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九云 《生物学教学》2007,32(10):49-50
一般在进行遗传性状分析时,常用到正交和反交试验。如果正交和反交试验的结果相同,我们可认为该性状的遗传为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常表现为母系遗传,正交和反交实验中母本的性状不同,因而产生的后代性状不同。但是,若正交和反交后代性状不同,则一定是细胞质遗传吗?下面列举几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生物遗传学部分的教学及解题中,经常会涉及正交和反交实验,通常是通过对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的分析,判断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在翻阅教科书、教辅资料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在文中列举了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同的多个实例,通过分析各个实例,初步得出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的原因有:细胞质遗传、性连锁遗传、母体影响、胚乳的遗传、雄配子致死基因等。因此,在正交实验和反交实验结果不同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多个方面去论证。  相似文献   

3.
1正反交的概念 正反交(reciprocod cross)是指两个具有不同基因型的杂交亲本杂交时配置父母本的两种方式。例如,用A、B两种不同基因型的亲本杂交时,若以A为母本、B为父本为正交,则以B为母本、A为父本称为反交。因此正反交是相对而言的。由于正反交的遗传结果可因遗传方式不同而有差别,因此可用来检验伴性遗传及细胞质遗传等。  相似文献   

4.
在遗传学教学中 ,经常会遇到 :个体表现型与母本性状一致的现象。其遗传方式是否是细胞质遗传呢 ?下面就以具体一例进行分析。1 紫茉莉枝条颜色的遗传紫茉莉花斑植株的杂交结果接受花粉的枝条提供花粉的枝条种子 (F1)发育成的植株绿色绿色白色花斑绿色白色绿色白色花斑白色花斑绿色白色花斑绿色、白色、花斑绿色、白色、花斑绿色、白色、花斑  分析 :从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 ,紫茉莉F1植株的颜色 ,完全取决于种子产生于哪一种枝条 ,而与花粉来自哪一种枝条无关。也就是说 ,不论正交还是反交 ,F1的性状与母本表现型一致 ,即母系遗…  相似文献   

5.
由于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在细胞中分布位置不同,在细胞分裂时分配规律不同,所以在传种接代时细胞质基因表现出不同于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1)母系遗传: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时,F1总是表现出母本性状的遗传现象。(2)2个亲本杂交,后代的性状都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全日制  相似文献   

6.
与母本性状一致的现象都是细胞质遗传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细胞质遗传有两大特点,其一是:母系遗传即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总是表现出母本性状的遗传现象。因此,许多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认为:表现出与母本性状一致的现象一定是细胞质遗传。果真如此吗?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物教材中正交与反交的概念源自盂德尔做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学生们往往不理怨为什么要用正交、反交.其作用有两点:第一、排除了谁作母本、父本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第二、使实验更真实,因为生物界本来就存在着正交与反交的自然现象.所以有许多遗传规律试题需要运用正交与反交的方法来解.但学生往往搞不清楚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感觉混乱.笔者总结规律,把它归为以下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种皮、果皮、胚乳的遗传 在果实各部分结构中,胚来源于受精卵,包含双亲的遗传物质,正交与反交结果一致;胚乳细胞来源于受精极核,也含双亲的遗传物质,但其中母方提供两个极核,父方提供一个精子,故正交与反交结果不一致;种皮、果皮都是由母方的结构变化而来,无论正交与反交,其遗传物质与母方完全相同。在判断种皮、果皮的遗传方式时,首先要弄清亲代和子代。  相似文献   

9.
正交和反交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表现型为不同的两种个体甲和乙杂交。如果将甲作父本,乙作母本定为正交,那么以乙作父本,甲作母本则定为反交。其中,甲是显性性状,乙是隐性性状。在最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了涉及正交、反交的遗传学实验题,如2011年江苏卷32题、2011年安徽卷31题、2012年福建卷27题。这些试题在高考  相似文献   

10.
质体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体是植物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一个最主要特征。有关质体遗传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1905年,Correns在做紫茉莉(Mirabilis ialapa)杂交试验时,发现紫茉莉白叶和绿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单亲母系遗传,即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其后代性状总是与母本相同。随后Barr在马蹄纹天竺葵(Pelargonum zonale)中也发现绿色籽苗和白色籽苗杂交,  相似文献   

11.
毛广 《中学生物学》2008,24(5):53-55
遗传变异方面的探究性实验设计题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难点,学生在解题时往往顾此失彼,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正常发挥,现将遗传变异方面的探究性实验设计题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1 设计实验探究某形状的遗传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 设计原理:细胞核遗传中,两亲本不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子代的表现型是一致的;而在细胞质遗传中,两亲本正交和反交,子代的表现型是不一致。(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一是母系遗传:二是后代的性状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因此,很多师生在遇到有关细胞质遗传的问题时,都会不加思索地认为:细胞质遗传一定是母系遗传。然而据有关资料表明,细胞质遗传并非都是母系遗传。  相似文献   

13.
在遗传题的解题中,常用正交与反交的方法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进行判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如以甲作母本、乙作父本的杂交为正交,而以乙作母本、甲作父本的杂交为反交。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倍体胚和三倍体胚乳的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以锌含量不同的7个玉米自交系及其间配置的F1、F2,BC1、BC2、RBC1、RBC2世代为材料,研究了7个玉米种子性状的胚直接效应、胚乳直接效应、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效应.结果表明,籽粒锌含量及籽粒粒型性状的遗传同时受种子胚效应、胚乳效应和母体效应的影响,并以母体效应为主,选择短、窄粒且粒重较小的籽粒作为母本有利于选到后代富锌组合.  相似文献   

16.
路毅 《中学生物学》2012,28(12):44-45,58
遗传学中的正反交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在做杂交时,父母本交换,又叫互交。如现有两个亲本,用P1和P2表示。第一个杂交实验中P1♀×P2♂,第二个杂交实验P1♂×P2♀,前一个杂交组合称正交,后一个杂交组合称反交。把上述二组杂交合起来称为互交。正反交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可以推断控性状的基因是在细胞质还是细胞核,还可以推断控性状的基因是  相似文献   

17.
细胞质遗传     
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控制,这已得到了人们的公认。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不完全相同,它们绝大多数存在于细胞核中,极少数居于细胞质内。据此,细胞遗传学家将受细胞核内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体系称为细胞核遗传(核遗传),而将细胞质内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体系称为细胞质遗传(质遗传)。与核基因一样,细胞质基因也是能自我复制、在遗传上有一定功能的DNA片段。所不同的是,核基因按孟德尔规律传递,而细胞质基因则不按孟德尔规律传递,仅随母本一起传递。在遗传学发展史  相似文献   

18.
<正>遗传方式的判断即判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细胞质遗传、X染色体上的遗传、常染色体上的遗传还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此类题型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是热点题型,它能全面考查学生对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特点的理解,全面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举几例探讨几种遗传方式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生物的大多数性状是受染色体上的DNA控制的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 ,受核内DNA控制的遗传叫做细胞核遗传。但是 ,生物也有一些性状不是由细胞核内的DNA所控制的 ,而是由细胞质里的DNA所控制 ,这样的遗传叫做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表现为母系遗传。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leberhereditaryopticneuroparty ,LHON)就是一种典型的人类母系遗传性疾病。1 表现型LHON多于青春期前后发病。Leber报道发病年龄为 1 3岁~ 2 8岁 ,西方报道多见于 2 1岁~ 3 0岁 ,日本为 1 0岁~ 2 5岁 ,我国为 1 0岁~ 2 4岁 ,与日本相仿。…  相似文献   

20.
肖飞 《生物学教学》2009,34(12):29-31
本文就常见的影响生物性状的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的判定、细胞质遗传或细胞核遗传的判定、常染色体遗传或性染色体遗传的判定进行了讨论与总结,并就伴x染色体、伴Y染色体和伴XY染色体遗传的实质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