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将资源和环境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2001—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考察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从区域差异来看,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东部地区农业创新者表现最为突出,中西部地区表现不太理想,面临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
孙武斌  李琼 《未来与发展》2014,(1):107-110,60
运用非参数Malrnquist指数法度量2002--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全要素生产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法对我国西部各省历年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2--2010年间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8%,技术进步是影响高等教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有限的教育资源没有满足现有需求.说明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投入比例并没有达到现有的需求水平;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之间不存在绝对β收敛。  相似文献   

3.
张世俊  邓峰 《科学学研究》2019,37(5):826-832
文章采用2004年-2015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西藏除外),结合空间计量的方法研究了国际R&D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全国整体看,自主创新、对外投资以及出口贸易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仅有进口贸易能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东部地区自主创新、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进出口贸易则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影响;中部地区自主创新和对外投资会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而外商投资、对外投资以及进口贸易则能提升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于西部地区,自主创新和进口贸易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同时进口贸易还能显著提高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我国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对外经济策略。  相似文献   

4.
袁徽文  李言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7):152-161
选取2011-2016年283个城市的数据,深入分析数字金融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所包含的3个维度均能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金融能够在西部地区和低收入地区更好的发挥其优势作用,带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东部、中部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并实证检验了智能化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Malmquist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期内年均增长8.2%,且技术进步贡献了主要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增长最快,其次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实证结果表明:智能化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智能化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增长的方式实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智能化对制造业技术效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智能化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对西部地区促进作用更大,但对东部地区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业过热发展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特征,房地产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发展可能存在挤出效应。为考察房地产业发展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运用参数法测算了各省的制造业TFP情况,然后选取房地产投资变化率、房地产商品房价格变化率作为衡量房地产业发展的指标,基于2001—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地区、分时间,实证检验了房地产业发展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房地产业的过热发展阻碍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分地区来看,房地产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从东部向西部递减;分时间来看,房地产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明显的倒"U"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西部40个资源型城市2013年~2016年城市社会经济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马奎斯特指数法,对2013年~2016年西部资源型城市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西部资源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西部资源型城市呈现不平衡的发展态势,40个城市中有18个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发展势头良好。本文从创新驱动、转换发展方式和劳动力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改革红利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境管制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将农业面源污染和碳排放作为"坏产出"指标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2001—2010年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30个省市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并探讨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但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从地区差异来看,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对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而环境管制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DEA的非参数方法测算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通过对其分解,计算出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发现1987年以来,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赖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赖技术效率的提高。然后从国际贸易和FDI的视角,利用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和FDI促进了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大于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系数,而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和 FDI促进了技术效率,抑制了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经济发展效率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因此,文章在技术创新视角下,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利用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信息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信息基础设施通过技术创新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投入都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且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信息基础设施投入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另外信息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这一结果也随着地区的不同呈现出差异性。东部与中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都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而在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不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