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各种徽学研究著作中,论及“徽派朴学”,往往只提“江门七子”,对汪绂极少提及,他的学术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作为一位堪称著作等身的通儒巨擘,汪绂是和江永、戴震、程瑶田地位相当的徽派朴学大师。可并称“徽州朴学四子”。  相似文献   

2.
清词话作的学化,使清人词话与清代学术有着为更密切的联系。清代实学、朴学及今经学对清词话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朴学和科举这对看似矛盾的统一体,事实上却存在着亲密的关系。其中朴学对乾嘉时期的科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和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等问题,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为此,我们从科举考试前、考试中以及考试后等方面探讨了朴学对科举考试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产生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清代朴学作为一种学术潮流和治学方法,以其严谨、务实的学风为后世学习和借鉴。章句和训诂作为朴学最主要的治学方法,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影响很大,本文从清朝朴学的概述谈起,试从其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影响做一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5.
清初的学术转型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学术方向的转变,朴学逐渐压倒理学;一是学术理路的转变,经学研究偏离经世致用的传统,走上了纯学术化道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清王朝把《蔡传》定为官学,实际上促进了其在学术界地位的下降。驳《蔡传》及兼采汉宋《尚书》学成为一时之风气。阎若璩所处的康熙时代,成为《尚书》学史上的宋学与清学的交接时期。  相似文献   

6.
清初,朴学取代理学成为学坛主流,顾炎武是开启这一思潮的先导大师,他标帜“行已有耻”,“博学于”,把人为学统一起来,具备了充任学坛领军人物的素质;他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政治上反抗异族统治,思想上高扬反理学大旗,敢为天下先,他引领经学走出哲学化域地,力开朴实学风,他奠定了朴学的学问基础,影响卓,光照后人,被后世公认为是“清初三大儒”中奠定清朴学思潮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吉坛大家     
《教师》2010,(29):F0002-F0002
戴震 (1723-1777),字慎修,一字东原,号杲溪。安徽休宁人。出身徽州小商贾之家,乾隆举人,对经学、天文、历算、地理、音韵、训诂等都有深入研究,为18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考据学大师及“徽派朴学”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8.
清初的学术转型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学术方向的转变,朴学逐渐压倒理学;一是学术理路的转变,经学研究偏离经世致用的传统,走上了纯学术化道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清王朝把《蔡传》定为官学,实际上促进了其在学术界地位的下降.驳《蔡传》及兼采汉宋《尚书》学成为一时之风气.阎若璩所处的康熙时代,成为《尚书》学史上的宋学与清学的交接时期.  相似文献   

9.
论张舜徽的清代朴学起源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舜徽认为清代朴学源于宋代学术,不仅宋代朴学是清学的先声,而且,清学也有继承、有扬弃、有修正地吸收了宋代理学的有益成份。本,论述了张舜徽对朴学源流的考辨以及比较梁启超、钱穆、张舜徽等人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分析了近代以来学术精神与学术意趣的不同走向。  相似文献   

10.
朴学兴盛对乾嘉时期及后来的书法生态产生了重大影响。朴学学者对金石碑版的搜罗、研究与艺术实践为篆书、隶书的复兴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金石碑刻逐步与墨迹本一样成为书法实践的重要范本。碑学理论的建构和碑派书法的兴起,打破了千年以来帖学一统江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的学术研究涉及中国古代文化文学的不同领域、不同层面 ,研究方法具有乾嘉学派的朴学考据特征 ,这是由中国传统学术、时代思潮和个性精神追求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但闻一多承继朴学传统的同时 ,自觉接受新学术、新思潮 ,广泛吸收西方现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法论 ,构架起以朴学为基础、传统与现代交融、微观与宏观结合、中西汇通、多元化的方法论结构 ,形成朴学精神、现代思维、诗人激情、史家视野、文化意识的学术个性品格  相似文献   

12.
宋代以后,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的演进。宋元以来的理学重要人物,原其阙里,追其祖籍,考其桑梓,多与徽州有关。降及有清,徽州学者在承继和批判程朱理学的基础上,领朴学风气之先,开启了影响甚大的乾嘉汉学。毋庸置疑,自南宋以降迄至有清,徽州区域学术文化的演变,不但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变迁同步,且该区域形成的新安理学和徽派朴学,在12世纪以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史上,具有导向性和典范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探讨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源流变迁,考察其传播与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徽州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典范之区。关于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的研究,不同于一般的学术史的研究。其区别主要体现在关注问题的角度不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差异,两者也因此体现了不同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从空间角度讨论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主要关注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的形成与变迁、徽州区域传统学术文化的历史变迁、徽州学术文化的区域表征、徽州学术文化的空间传播及其影响、徽州传统学术文化景观等内容。开展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的研究,应注意学术文化地理与学术史的区别、时空范围、传统学术文化的界定以及文献资料和文书资料的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33-33
首先,徽派朴学的兴起推动了清代乾嘉学术的昌盛。以戴震为代表的徼州朴学家的思想浓度和学术水平无疑是中国18世纪的高峰标志,徽派朴学不仅影响徽州,还成为整个清代的学术风气。自从徼州学术自立一派,师师相承,书立说,枝高荫广。徽派朴学的学术传人也越过区域界限而遍布全国,影响之大,称盛一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清代学术,其命名一般有"汉学"、"朴学"和"考据学"三种说法。比较而言,"考据学"的说法更合适一些。因为,"汉学"会引起歧义,而且因学者们对其所指范围的看法不同,往往会遗漏重要学者和学术成果;"朴学"之名又难于体现清代学术特性。所以,既能较好反映学者治学特点,又能对清代学术兼容并包的"考据学"之名似乎更准确一些。  相似文献   

16.
清代学术对诗学影响深远而广泛,因为清代是学不废文,文不废学,学术与文学相互融通的时代,学者参与诗话创作蔚为风气,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学者型诗话家群体,大量质量上乘、学术价值较高的学者诗话流行于世。考察朴学家的诗话创作,可以揭示清代学术对诗话的繁荣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徽州朴学的学风是:通人情,致实用,断制谨严,条理密察,求真求是,学风质朴。其治学特点主要有三点:一是具有经世致用的治学目的,“实学”的思想始终贯穿在治学实践中;二是具有求真求是的治学精神,不株守前人之说,重客观,重证据,强调破“人蔽”,除“己蔽”,以求得“十分之见”。三是具有严谨科学的治学方法,从文字、训诂入手,讲究治学的伦理,用归纳、推理的科学方法,作出精邃的识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清代朴学对当时的文章学所产生的影响:清代汉学家重学轻文的倾向颇为突出,充斥考据的"学人之文"备受诟病;传统小学之中的训诂方法则被古文家吸收成为古文写作的重要法门之一,视经文为素材也是对经学本位逻辑的颠覆;笺疏考证入文引发了时人对韩柳古文的再讨论和再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严复承继清代学术讲究义理、考据、辞章的治学传统,在西学译介中提出了翻译的义理“反证”说、“敦崇朴学”说和“文章正轨”说.义理“反证”旨在会通中西思想,“敦崇朴学”注重通过考据会通中西义理,“文章正轨”成就了严复作为译界的文章高手.严复的翻译是会通中西的学术方式,对当前学术经典的输入和输出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12世纪中叶,徽州学术文化区形成,出现了统一的学术文化理念,从南宋至明前期,一统于朱子学。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徽州得到广泛传播,呈现朱子学与心学杂存的特色。清初,徽州学术文化理念回归朱子学。乾、嘉、道三朝,徽州学术文化理念由朱子学而至徽派朴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