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新征程的基本目标。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复杂及体系化特征,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目标指向是和谐、协同、引领,产教关系在现代化建设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挑战,表现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和体系结构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契合性困境,专业结构与现代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和谐性困境,人才素质结构与现代产业革命及科技创新的协和性困境,产业企业参与职教办学与高等职业院校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困境。构建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应推进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着力建设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资源供给体系、专业建设运行体系、产教协同育人体系、多元办学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张君斐 《职教论坛》2002,(10):16-17
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已成为各界的共识,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能真正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作用,则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以教育发展为主题,以教育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出发点,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念,并重新认识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高教性,职业教育性和技术教育的高层次性,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用人部门的需要和评价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首要标准,以实现培…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的缺失及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内在表现为高深学问的传授、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层次和高规格,外在表现为较高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度。其缺失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与战略方针的错位,自身体系不完备,社会认同度不高。中西方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有限理性的政策指导思想和自身建设的不足是造成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缺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关于发展西部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是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增长点。本文对西部大开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构建新的教学体系等进行了讨论,认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西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专门人才,提高西部人民群众整体文化水平和素质。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两课”教学具有其特殊性,我们必须结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际,突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以重大时事为契机,丰富课堂教学,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两课”教学规律,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注意教育的情感性和诚信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高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原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倡导终身学习的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职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为了实现教育之所以为教育的目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通识教育。在设置高职通识教育课程时。“适切性”、“历史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等是要注意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要有怎样的本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主持人:学界人士一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它既有高等性,又有职业性;它不是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专科层次或低层次。这是不是主要因为二者培养人才的目标和规格不同而决定的?刘春生:首先,我对贵刊选择“高等职业教育要有怎样的本科生”这样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来进行探讨表示赞赏。同时,我也有兴趣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一些想法。你说得很对,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它既有高等性,又有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层次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  相似文献   

8.
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冀生 《高教探索》2002,(2):24-26,29
本文分析了高等科学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异同,认为,“职业本位”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地方性,有特色,高水平,综合性。  相似文献   

9.
张淑霞在《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第4期撰文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作者对西部大开发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构建新的教学体系等进行了讨论,认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西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专门人才,提高西部人民群众整体文化水平和素养。发展西部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科研方向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科研方向的特殊性,既要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性、技能性特点的教研方向,又要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学科性、学术性的科研特点。教学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科研主要内容,技术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科研的核心和重点,学术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科研的辅助内容。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忽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特征的认识,将使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质量出现问题。因此,要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和类型,从高等教育的高等性认识高职英语教学,在突出高职英语教学特点的同时,重视其高等性,才能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升学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是社会职业知识化的结果,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以社会职业结构为背景谋求个人职业的发展,这种职业定向性特征决定了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差异性,而普通高等教育那种单一标准导向的升学模式,显然不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 一、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升学新模式的必要性 1.高等教育的升学模式要与其教育类型相适应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类型需求不断拓展的产物,它主要侧重于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三校生”的入学考试,采用的是由地方政府单独考试、单独录取,文化课与职…  相似文献   

13.
高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桂华 《继续教育》2007,21(12):47-49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和强调学科性的本科教育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性(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今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走向:引导学校正确定位,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力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3):37-38
分析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常见的几种课程模式,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等方面,提出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和平民性。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入学机会公平为基础,以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为动力,以教育质量公平为手段,以社会认可和接纳为终极追求,实施统筹化协调策略、多元化评价策略等,努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和谐、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探访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理论原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指它本身必然具有的并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面貌和发展,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特有的特征、特性,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质的规定性。这种质的规定性理论原点是教育性与职业性,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最一般的本质属性。高等性、技能性、应用性、人文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类的特殊属性。至于实践性、大众性、社会性、就业性、适应性、多样性、导向性、产业性、中介性等,则是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派生出来的从属属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基础,借鉴已有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成果,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以终身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实现高职教育的高层次性和职业性为目标,建立开放的高职教育师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卑斯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政府的投入和有效的管理机制,保证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相适应及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卑斯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综合性,就业型和高档化的显著特色和学校教育为主,校企联办,社会参与的立体型办学模式,使职业技术教育在卑斯省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卑斯省的模式是加拿大大部分省份的普遍模式,对于办好我们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培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环节,高等职业教育的培训是围绕高技能链条式培训。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的实现需要培训为特点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技能性的保证依赖于培训模式;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紧迫性要求以培训为主体的新教育模式;生源薄弱的文化素质决定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应该是培训模式;社会环境为培训模式为主体进入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