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工学交替”、“校企互动”、“引进企业”是重要的模式;校企合作能产生规模效应,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文章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形成独具特色并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建议:校企合作要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校企合作要以校内教育为基础,校企合作还要着力提升企业在岗员工技能,校企合作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采用不同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高职教育改革,提升企业参与资助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对提升、完善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校企资助育人,一方面可以利用企业资源投入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提供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进一步丰富资助育人形式,加大资助力度。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能提高被资助学生职业素养、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本文积极探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校企资助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职业教育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然而现实中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举步维艰。本文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账道会计班"为案例,阐述高职会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保障、推广价值,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培养用人单位青睐、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技术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共识。专业技能抽考是推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评价机制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以职业能力考核和工作业绩考核为重点,都是围绕着工作任务。专业技能抽考要重视校企合作。校企在不同层面形成不同的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工匠精神是其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是重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高职院校要顺应时代需求,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融入办学理念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创造走进工匠、学习工匠、成为工匠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办学宗旨是满足行业企业需求、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但调研表明企业普遍认为当前高职毕业生整体职业素养处于一般水平,达不到企业要求;而大多数的企业在聘任员工时,对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增加培养的人才对市场的适应性,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近年来,教育部指出,高职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政 《科技风》2023,(20):80-82
职业教育需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有力举措。开展现代学徒制能有力促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推进高职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现代学徒制来优化资源配置,汇聚校企双方合力,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联合打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提出创新驱动的战略,未来汽车行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还将继续扩大,同时国家正在致力推动汽车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未来汽车行业对于技能型人才质量的要求也会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而逐渐提升。我校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指导,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深化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确立了“院园融合、实境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校企双方共同培养。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15,(5):14-15
本文论述高职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及现状,探索校企互惠式合作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研究所具有的实际应用价值,提出校企互惠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为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有职业综合素质,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等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将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目标,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走校企合作的路线。本文从分析高职高专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着手,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制度,以及校企合作对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立坤 《科教文汇》2013,(4):120-120,126
高职教育是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男一类型的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以科学研究为导向,以知识体系的构建为目标,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而高职教育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专业技能的形成为目标,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必须树立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观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观。本文是在第一线教学基础上,通过深入实践,探索出适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玮 《科教文汇》2013,(7):144-145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情境,注重有效提问策略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力,为知识学习和个性成长创设条件。本研究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出发,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关注教学的互动性和生成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唐红亚 《科教文汇》2014,(32):135-136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任务的重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在“全人教育”理念下改革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建立开放的“自由选课体系”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采用“探究式”的教学和考核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职业院校打造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人社部在《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通知》中指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精湛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是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影响因素、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影响因素等都说明高职院校是高技能人才"打底"的主阵地,可以为高职学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构建"1234"打底工程,从而为高职学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打下扎实思想基础、能力基础、意志品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张丽  张明 《科教文汇》2020,(6):101-102,110
在当前经济飞速增长的情况下,社会各行业各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面对社会不断变动的人才需求以及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加强力度。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匮乏,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以及工业化发展进程等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高职院校在专业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技能培养的力度,确保社会和相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匮乏,已然对高职教育的稳定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如何培养学生素质和技能已然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梁嘉慧  房丽军 《科教文汇》2013,(7):148-148,159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于第一线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为保证办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办学与市场就业岗位实现零对接。本文主要介绍报关员岗位文化要求、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并根据岗位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寻找两者对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分析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内外实践经验,通过人工智能模型分析高端国际化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和关键因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的高职院校尤其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归纳总结校企合作、技能融合发展与国际胜任力等因素的意义,努力培养专业技术扎实,能够熟练并灵活应用数字化技术,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在世界各地胜任工作的高端国际化数字化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邢永胜 《科教文汇》2012,(12):158-159
现阶段,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在重视培养高职学生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加强和改革思想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基于此现状,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兰林 《科教文汇》2011,(22):164-165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出职业特色、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对于财会类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加强并深入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尤为重要,所以必须从各方面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本文仅从制度保障方面进行探析,认为应从制作校企合作工作指南、建立适合于校企合作的教学设计制度、建立师资队伍实训制度、建立与企业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合作机制等方面出发,加强制度建设,保障财会专业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