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俗语“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有时亦作“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而“打破沙锅问到底”有时亦作“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按字面意思来理解,“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着)狼”的意思是为了要打到狼,有时不得不舍弃孩子。仔细想想这句话,颇有点让人不能接受。为了打到一只狼而不惜去冒让一个孩子丢掉性命的危险,这种做法也未免太残忍了,代价...  相似文献   

2.
误读     
戏台上 ,两个白鼻子谋划陷害忠良 ,计谋已定 ,奸贼甲说 :“量小非君子。”奸贼乙说 :“无毒不丈夫。”其实古书上写得明明白白 ,是“无度不丈夫” ,大丈夫应当宽宏大量 ,不该斤斤计较。随时备着放毒 ,跟蝎子响尾蛇似的 ,那算什么大丈夫呢 ?奸佞们误读了古书 (也许是故意的 ) ,竟用来充作奸犯科谋财害命的理论根据 ,误读有多可怕。“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狼凶恶 ,但套狼须用孩子做诱饵。不是假惺惺地把孩子给狼看一眼便藏起来 ,而是让狼把孩子吞吃掉 ,然后才套它 ,原来又是误会 :要想捉住狼 ,必先磨破几双鞋子 ,翻山越岭地找。鞋子 ,孩子 ,…  相似文献   

3.
傅明乔 《教师博览》2006,(11):43-43
谐音流变1.一推六二五。本是一句珠算斤两法口诀。十六除一是0.0625,借用做推卸干净的意思。“退”是“推”的谐音,有时就说成“推”。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本是一句歇后语,跳进了黄河——洗不清。因为黄河水十分浑浊。不知道为什么会讹变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实在令人费解。3.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作“舍不得鞋子打不到狼”,意思是说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子。讹传为“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让人觉得有点触目惊心,而且与原义大相径庭。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其实是长期以来的误传,原文应该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  相似文献   

4.
何捷 《小火炬》2008,(5):34-34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是一句人们所熟知常用的俗语,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想打到狼有时不得不舍弃孩子。这句俗语用来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可是有的小伙伴认为这句话的本意太残忍了:为了打到一只狼,不惜失去一个孩子的性命,代价太大了。  相似文献   

5.
从《狼图腾》的出版在中国当代文坛形成的“《狼图腾》热”这一现象出发,通过对中国古代典籍中“狼”作为文化原型的钩沉。“狼”文化原型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流变脉络的明辨以及现代以来“狼”原型文化意义的复归三个阶段的探讨,论证了《狼图腾》在当代中国文坛所产生轰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说“假寐”     
贾禄娟 《学语文》2008,(5):46-46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狼》中有一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教科书上注释“假寐”作“假装睡觉”,教师亦是照本讲授,但这种解释不妥,本文将对其进行一下考证.并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7.
对于生活在今天的孩子来说,阅读鲁迅先生的《社戏》,他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月下归航”中煮吃罗汉豆这一情节。北方的孩子,一提起用来煮着吃的豆,自然就联想起了半生不熟的黄豆———即俗称的毛豆。在自然状态下,吃毛豆的时节是在秋天,最早也不过是夏末秋初。在小说中,看戏的孩子们吃的罗汉豆不是北方的毛豆而是生长在南方的蚕豆。蚕豆收获的季节不在秋天而是在春末夏初。那么,有尚未熟透的、可以用来煮着吃的蚕豆的时节,自然不会是夏天。在另一篇小说《祝福》里,祥林嫂家的阿毛被狼衔去时,孩子正在门口剥豆,而那时已是春天了:…  相似文献   

8.
段玉荣 《师道》2005,(12):9-9
一本《狼图腾》横空出世,国人又掀起了一股流行风——“狼学”。一时间,狼烟四起,狼学作铺天盖地,“狼学”将狼的凶残、卑鄙、自私、奸诈、阴险,因为竞争的残酷正被大张旗鼓地兼收并蓄,狼性哲学被演绎得博大精深,在励志的幌子下,告诉人们狼性才是这个世界的生存之道,堪称某些人的“精神盛宴”。于是在这一片血腥气中,人性的光辉黯然失色。狼学权威们总结出了“跟狼学习十大处世哲学”,读来颇具“深度”,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狼和鹿》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最明显的表达方法就是对比。如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和狼鹿异位的对比,课文中还有四处写鹿群变化的数据。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紧扣文中的对比和数据,并以此为突破口,巧妙衔接,引导学生“读读”“对对”“算算”,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和数字的内在联系,从而充分领悟课文的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谚语在语言表达上是极为精妙的。有时候,一字之差能给人造成百思不得其解的悬念;有时候,一字之差却表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生活哲理;也有时候,一字之差却反映了生活中各种事理之间的微妙区别。我的这篇短文,不想全面探讨这一字之差的种种表现形式和内涵,只想就谐音造成的差义谈我一点肤浅的见解。 在我们常见的谚语中,有这样一条:“舍不得孩子打不了狼”,以及它的同类变格:“舍不得孩子就骗不住狼”,“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等。杨沫《青春之歌》1部29章就有:“‘不要顾虑这些了。’徐辉说,‘舍不得孩子打不了狼’。”它的比喻义指:不付  相似文献   

11.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非常著名的《狼和小羊》的故事。从前,一只狼在溪流上游喝水,看到一只小羊在下游喝水。“那是我的晚餐,”狼想,“我要找一个借口吃掉他。”于是,他恶狠狠地对小羊说:“你怎么敢弄脏了我的水?”“我没有,”小羊回答说,“我在下游喝水,怎么会弄脏你喝的水呢?”“那么,”狼见此计不成,  相似文献   

12.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本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流行的一句俗语,有"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不了孩子打不了狼"等多个版本,其基本意义是比喻做成大事,必须要付出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从前,在一座山上住着爷孙俩,他们住在一间破漏的草房子里。家里养了一头小牛,小牛长着一身金黄色的毛,十分可爱。有一天,一个贼从山上走过,看到了那头小牛,心想:这头小牛一定很值钱,晚上我一定要把它偷走卖了。不一会儿,一只狼也来到这里,也看到了小牛,狼想:这头小牛的肉一定很好吃,如果我能把它弄到手,那我就可以美餐一顿了。到了晚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还下着小雨。爷孙俩还没入睡,狼就悄悄地溜进了牛圈。它刚想去捉小牛,忽然听见孙子问爷爷:“爷爷,您怕狼不怕?”爷爷说:“不怕。”孙子又问:“那您怕什么?”爷…  相似文献   

14.
何伟松 《现代语文》2009,(7):130-131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蒲松龄《狼》一文中,对“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句“假寐”一词的解释争议颇多,教材注解中解释为假装睡觉。配套的教参书中,在练习说明第二题第二句解释假寐这一加点词时也解释为假装睡觉。可见,编者对“假寐”一词的释义确凿无疑了,学生手头许多辅导书也对假寐作这样的解释,大家都认同“假装睡觉”这一解释。其实也很好理解,假,假装;寐,《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寡人夜者寝而不寐。——《公羊传·僖公二年》,意为睡觉,这样假寐解释为假装睡觉也顺理成章了。但有人对此提了不同意见。《您真的理解这些词?》一文中(《半月选读》第七期郭灿金许晖)指出“假寐”解释为假装睡觉是错误的,并引用《诗经》:“假寐永叹,维忧用老。”郑玄笺:“不脱冠衣而寐日假寐。”高郭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区进行的“第二十届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中,其中一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节课的课题是柳宗元的寓言故事之一《黔之驴》。课堂设计环节大致如下:一、用动漫歌曲《狼爱上羊》导入新课。导语:刚才大家共同欣赏了一首动漫歌曲《:狼爱上羊》,是的,狼爱上羊,自有它的道理,我们且不管它,我们今天来研究另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一只虎如何爱上了一头驴。只是,这爱的方式有些特殊:爱它,就吃掉它。二、寓意新解。师《:黔之驴》是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名篇,其寓意一般人理解为:讽刺“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  相似文献   

16.
活动内容:“比多少” 活动目的:学习比较物体的多与少,并能说出多与少的部分 活动准备: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课前教会儿歌《苹果鸭梨比一比》、《翻过来》、《比一比》  相似文献   

17.
①荒野中,一只狼仰天长啸,嚎叫之声由高而低,在带着伤感的颤音中结束。我感觉到歌手齐秦的《狼》之语境非常贴切:“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只要有狼出没的地方。谁也无法扼制这被大地伦理学家利奥波德称为“荒野之魂”的狼嚎。  相似文献   

18.
茹荷 《神州学人》2000,(10):34-35
在我到国外谋生,被不通的语言、陌生的环境、繁重的家务和带孩子的琐碎诸事,弄得心情困顿、头脑发懵的时候,朋友从遥远的祖国寄来了一套“地球村发展随笔”丛书。四本装帧雅丽的小书立刻被我做饕餮状吞食下去。应该说,这一顿精神会餐对我来说解馋、过瘾,回味无穷,给我混沌的异国生涯注入了一条清流。 “地球村发展随笔”丛书四本:《美国随想》、《远行集》、《美利坚传真》、《纽约意识流》,写的都是关于美国这个“西村”的故事。各具特色,但“地球村”的概念和“随笔”的形式却同样显而易见。 叶冠男的《美国随想》,透着女性特殊…  相似文献   

19.
说“假寐”     
初中语文课本选了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狼》,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句,活脱脱地把那只狼的狡黠和“狼性”写出来了。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巷子里响起狼嚎般的歌声,那“狼”回窝了,隔壁的音响震天动地地吼起摇滚来,亏得住房质量达到防震标准。虽无塌房之危,我还是受不了,这么吵,还能打字吗?我冲到院子里大叫:“小狼,你给我出来!”当叫到第三遍时,邻院的墙上探出一颗脑袋:“有事吗?”我狠狠地瞪他一眼,目光足可以杀死250只老鼠:“我第九千九百九十九次告诉你,把你的破音响弄小声点!”“OK,OK!不过,我也第九千九百九十九次告诉你,本人叫小龙而不是小狼!”第二天早上倒垃圾的时候,那“狼”托着篮球出了门,一脸坏笑,“这么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