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李宇  刘红霞 《传媒》2007,(9):66-67
对于中国电视新闻大部分从业人员而言,长久以来,一直关注的是如何做好一档节目,如何提升新闻的采、编、播和包装等各个环节,而没有涉足节目之外的空间,没有去考虑如何挖掘新闻之中和新闻之外的经济价值.这种状况固然与长期以来中国电视媒体的经营体制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新闻从业者的观念不无关联.在这方面,新加坡新传媒中文新闻节目由中文新闻与时事节目部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其理念和举措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提高民生新闻质量之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5,(12):40-41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突出个性化,规避同质化。 电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主要反映在不同地区的节目类型相似、缺乏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内涵;节目构成、主持风格、采编播手段、节目包装以至节目内容上都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3.
电视民生新闻是电视新闻传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被誉为中国电视传播的第三次革命.面对新一轮的革命,全国电视台都在做着改版和扩版,抢占新的制高点,吸引观众的眼球.作为一家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百姓视点》,需要在策划中抢占先机、节目中贴近地气、内容上丰富多彩、以充满浓郁地域特色的节目去引发观众的观看需求,获得观众的认同,提高收视率.  相似文献   

4.
张永 《新闻传播》2013,(12):181
新闻评论性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为代表,以追踪热点、焦点,大众话题评说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新闻评论节目逐步被广大电视观众所熟知和接受,许多地市电视台也相继开办了这类节目。而作为地市电视台,如何才能做好这类节目,这类节目的编导、记者,在做新闻评论节目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新闻评论节目要本着"聚焦不散光、帮忙不添  相似文献   

5.
电视庭审节目是电视法制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电视节目体系中引人瞩目、影响甚巨的节目样式之一。中国电视庭审节目出现较晚,但发展却非常迅猛,如何看待电视庭审节目的发生、发展与现状,如何看待电视庭审节目的现实困境,如何看待电视庭审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向,是摆在电视法制节目从业者面前重要而紧迫的命题。本文意在通过对电视庭审节目的探讨,引发业内外人士广泛的关注,从而推动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一、电视庭审节目的生存背景和现状电视庭审节目是电视法制节目的一种特殊节目样式,是一种非常直观的“现场…  相似文献   

6.
单珊 《新闻前哨》2013,(3):54-56
电视法制节目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较之一般性节目更容易引发新闻官司。那么,电视法制节目如何防止新闻侵权,减少新闻官司,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事前预防和积极应诉两个方面论述了电视法制节目新闻侵权的防范。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创新,是各级电视台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重要工作。如何提升时政新闻的亲和力,如何做有思想、有力度、有深度、有速度,且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本文结合各级电视媒体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就提高新闻传播效果所涉及的某些方面做了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品牌创造与栏目化操作的基本元素和规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丹 《声屏世界》2002,(2):15-17
中国电视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走过了三个阶段,即节目化阶段、栏目化阶段、频道化阶段。电视的栏目化操作是时下一个大的趋势,而栏目化操作其实只是一个中期阶段。大家都在做栏目,可是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去突破它?有关栏目操作的规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讨的。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电视运作形态基本上是节目化阶段,还不存在栏目操作的概念,如《望长城》《话说长江》《话说运河》都是节目,不是栏目。节目化操作时期,是以制作人为核心的时期,适合中国电视发展的初级阶段。从节目化阶段逐渐进入到整齐划一,有固定时长播出的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府管理机制体制改革脚步的加快,电视政务节目也开始走俏荧屏。行风政风不仅要靠监督更要靠建设,而电视媒体天生具有真实、形象、亲切等禀赋,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更不能虚位甚至缺位。如何借鉴广播“投诉热线”“行风热线”的传播理念,把电视政务节目做到位,使得电视政务节目成为各级电视台,特别是城市台继民生新闻后的另一类更具影响力的主体栏目,这组文章可能引起你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冰  杨琼 《今传媒》2013,(6):87-88
在电视娱乐节目充斥荧屏的时候,如何发掘栏目优势,同时又符合电视栏目自身常规的生产、传播规律是一档电视专栏节目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从《非诚勿扰》节目的定位、选题、艺术定位来看电视专栏节目做好做精的原因,来看如何通过节目传达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电视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从原先的高收视点的收视率,向平稳点的收视率徘徊不前转移,此问题,引发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在中国大陆土壤不易生根结果的评论性节目,已无任何辉煌而言,但随着国家新闻体制改革的深入,2014年中国大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似乎,原先曾吸引观众眼球,针砭时弊的评论性节目又回归荧屏,但在部分电视媒体一些原本定位舆论监督的新闻评  相似文献   

12.
新闻理论把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比喻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其中任何一面就谈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宣传。评论是大众传媒(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互联网)的旗帜,是新闻宣传的核心和前进方向,是新闻媒体趋于成熟并在社会上享有知名度、权威性的标志。但电视评论性节目如何定位,一直是省级电视台孜孜以求而又尚未解决好的问题。定位,本是工程学上的一个术语,至少要三点才能定位。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来说,它的“三点”不外乎受众、党的方针政策和电视媒体三者。电视评论节目的定位具体到新闻实践中,就是要解决节目做给谁看、…  相似文献   

13.
肖薇 《传媒》2015,(7):49-51
当下,电视专题节目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节目已经成为电视台抢占发展空间的重要资源.笔者结合《生财有道》的实践,分析在电视专题节目品牌构建的过程中,优秀主持人的重要性,以及主持人在专题节目的品牌构建中,如何成为一个品牌节目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1989年1月,中央电视台首创<体育新闻>节目,这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新闻栏目.电视体育新闻节目主要以当日国际和国内的重大体育资讯为主,涵盖体育赛事、运动员及其他相关内容.它与电视体育专题、体育现场直播共同构成了电视体育节目的主要内容,它是体育观众几乎每天必看的固定节目,也是每一家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和体育频道必不可少的节目形式.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诉求,以及各级电视台之间白热化的竞争而产生的电视"民生新闻",从诞生以来不断改革发展的路径来看,可谓中国电视新闻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结合对广电总局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的解读,探讨了电视民生新闻是否能成为新一轮卫视节目改革中的新生力量,民生新闻如何利用政策环境提升价值和平台,卫视频道是否能够真正发挥民生新闻的内核力量等话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节目形态,有着广泛的收视群体和很高的收视率,同时也给电视媒体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广告收入。但部分娱乐节目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广告收益而出现了低俗化倾向。因此,只有通过对电视娱乐节目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找到低俗化的原因,才能知道如何去做,避免落入节目低俗化的陷阱。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已经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分支内容,并且由于其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特点而广受青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曾经面临辉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足,尤其是在当下新媒体的冲击下显现了困境。电视民生节目如何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走出创新之路,这是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视社教类访谈节目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电视台开始创办此类节目,如何操作这类节目成为工作的关键.大连开发区电视台作为在辽宁省率先创办这类节目的县级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初步探索出几个符合县级台实际的操作要点,在此做一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崔曜 《新闻世界》2014,(4):33-34
本文以武汉电视台“电视问政”节目为案例,结合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分析电视问政作为新闻评论的新形式如何建构新的公共领域。本文将围绕公共领域三大要素——“公众”、“公共舆论”、“公共媒介”,探析公众在节目中扮演的角色,问政中公共舆论如何形成的,媒体如何作为"公共舆论的载体"提供政府与人民交换意见的场所。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运用电视制作、传播手段做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媒关注重大的或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与问题做深入的剖析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表明电视台对新闻事实的观点、立场的一种节目形式。它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对事实的理性思维,发议论,以观点和见解来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