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二战后,日本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形成了日本社区教育十分重视立法化、教育设施完善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特点。日本社区教育正在为日本教育、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日本奇迹”的产生及人们对“日本奇迹”之谜的探讨,日本教育作为“日本奇迹”的谜底之一逐渐成为世人的共识,并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我国自6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中后期以来,大量的日本教育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它们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最近,在我国的日本教育研究的百花园中,又增加了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它就是由吉林教育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发行的《日本教育发展战略》一书。该书系我国“七五”国家教育规划的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由60年代以来长期致力于日本教育研究并先后推出《战后日本教育与经济发展》、《战后日本教育——日本的经济现代化与教育》、《日本教育  相似文献   

3.
由东北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梁忠义主编的《战后日本教育—日本的经济现代化与教育》一书,即将由吉林教育出版社付梓问世。该书是“六五”期间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全书约40万字,分八章,主要就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日本的学校教育、日本的社会教育和企业内部教育、日本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本经济现代化与产业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与第三次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4.
古代日本的"和魂汉才"、近代日本的"和魂洋才"、现代日本的民主重建及21世纪生存能力的培养目标预示着日本教育和谐发展的走向。和谐发展是日本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惟一归宿,为此,日本教育必须正视和解决日本教育发展过程中与东亚和世界教育的冲突与不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农业教育的国家,日本农业教育在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教育体系等方面都很具有特色。本文介绍了日本农业教育的特点,并将日本农业教育的办学经验和我国农村教育积极的联系在了一起,希望能够从日本农业教育中得到启发,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转添瓦。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的教育在各历史时期,既受本国社会文化的制约,同时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纵观日本教育发展史,我们发现,日本教育同日本其它文化一样,是在外来文化的刺激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吸收外来文化的产物,同时教育的发展又推动了日本学习、吸收、推广外来文化。可以说,日本教育的发展与日本吸收外来文化是同步的,这就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教育发展轨迹和文化教育特征。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尊称母语课程为"国语",自1900年"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国语教育不断发展、进步。纵观日本100多年的母语教育历史,特别是战后的日本母语教育,我们认为日本的母语教育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現在、中国では日本文化の視点から、日本語教育を研究するのは、もう大きな課題になった。本論では、中国における日本語教育の現状と課題について論じたいと思う。日本語と深い関係がある日本文化の視点から、日本語教育と日本文化との関係、日本語教育の中で、日本文化の位置づけ及び今後、中国における日本語教育のあり方を検討したいと思う。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得益于强劲有力的日本教育。日本教育的发展历程,成功之处有三:一是“视教育为立国之本”的教育思想,激发了全体国民兴办教育的热情;二是“法制化”的教育管理体制,确保了教育的持续、稳定、有计划发展;三是“现代化”的教育内部体系,营造了高水平的日本教育。我国教育要改革,要发展,要赶超世界水平,日本教育的许多作法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教育家,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在日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日本的杜威研究学者的积极传播,加上杜威本人亲自到日本的访问和讲演以及杜威教育著作的翻译出版,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的影响从20世纪初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教育思想上,而且也表现在教育实践上。文章试从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的早期传播、杜威的日本之行、20世纪20至30年代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的发展,以及战后“杜威勃兴”等方面,探讨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影响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审议会制度是日本教育咨询与决策的重要制度。对日本教育审议会制度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从名称的变化、设置法令的制定与修改、委员任命范围、职能等方面考察日本教育行政决策向科学化、民主化迈进的曲折历程,揭示其百余年来在日本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全面、正确地认识日本教育审议制度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日本战后经济地位的迅速复苏,特别是八十年代日本经济震撼性地超越世界“第一”的美国。各国比较教育家纷纷关注日本的教育,以期借鉴日本的成功东方教育模式,发展本国教育及与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而各国都无疑把作为教育基础、人才培养起点的日本义务教育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比较教育著作进行纵向分析,可知战后不同时期比较教育对日本义务教育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事实描述、问题研究、对策探究。  相似文献   

13.
1982年10月至12月,我校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梁忠义同志、日本教育研究室主任孙世路同志和我校外国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宋绍英同志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邀请和资助,作为日本国立冈山大学和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对日本教育做深入考察,并进行短期研究。梁忠义、孙世路和宋绍英同志在日本考察期间,访问了东京、冈山、横滨、奈良、名古屋、仙台、广岛、福冈等十个城市之三十六个单位,如有关教育行政机关、教育和社  相似文献   

14.
相比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英才教育的发展情况,日本的英才教育具有其独特性。英才教育在日本官方是不被认可的,而实际上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教育机会是针对英才儿童的,这使得英才教育在日本是实质上存在的。本文从"名"到"实"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日本的英才教育状况,分析了日本英才教育"有实无名"的原因,介绍了日本英才教育的相关实施举措,以期为我国的英才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日本向以教育立国,特别是日本的中小学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所起的重要作用更为世界各国所称道。日本中小学教育的巨大成就,首先应当归功于日本先进的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制度。笔者曾随中国教育行政官员代表团考察日本中小学  相似文献   

16.
一、实现教育大发展后的课题我国关于日本教育的比较教育研究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对日本教育的研究也集中在人力资源政策对经济的贡献的问题上。战后日本在教育上的改革,更为明显的是教育的普及与数量上的迅速的扩张支撑着日本经济的高度成长,为完成日本的赶超型发展作出了最为基础的、重要的贡献。在支撑日本战后发展的三大支柱(贸易立国、技术立国、教育立国)中,“教育立国”是最为基础的国策和发展动力。以上的观点可以说就是这一时期对日本教育的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我们的邻国,在近代化过程中,日本积极效仿西方变革求新,由落后转为先进。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日本的教育发展始于小学教育,因此研究日本的教育该先研究其小学教育。本文从分析日本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入手,对日本的小学教育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并提出日本教育对我国小学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日本小学教育的发展基本上与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现阶段,日本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分为两级,教育目的带有公共性,课程内容较基础,教学方法灵活,整个小学教育呈现出平等色彩浓厚、重视道德教育、要求水准高、学校经营整合性和协调性等特点。对日本小学教育进行研究,对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武士教育在古代日本的教育中长期占主流和统治地位,对日本教育的历史传统具有全面影响。在对日本武士教育历史发展过程考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武士教育的本质是职业教育的结论。这种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武士教育具有崇实、善变、开放和注重教学过程等特点,有利于日本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但由于明治维新没有清算武士职业道德教育中封建性的核心价值观,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教育乃至整个社会近代化改革成果的毁灭。  相似文献   

20.
从概念到模型研究的日本学力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深刻认识在“被压缩的高速成长”的东亚型现代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日本教育与教育理论,极具重要意义。日本学力论是日本土生土长的、最具日本本国特色的、独有的重要教育理论,它最能反映日本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日本人对教育的理解与把握。文章尝试从探求学力词汇应用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力求在学力概念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角度探讨以及五十年来学力模型研究的演进两大方面,展现作为模型研究的日本学力论发展的批判性继承关系,揭示日本本土教育理论的自我超越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