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余国红 《江苏教育》2005,(6B):32-33
最近,我上了一节三年级的“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可能性的大与小及认识条形图。为了能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备课前我认真钻研了二年级教材中的“可能性”内容,并与三年级的教材进行比较。我发现:二年级主要讲的是有没有可能,而三年级主要讲的是可能性相等、可能性的大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2.在活动中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提供了许多教学情境,通过“摸球”、“猜一猜”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索过程,在直观中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这个内容,他们也了解“一定”、“可能”的含义,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探讨的。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游戏激趣师:同学们,老师…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可能性”一课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让学生具备一些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知识,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84、85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它是在二年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对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语寿进行描述——这是本单元,也是本课时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目标。本目标实施的重点足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让学生悟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记得第一次上《可能性》这课,有个孩子天真地说了一句“:老师!我觉得今天的课不像数学课!”令我哭笑不得,但更让我深思:数学课要“生活味”,更要“数学味”《。可能性》是《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加领域“概率与统计”中的内容。课前,我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对区分“可  相似文献   

6.
黄亦琴 《小学生》2011,(1):47-48
苏教版数学教材分别在二、三、四、六年级安排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二年级上册教学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可能性的大小,教学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四年级上册教学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让学生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相似文献   

7.
“三算”教材教学有感贵州省铜仁市第七完小甘维齐本学期我同时上了三年级两个班数学课,使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教材,即“统编”教材与“三算”教材。现就“乘数是两、三位数乘法”这一节的教学内容谈一下我对这两种教材的感受。一、从教材的编写上看实验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听了两节二年级《可能性》教学研讨课。课后研讨时,参与评课的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说一句话时的表现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学生说"我明天可能受到老师的表扬","我将来一定能考上某某大学"等话有些"离谱",似乎并不是数学中的"可能性"问题。如果不是"可能性"研究的,教学时教师为什么还热衷于让学生说呢?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可能性"呢?"可能性"是不同版本二年级教材新增加的教  相似文献   

9.
尽管经历了新世纪初的教材删减,但是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被选仍是最多,包括七年级下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八年级上册的《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下册的《藤野先生》,九年级上册的《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九年级下册的《孔乙己》。初中生6个学期每个学期都在学习鲁迅,时间跨度较大,再加上鲁迅作品与所在单元文章相比,难度较大,学生不愿学,教师不乐教。著名学者钱理群说:“鲁迅作品的问题在于选什么、讲什么、怎么讲。”“选什么”的问题是教材编写专家的事,而“讲什么(学什么)、怎么讲(怎么学)”则是教师应该致力研究的问题。“主题学习”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亲近鲁迅、学习鲁迅,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三  相似文献   

11.
选择上二年级“可能性”一课,主要基于我一直以来对这一领域的兴趣。直觉告诉我,概率领域的内容,看起来简单,实则“水很深”。我愿意择机一试。  相似文献   

12.
<正>今天我要说的内容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说教材,一是说教材,从教材知识的整合、内容结构这两个方面来说,二是说建议,从教学、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方面来说。一、说本册教材1.教学知识的整合我将本套教材从中年级到高年级按生活教育、思想教育、科普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进行了整合。生活教育有"安全地生活""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生活中讲规则""健康的生  相似文献   

13.
一、“可能性”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1.教材分析。“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以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从未出现过,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来讲比较陌生,处理起来也有一定困难。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关  相似文献   

14.
犤学生分析犦:新课程实验教材将原来九年义务教材六年级学习的轴对称图形知识安排在第三册中,旨在以人为本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揭示数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从而开掘学生本能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意志,启发创造智慧,自发地由“要我学”内化成“我要学”。二年级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作文教学也一直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北师大教材的作文安排更是伤透了老师们的脑筋.三年级上、下册的教材各安排了12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笔下生花”的内容,一学期下来一共要求写12篇作文.而在这之前的一、二年级对孩子的写话又是怎样要求的呢?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教材有了写话的要求,但是只需写一句话对时间、地点、人物、活动交代清楚即可,二年级上期教材的要求是5篇日记和1个留言条,二年级下册教参要求重视写话的“量”,而写话训练也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经过再三的思索,我把三年级的作文训练进行了规划,分四步走,每周都按照这个规划去做.  相似文献   

16.
三算教材教学有感甘维齐本学期我同时上了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使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教材,即“统编”教材与“三算*教材.现就*乘数是两、三位数乘法”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谈谈对这两种教材的教学感受。一、从教材的编写上看实验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课型,分课时编...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就安排了习作例文。怎样上好这类课文?我上四年级的习作例文《记一次科技活动》是这样进行的:第一步:我首先板书“活动”两字,请大家谈我校我班这学期开展了哪些活动?有的同学回答:“跳牛皮筋、丢沙包、老鹰捉小鸡。”有的同学回答:“跳高、跳远、打乒乓、跑步。”还有的同学回答:“猜谜语、智力测验。”等等活动。  相似文献   

18.
蒋卉 《小学语文》2008,(1):111-115
一、教材编排意图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我的发现”是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承接四年级上册“我的发现”的编排特点,本册依然主要通过两个小学习伙伴对话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与一至三年级相比,内容由以前的发现字、词特点为主,逐步转向以发现句、段、篇的特点为主。教材共安排了八次学习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我在四年级学过《植物的茎》这一课。知道:“爬山虎的茎是攀援茎,是靠“小手”扒在墙上的,可是它的“小手”到底是怎样扒在墙上的呢? 我想了很长的时间,认为只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小手”上有吸盘,紧紧吸在墙上;二是“小手”上有壁虎的脚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在二年级下册结合语文要素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安排“讲”的训练,如在《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一课中,就通过泡泡图“我能借助插图讲讲这个故事”提示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这个支架来讲故事。虽然二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曾经借助多幅图画讲过故事,但是这篇课文中只有一幅图片,学生借助单幅图讲故事难度就比以前高了许多,课堂教学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巧借插图支架讲好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