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闻要"讲故事",需要媒体从业者走到新闻背后.但一旦这些被挖掘出来的"真实故事"涉及公民个人隐私,就未必是新闻了.此时,媒体对这些新闻报道得越真实、越全面、越生动,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就会越严重.在最近有关甲型H1N1流感报道中就出现了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事情,值得媒体从业者思考.  相似文献   

2.
王爱菊 《新闻窗》2014,(3):23-23
隐私权和新闻自由权都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隐私权与新闻自由权价值上的差异、利益上的差异以及隐私权新闻自由权缺乏法律规范等原因,导致隐私权与新闻自由不断发生冲突,因此,应当加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权的法律界定,在两者发生冲突时进行具体个案分析以及加强职业操守,有效协调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新闻作为信息传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然而,在新闻传播中,因为诸种原因,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案件却时有发生.如何在新闻传播中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但是新闻体制改革中应考虑的问题,也是法律建设中应解决的难题.本文从隐私权的概念、性质和内容入手,针对新闻传播中侵犯隐私权的主要表现,分析了我国现有立法时隐私权的保护的不足,提出在新闻传播中如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新闻采访活动具备较强的渗透力,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个人隐私权被侵害的现象越来越多。要想在保障新闻采访权的情况下来保护隐私权,或者在保障隐私权的过程中全面展现新闻采访权,只有让新闻工作者正确权衡隐私权与采访权之间的问题,拥有较强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以此来促进隐私权和采访权的和谐共处。无论是新闻工作者还是社会公众,都需要拥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质,新闻工作者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让自身采访侵害公民隐私权,而公民隐私权也不要成为束缚新闻工作者正常报道新闻的工具,而是要共同来维护公共利益。本文主要是对记者权衡隐私权与采访权问题展开分析,希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崔幽 《新闻传播》2016,(4):87-88
电视新闻报道侵害隐私权,是新闻实践当中一个并不少见的现象。什么样的新闻采访和报道行为可能构成对隐私的侵犯?如何才能既客观地反映新闻事件又不触及公民隐私权的红线?新闻暗访和侵犯隐私权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报道侵害隐私权,是新闻实践当中一个并不少见的现象。什么样的新闻采访和报道行为可能构成对隐私的侵犯?如何才能既客观地反映新闻事件又不触及公民隐私权的红线?新闻暗访和侵犯隐私权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7.
新闻侵害隐私权,是指在新闻作品中公开他人隐私而使其隐私权受到伤害的行为。而熟知的新闻报道的原则则是向受众传达真实的受众关心的事实信息。因此,在新闻实践中,如何做到既避免侵害公民的隐私权,又最大程度地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个无法回避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与隐私权的矛盾是理论界长期以来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我国的立法实践中.对新闻侵害隐私权的保护只是参照《民法通则》中对名誉权的保护的条款,这种对隐私权的间接保护实际上不利于隐私权保护。新的《民法草案》在这一点上也仍然存在不足。对待新闻侵害隐私权,应该实施从业者自律到法律规范的双重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9.
林婷婷 《新闻世界》2013,(8):298-299
针对判定公共场所中新闻摄影是否对隐私权构成侵害,本文首先从词源和法律意义上界定隐私、隐私权,进而基于中外法律共识层面,从公共场所的界定、公共场所中隐私权的合理期待的论证、隐私权侵害要件的判定、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协调等方面展开个案研讨,提出针对该个案以及所有公共场所新闻摄影的基本应对原则。  相似文献   

10.
杜筠 《新闻世界》2009,(6):110-111
新闻传播的自由性与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常常产生冲突。那么,到底何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新闻传播活动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为什么会存在冲突?这二者之间又该如何调和呢?本文将就这几个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志 《当代传播》2011,(4):113-114
本文从电视新闻报道侵权的表现形式之一隐私权入手,对电视新闻报道侵害隐私权行为的特点、电视新闻报道侵害隐私权的各种表现,以及电视暗访与侵害隐私权的不同,提出改进方法,减少报道内容失实;坚持角色本位,提高媒体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责任感;加快新闻立法,完善和健全新闻法律制度,以期对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的新闻侵权风险防范警示和启发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新闻传播的迅速发展带来新闻侵害隐私权纠纷绝对数量的增多,而纠纷一多就促使人们开始关注进而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隐私权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尤其在黛安娜王妃发生车祸之后。我国司法界虽从1993年起开始保护隐私权,但尚未单行立法。国内新闻界在社会新闻、法制新闻中屡屡发生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报道,值得我们认真对待。什么是隐私和隐私权?关于隐私,国内一位学者给它下...  相似文献   

14.
张汉丽 《新闻世界》2009,(7):101-102
近年来,新闻报道侵犯隐私权事件日益增多,引发了很多讨论。本文从新闻采访报道中侵犯他人隐私权现象入手,探讨新闻媒体如何避免在新闻报道中侵犯他人隐私权。  相似文献   

15.
新闻侵权,是因新闻传播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广义上的新闻侵权,包括侵害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荣誉权、作权等:狭义上的新闻侵权,专指侵犯他人名誉权(含隐私权)的民事违法行为。本采用的是狭义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中,新闻监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它对社会公正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弊端:新闻采访报道中,隐私权往往容易受到侵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隐私权问题的漠视,使隐私权成为除名誉权之外最容易受到新闻侵权的另一种人格权。  相似文献   

17.
防止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的发生率仅次于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是位居第二的新闻侵权类型。与对名誉高度重视不同,我国公民长期以来并没有养成保护自己隐私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知悉对方隐私多少作为彼此感情深浅的标志。一个隐含的潜规则是,要想获得某个圈子的接纳,就必须首先将自己的隐私告知。于是,我们时时可以看到在一些聚会上隐私被大张旗鼓传播的局面。这种情况也使得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对隐私权多有侵害但被诉诸法律的却并不多见。但是,随着人们隐私权意识的不断觉醒以及新闻侵权程度的不断加深,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正在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阐述新闻记者的采访权和受访者的隐私权的基本内涵,总结了新闻采访中侵犯公民隐私权的基本情形和抗辩事由,并提出了关于新闻采访中规避发生隐私侵权事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关于不文明行为新闻报道的讨论中,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支持具有绝对化倾向,而关于普通公民而不是公共人物的隐私权对公共权利的适度让渡则很少讨论.其中,近期以马赛克为主的技术处理成为深扰新闻媒体平衡公共权利与公民隐私权的集中表征之一.本文运用新闻学和法学的有关原理,结合武汉地铁"泼面女"等新闻事件,对新闻媒体关于严重的不文明行为的新闻报道对当事公民的肖像权和隐私权触及进行了论述,在坚持媒体新闻信息传播公民隐私权保护原则的前提下,又主张公民隐私权保护的适度性.不过,新闻信息传播中普通公民隐私权对公共权利的适当让渡也有禁区,即特殊群体例外原则和有助于有错方不给社会增加负能量原则.  相似文献   

20.
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限制主要在于公共利益与私益的平衡。在处理公众人物未成年子女,或未成年公众人物的新闻事件中的隐私权保护及限制,在重点考虑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同时也要兼顾平衡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