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界定产业创新速度的概念,认为其对高技术产业的直接作用机制包括国家创新效应、政府创新驱动压力、集聚竞争效应、规模经济效应,间接作用机制包括研发资源带动效应和研发资源配置效应。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的贡献显著,其弹性系数为0.368;产业创新速度同时存在研发经费的门槛效应和研发人员的门槛效应,高水平研发投入地区产业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更大,研发人员中等投入水平地区产业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最低;协同创新与研发人员投入绩效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创新速度的作用机制框架,包括线性机制和非线性机制。线性机制是指创新速度通过竞争优势、树立品牌、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等效应有效地促进创新成果。非线性机制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适度速度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的贡献显著,弹性系数为0.344。创新成果越高,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越大。中等创新速度时,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最大。企业研发经费的弹性系数最大,政府科技投入以及研发人员的绩效总体不高。  相似文献   

3.
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建立了创新速度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然后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创新速度的要素替代效应和门槛效应特征。结果表明:创新速度间接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其加快了高技术产业创新对要素的替代效应,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进步是节约劳动力的技术进步。创新速度的直接效应主要体现在其能给高技术产业带来效益,效益越高的高技术企业,其创新速度的弹性越高。在不同创新速度下,高技术产业资本和劳动力的弹性具有门槛效应:创新速度越高,资本的弹性系数越大,劳动力的弹性系数也越大,但是提高的程度要小于资本。我国高技术产业正处于转型期,资本和创新速度的弹性偏低,质量有待提高。向量自回归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技术进步偏向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科研劳务费的作用特点与作用规律,本文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基于面板数据模型与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科研劳务费的平均弹性进行估计,并系统分析了科研劳务费自身的门槛效应、创新成果门槛效应、仪器设备费门槛效应、其他研发经费门槛效应、研发人员门槛效应、时间门槛效应。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科研劳务费绩效良好,弹性系数显著;低创新规模下劳务费的贡献不显著,高创新规模下劳务费的绩效显著;我国劳务费的绩效随着时间推延总体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构建技术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的整合框架,探析基于吸收能力门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机制;收集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测度产业集聚与FDI溢出效应大小,检验并测算其各自的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大于FDI的溢出效应;(2)追赶企业与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跨越特定门槛才能有效利用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3)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引致的技术吸收能力门槛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吸收能力、促进并利用技术溢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产业创新速度的概念,建立了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并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和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创新速度受要素投入、利润、产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产业规模对创新速度的影响最大;产业创新速度与利润之间互动效应显著,利润较高的企业更愿意加快产业创新速度;研发经费投入的绩效总体较高,利润和创新成果对研发经费投入形成了良性反馈;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有待提高,重大创新较少,创新成果的市场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构建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的整合框架,探析基于吸收能力门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机制;收集中国高技术产业2000-2016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测度产业集聚与FDI溢出效应大小,检验并测算其各自的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大于FDI的溢出效应;(2)追赶企业与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跨越特定门槛,才能有效利用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3)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引致的吸收能力门槛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吸收能力、促进并利用技术溢出的有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面板变系数模型研究了不同地区自主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贡献;采用地区和时间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自主研发投入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自主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地区门槛效应;自主研发投入时间门槛效应明显,其弹性系数逐年提高;引进技术、购买国内技术、更新改造、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的绩效总体不高,反映出中国高技术产业引进技术二次开发水平不高、更新改造层次较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恒  侯建 《科学学研究》2016,34(9):1301-1309
针对中国高技术产业面临的创新驱动发展的可持续转型增长的问题与挑战以及知识积累隐性研发创新与绩效非直接关联的特征,从地区知识积累视角改进并构建自主研发创新驱动科技绩效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模型,探讨地区知识积累的动态门槛效应和时空异质性,在方法和内容上揭示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挑战形势中的"黑箱"。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研发人员投入显著促进产业科技绩效的提升;技术引进与改造创新均在一定程度上对科技绩效产生负向效应;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创新驱动科技绩效的效应显著受限于地区知识积累水平的影响,随着知识积累门槛水平提升,自主研发创新驱动效益逐渐提高,存在基于知识积累水平的双门槛效应,进而划分低知识积累(KS≤5.285)、中知识积累(5.285KS≤6.769)和高知识积累(KS6.769)三种类型。同时,自主研发创新驱动机理存在地区知识积累水平的时空异质性,不同年份地区间的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俞立平  戴化勇  蔡绍洪 《科研管理》2019,40(10):116-125
从创新数量、创新质量角度分析创新对外贸出口的作用机制与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创新数量的微观作用机制包括提高企业竞争优势、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宏观作用机制包括加强国际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等。创新质量的微观作用机制包括有利于企业形成蓝海战略、企业创新成果的良性反馈效应,宏观作用机制包括催生新兴产业、提升全球价值链、改善国家贸易环境等等。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创新数量、创新质量对外贸出口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数量对外贸出口呈现U型曲线。并且具有外贸出口门槛效应,即随着外贸出口门槛水平增高,创新数量贡献的弹性增大;创新数量存在“U型陷阱”与“低外贸出口”效应;创新质量水平较低,与外贸出口无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剖析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集聚对高新技术产业绩效的影响机制黑箱,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收集2004-2018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要素集聚、创新绩效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数据,测度并比较不同要素集聚效应大小。运用Arcgis软件对其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要素集聚对高新技术产业绩效存在正向边际递减影响。(2)相对于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的集聚效应更大。(3)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正向调节创新要素集聚对高新技术产业绩效的提升作用,且其调节效应边际递增。(4)创新要素集聚及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地区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研发资金集聚度低等水平地区较多。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绩效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探究海外人才回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中,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海外人才回流的直接创新效应,常常忽略掉企业增加前置性资源投入所带来的间接创新效应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文章通过理论及实证分析,选取2009—2018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面板模型,运用混合回归估计方法,就全国和分地区两个维度分别探究了海外人才回流的研发资金创新效应和研发人员创新效应对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海外人才回流的间接创新效应包括研发资金创新效应和研发人员创新效应。第二,海外人才回流的间接创新效应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起到明显正相关影响。第三,海外人才回流后,由此带来的研发人员创新效应比研发资金创新效应更明显。第四,海外人才回流的研发人员创新效应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存在区域差异,研发资金创新效应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其中,在东西部地区,研发资金创新效应的提升对企业技术创新起到正向影响,在中部地区,这种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研究了在全球人才争夺战和海外人才大规模回流的背景下,企业为争夺高层次海外人才而进行的前置性资源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影响,印证了海外人才回流的...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农业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采用2009—2015年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基于研发禀赋结构的动态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不同类型协同创新模式对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协同创新模式对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基于研发禀赋结构的“双门槛效应”.前期创新能力显著影响农业科研院所本期创新能力,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以及研究生学历研发人员能显著提高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当农业科研院所处于合理的研发禀赋结构区间时,合作创新模式、外向开放式创新模式以及创新联盟模式对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研发禀赋结构不合理时,创新联盟模式对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无显著影响;当处于“低研发经费—高研发人员”研发禀赋结构区间时,农业科研院所选择合作创新模式以及外向开放式创新模式可以提高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2008—2019年28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对相关数据进行剔除缺失值和熵值法处理,构建产品创新绩效、目标导向行为下研发人员和研发资金投入、战略能力、宏观经济调控等5个指标的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并在建模基础上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目标导向行为对于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目标导向行为下的研发人员和研发资金投入均正向影响企业产品创新绩效,且研发资金投入影响更显著;战略能力主要通过对目标导向行为的作用机制间接正向促进产品创新绩效,但在长期有弱化趋势;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对目标导向行为的直接贡献率较小,其影响机制主要在于直接正向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9—2014年我国省域创新空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研发资源配置、溢出效应对我国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地理集中程度在缓慢下降,但空间依赖程度却不断增强.研发经费投入显著影响我国创新产出空间格局的演进,而研发人员的影响并不显著;大学研发经费集聚对省域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企业研发经费集聚的影响显著为负;产学合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显著,而产研合作呈现显著的负影响.研发经费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研发人员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产研合作和产学合作均呈现显著为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应该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创新支持政策,合理评估各类研发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研发资源部门配置结构,促进地区之间的研发合作和资源共享,从而避免政策偏差、机制扭曲和研发资源错配.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以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力投入为门槛变量的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水平对区域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研发资金投入单门槛效应和研发人力投入双门槛效应:从研发资金投入来看,在低研发资金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抑制作用;在高研发资金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从研发人力投入来看,在低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抑制作用;在中等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不明显;在高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的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中,技术距离是影响创新模式合理选择的前提。本文选取非线性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采用DEA方法计算Malmquist指数代表高技术产业技术距离并将其非线性门槛性质引入该模型,研究自主研发和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提升的内在关联和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自主研发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以技术距离为门槛的三重门槛效应,影响趋势随着技术距离的降低(门槛值的升高)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正向效果;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以技术距离为门槛的双重门槛效应,且影响趋势随着技术距离的降低呈现出由负向到正向的转变。在技术距离较大时,应以自主研发作为创新绩效的提高的主要方式,随着技术距离的缩小转变为以自主研发为主、协同创新为辅的创新模式来提高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8.
从产业知识基础角度构建高技术业创新投入评价指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其与创新产出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高技术业产业知识基础与创新产出存在紧密联系,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及企业研发机构数对高技术业发展作用明显,其中科技活动人员、科技经费筹集额、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企业资金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有力地推动高技术业的出口,但产业知识学习和吸收方面效应不明显。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分析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两者作用机理基础上,建立门槛回归模型,利用2011—2019年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数据,通过计量回归和门槛检验,得出研究结论:其一,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有负向影响,且存在单门槛效应,对于融资约束指数SA大于-3.352的企业,政府补贴对其创新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其二,政府补贴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是对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的影响有差异,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显著;其三,政府补贴不仅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直接作用效应,也可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间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是直接效应比间接效应更显著;其四,政府补贴并不是越多越好,存在单门槛效应,当补贴强度大于4.417%时,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会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20.
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8~2017年的数据,构建Super-SBM模型测度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而利用门槛面板模型,以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溢出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1)从效率值来看,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增长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严重,东部地区的效率值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2)从门槛结果来看,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溢出显著存在环境规制、产业集聚的“双门槛”效应;(3)从作用机制来看,环境规制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溢出的“挤出效应”逐步转为“激励效应”,影响由负变正且作用逐渐增大;产业集聚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N”型关系,仅当产业集聚水平跨过第二门槛时,影响显著为正;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和间接门槛作用,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仅表现为间接门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