有关《蛇》的第一篇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研读了《学与思的足痕》(湖北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版),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周溯源博士的一本新书。书中收录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写作的文章、致辞、讲话、书评,共94篇,除了文史哲方面的论文、书评外,还有不少与本职工作有直接关联的感言、致辞、报告。让笔者深为感动的是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片丹心,一诺千金,一往情深。  相似文献   

18.
《爱》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托尼·莫里森的重要代表性小说之一,小说中运用较大的篇幅叙述了"爱"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并且采用主题与故事情节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让读者能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极关注黑人聚集区的性别问题,引发读者的共鸣。本文将在深入分析托尼·莫里森《爱》这篇小说基本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阐述小说之中的空间叙事形式及语言结构特点,希望对加深托尼·莫里森小说的理解、不断深化"爱"这一主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明代著名通俗文学作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是一部优秀短篇小说集。它与冯梦龙的另外两本作品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合称“三言”。它们以引人入胜的故事,醒世警人的寓意,博得了历代读者的厚爱。其中的一些名篇,至今仍以戏曲等形式被搬上中国的舞台和屏幕。《醒世恒言》共有小说40篇,外文出版社从中遴选出17篇,辑成《蔡瑞虹忍辱报仇》这本作品选。  相似文献   

20.
周瑜这个人物在正史当中属于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形象,但是在《三国演义》当中其变为一个心胸狭隘、嫉妒心极强的人。作为小说形象的周瑜显现出性格悲剧以及命运悲剧。导致周瑜悲剧性的因素有:《三国演义》二元叙事结构、历史真实与大众接受之间的错位、周瑜自身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正是因为周瑜强烈的悲剧性,才使他的形象变得异常丰满,具有了非同一般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