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谈全球化趋势下高等教育文化功能的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趋势将给高等教育带来较大的影响。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将进一步的扩展 ,其文化交流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定位功能和文化整合功能将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大学文化整合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下,通过文化的整理、整顿和协调,形成具有育人合力的组织文化的目标与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对高等教育功能总的规定为大学文化的发展定位与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道德理想与行为规范为大学文化整合与建设提供准则与尺度.  相似文献   

3.
文化整合功能的发挥与执政党统一人民群众思想认识、在全社会产生凝聚力息息相关。发挥文化整合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发展走向,包括发展文化孕育功能、发展文化整合功能、发展文化预测功能三方面。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整合功能的发展对策,包括文化选择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发挥文化传承变异功能、充分发挥文化创造功能。  相似文献   

4.
传统大学文化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定位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虽然缺少传统意义上的物化文化载体,但是同样存在着目标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和主体自觉认知文化等内容,呈现出虚拟性、多元性、凝练性等特点.面对网络文化的影响,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要通过文化自觉、文化整合、文化传播,加强文化建设与管理,提升文化品质,形成文化品牌,将文化的作用发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李攀科 《文教资料》2006,(18):17-18
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本文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分别论述了在古代传统文化、近代西方文化、五四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更替中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西方高等教育的传播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方高等教育的传播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朱国仁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文化大潮和西方高等教育的不断传入而逐步形成的。我们虽不赞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是完全照搬西方的”这一观点,但西方高等教育的实践与思想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形...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名片,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文化博弈是大学文化存在的常态。传统大学文化、社会世俗文化和外来大学文化的同时在场共生和博弈无时不左右着现代大学文化的构建。构建现代大学文化的关键在于以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创新的理念来进行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伴随着近代高等教育在中国的确立而萌生,历经以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诠释近代高等教育管理现象、介绍国外高等教育管理文化并以此演绎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对自身的教育实验和改革实践进行感性式经验总结、对高等教育管理政策的注释性研究,以至较具规模和水平的理论探讨和纯学理研究的曲折的演进过程。本文拟对这一过程作反视性通观。描述其历史现状,总结其主要成就,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作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高深文化的遗传机制与适应方式。科学进步是近代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根本动因。科学本质上属于一种超功利的理性文化。科学文化的特性及发展规律是现代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内在制约因素和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10.
科学文化与高等教育发展变革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高深文化的遗传机制与适应方式。科学进步是近代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根本动因。科学本质上属于一种超功利的理性文化。科学文化的特性及发展规律是现代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内在制约因素和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11.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大学文化也进入嬗变时期。文化整合是在核心价值体系的统摄下,由不同思想文化的趋同和适应而实现的文化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在内涵上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文化校园是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想模式,是现代化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文化校园既是一种校园形态,同时更是一种文化形态,因此,在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从文化层面研究文化校园的功能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文化校园的功能体系应包括文化启蒙、文化传承、文化整合、文化创新和变革社会等五个部分,在五者的关系上,文化启蒙是前提,文化传承是基础,文化整合是手段,文化创新是目标,变革社会是使命,它们构成了系统、完善的文化校园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13.
汉水文化史上八大文化整合现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水中上游地区自古分属陕西、湖北、河南等不同的行政区域,文化差异性大,历史上有八大文化整合现象以不同的形式把汉水中上游地区整体粘合在一起,对整合汉水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高深文化的遗传机制与适应方式.科学进步是近代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根本动因.科学本质上属于一种超功利的理性文化.科学文化的特性及发展规律是现代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内在制约因素和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和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史上一个意义较深、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其产生的历程——提出、酝酿、实现的探讨,分析、阐释了近代女子高等教育的源起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多元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现代的法治社会中一元法治与多元文化既协调统一又存在矛盾冲突。要实现现代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们必须在法治的前提下实践宽容的政治理念,合理维护多元文化的发展,将法治与社会的多元文化整合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已发展到了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早已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作为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的教学方式,仍然还是300多年前就已在世界上开始实行的陈旧封闭的,以“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为特征的近代社会的班级授课方式,这就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基本教学现状。以培养继承性的知识型人才为目的的近代社会的班级授课方式,怎么能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的智能型人才呢?  相似文献   

18.
成都话中的语气助词“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是成都话中重要的语气助词,近代汉语中也有一个语气助词“在”,二之间有 可分割的联系。应在研究中把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言言紧紧联系起来,追溯现代汉语语言现象的源流,这种溯源性研究在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占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文化功能与现代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角度,探讨教育传递方式、教学的方式方法及整个教育传递机制的变革;从教育的选择功能出发,要求提高教育的文化选择能力,建立多样化、多层次、可供选择的教育结构;从教育的文化积累、创造功能角度,探讨民族文化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的背景出发,分析了中国近代两个历史时期,即清末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以及民国等历史阶段的科学与人文纷争的实际,探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思想观念中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