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技术含量高于普通的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精华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生态技术体系"或"环保技术"、"无害化技术""、低污染、低耗费""、高产优质"等技术,为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单宝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225-228
标准化战略对于提升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适应中国的农业标准化战略基本模式有标准追随战略、标准引进战略、标准公开战略、合作联盟战略、参与标准制定战略等,以农业标准化战略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是:建立标准化的"六个体系";坚持标准化工作的"四个创新";促进标准化战略有效运行的"两个机制";实现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一个转变"。  相似文献   

3.
《内江科技》2014,(1):14-14
<正>本刊讯内江市为加强本土品牌建设,采取三大措施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打造内江制造品牌。建立百家名牌培育企业数据库,发挥政府引导和部门联动作用,调动企业争创名牌积极性,构建"政府推动、政策带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诚信拉动"的名牌培育工作长效机制。现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个(全省第三)、四川名牌35个、内江市质量奖企业6户、质量信誉等级企业81户;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4个(全省第六)、国家循环经济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1个、省级农业标准  相似文献   

4.
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理念与日本六次产业的概念不谋而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著名学者今村奈良臣首次提出"六次产业"的概念,2011年3月,日本正式颁布并实施《六次产业化法》。在此指导思想下,日本农业在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品牌特色。我国与日本同属东亚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的资源禀赋多有共同之处,日本的"六次产业化"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中国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特点及存在问题;通过对日本农业六次产业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现状的梳理分析,比较中日两国农业发展的差异,提出日本六次产业化对推动我国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风险控制路径,即:实施经营主体能力建设与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业规模化与产业集群化工程、生态农业与"千园万顷"科技示范工程、品牌建设与全产业链进社区工程。  相似文献   

6.
农业发展新阶段应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发展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它对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食品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受多种因素影响,进程缓慢并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力度、做好质量认证和检测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措施,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矛盾的途径,在我国早就有了广泛的实践,并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文章试图对产业化经营体系当中涉及到的主要利益主体加以分析,以便为各利益主体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定位找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不同地区根据各自地理地貌和农业资源特点,形成了山区型、丘陵型、平原型、沿海型、黄河三角洲型、湖区水乡型和城郊型等多种各具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这些模式不仅具有循环性、多功能性、高效性和生态环保性等功效,而且能够促进农业的标准化、产业化、节能化和新能源化,以及有利于农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链延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资源优化和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山东省开创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及其积累的宝贵经验,对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生态农业也具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主导产业链条过短,龙头企业竞争力较弱且带动力和辐射面有限,产业基地规模小且生产标准化级别较低而无法显现产业基地优势,市场体系发展不平衡,是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因此,对这些问题,必须从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拉长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和培育龙头企业集群化,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优化产品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基地建设实现"四化",重点发展不同模式的农业产业集群,完善市场体系等方面加以解决,以推动库区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综合标准化方法的应用在我国逐渐成熟,为农业标准化的深入发展开辟了道路。目前,有一种有效方法被使用在农业领域叫农业综合标准化。本研究通过探索农业综合标准化,建设实施完善的农业综合标准化体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农业综合标准化。通过实施这个方法提高并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增加农业收益、提高农民收入、改变农村现状,期望未来农业综合标准化的建设能被更好地推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被视为继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其结果诞生了农业产业化一体组织。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是"一种能够给有关主体带来制度净收益的新兴交易方式",即能够使市场各方受益,尤其能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这种理论依据奠定了农业产业化政策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的基本思路。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着非常尴尬的两个难题。  相似文献   

12.
该文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关问题,紧密联系安徽实际,针对目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方面存在的农产品质量、适度经营规模发展、科技支撑薄弱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1)调整结构,实现高品质农产品供给;(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经营;(3)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要承担更重要的责任,重点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以适应当前安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顺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服务体系。一是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服务体系;二是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农业产业化信息服务化体系;三是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标准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现产业化目标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标准化、检测认证体系三个关键问题,指出它们在实现产业化目标中的重要性,分析实现产业化目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要求,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科技计划项目顺利实现产业化目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陈丽琴 《青海科技》2007,14(6):77-79
本文以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的标准体系为实例,结合当前"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工作的开展,探讨了在企业内建立、实施标准体系以及完成自我评价等问题,重点阐述了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并对本公司企业标准体系的应用实践与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家庭农场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的法律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当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适时建立并完善家庭农场生态农业相关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建立家庭农场主体法律制度、改革现行农地流转法律制度可以促进生态农业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形成;建立适应家庭农场发展要求的农产品认证法律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家庭农场生态农产品的市场信任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家庭农场生态农产品C2C交易的发展可以为家庭农场生态农产品交易的活跃提供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余为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15-16
思考了湖北茶叶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少、投入少、设施差、管理水平低、品牌多名牌少等问题,提出了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湖北名茶的思路,即创新经营理念,树立品牌意识;实施生态战略,建设绿色茶园;实现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加强政府引导,打造产业龙头;整合品牌资源,培育精品名牌;塑造品牌文化,提升品牌价值;注重广告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创新营销体系,拓宽营销网络。  相似文献   

18.
走近秦岭北麓的生态资源大区西安市长安区,满眼都是绿色,满目都是收获。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绿色产业基地,数十个走俏市场的特色农业品牌绚烂夺目,成为有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名片。如何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城市消费市场,做好"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大蛋糕"?纵览长安都市农业发展壮大的轨迹,产业化、规模化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长安区坚持用现代农业的新标准,全力打造都市化、特色化优势农业的新板块。目前已形成了西部蔬菜、南部杂果、中部花卉、东部瓜果等具有集中效应的优势产业带。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已经进入一个发展的平台期,企业+基地+农户已成为主要的运行模式。但由于在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方面存在着欠缺,使得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如果要进一步深入发展,就必须在机制和体制等方面有所突破。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发挥作用,推动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总体思路 根据方案的整体规划,我国农业物联网按照"统一规划、系统设计、领域侧重、统分结合、整体推进、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组织实施.遵从"先集中规划后分区试验,先集中建平台后组装集成,先试点试验、积累经验后推广应用"的指导思想分步推进实施.在系统规划设计的同时,支持天津、上海和安徽根据各自经济、社会及农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分别以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和农业电子商务推进、大田粮食作物生产监测为重点领域开展试验示范,力图探索形成农业物联网可看、可用、可持续的推广应用模式,逐步构建农业物联网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应用体系、标准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分阶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