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占有是现代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对占有的事实状态的立法保护是物权法定纷止争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由于我国民事立法的滞后,对占有制度的研究一直处于理论讨论状态。2007年3月16日公布的《物权法》第一次规定了占有制度,本文结合《物权法》的立法探讨了我国占有制度的特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占有是现代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对占有的事实状态的立法保护是物权法定纷止争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由于我国民事立法的滞后,对占有制度的研究一直处于理论讨论状态.2007年3月16日公布的《物权法》第一次规定了占有制度,本文结合《物权法》的立法探讨了我国占有制度的特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正明  郭宾 《今日科苑》2010,(2):150-150
我国新制定的《物权法》将占有制度单独分编,与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并举,形成了我国的物权法体系。事实上,将占有制度作为一编单独规定,一方面,体现了占有制度在物权法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它是时效取得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前提。我国《物权法》将其单独规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物权立法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占有制度在我国的物权立法中仅占五条的篇幅,许多诸如时效取得制度并未规定。这不得不说是我国物权立法的一大缺憾。本文以物权法原理为基点,浅析我国《物权法》中的占有制度,指出占有作为一种权利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并简要评价之。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的颁布使我们进入一个物权保护的新时代,对土地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物权法》立法中,土地物权制度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本文从《物权法》与土地管理的关系入手,在明确土地征收法定补偿范围、确立不动产的统一登记制度、使土地权利制度进一步完善、加强对土地市场的有力监管和推动土地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五个方面,阐述了《物权法》对土地管理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郁志晨 《科教文汇》2008,(24):208-209
应收账款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而应收账款质押也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融资的一条重要渠道。《物权法》首次将应收账款质押纳入到我国法律体系中,这是我国在担保物权方面的重大突破,为实践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然而,《物权法》仅有两条专门规定,而且我国的公示制度还不够完善,难以处理应收账款质押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从应收账款的国内外立法制度出发,在对应收账款质押的概念、性质和风险等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并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祝庆梦 《科技广场》2007,(2):240-242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尚未建立完整的善意取得制度,这无疑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大缺陷。为完善民法物权制度,顺应世界民法发展潮流,我国需要建立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为制定未来的中国物权法作理论准备,已成为民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国将要制定的物权法中,应该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财产法律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破解"拆迁难"提供了法律武器,本文对《物权法》后的拆迁应遵循的原则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不动产登记制度作为物权法中的重要制度,在不动产物权变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拟通过对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并结合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和理论,对如何完善我国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取得实效是大陆法系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使民事主体长期对物的占有状态得到法律认可,解决法律关系的不确定性。但在我国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取得时效制度一直未被予以立法认可。对于此学界也争议颇多。  相似文献   

10.
申超 《科教文汇》2008,(23):207-207
取得实效是大陆法系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使民事主体长期对物的占有状态得到法律认可,解决法律关系的不确定性。但在我国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取得时效制度一直来被予以立法认可。对于此学界也争议颇多。  相似文献   

11.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不动产物权法的基本制度,本文基于对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现状的考察和分析,对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进行立法思考,以求为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设立和完善探寻出可行之途。  相似文献   

12.
李红军  刘德玉 《科教文汇》2008,(30):202-203
本文以德国民法典和法国民法典关于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作为制度背景和出发点,分析比较其关于债权重复转让的法律规定,认为债权重复转让实际上是不能发生的,出让人再次转让债权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他人的债权,但由于债权转让涉及债务人的利益和第三人利益,为作例外,延伸出了“对债务人”的通知制度。在此基础上,本文立足于我国《物权法》和《合同法》的现有规定,对我国现行制度背景下债权重复转让的性质及其贯彻进行了分析和检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在全国范围内房屋拆迁工作中,被拆迁人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情况日趋严重。从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制度的缺陷、政府角色的错位、被拆迁人自我保护力度不够等方面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提出应依据《物权法》完善我国房屋拆迁立法、建立拆迁担保制度、规范政府行为、建立被拆迁人委员会等途径对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4.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活动的动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善意取得理论中,该制度只适用于动产而不适用于不动产。而我国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第106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同时它将作为物权法制度的一个特色载入历史,并对我国以后要制定的民法典中关于不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武文婷 《金秋科苑》2011,(10):160-161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活动的动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善意取得理论中,该制度只适用于动产而不适用于不动产。而我国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第106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同时它将作为物权法制度的一个特色载入历史,并对我国以后要制定的民法典中关于不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产权登记是所有人对房地产的确权行为,是保护房地产所有人权益的一项制度。自《中国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实施以来,我国产权制度不断完善,对房地产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讨论了近些年来房地产产权制度的改革方案,同时对未来的改革方向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不动产登记立法建立了制度框架,但具体程序还需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应制定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机关;淡化登记机关的行政管理职能,注重登记的私法属性,减少登记的公权力对私权利的干预,确立登记保护交易安全的个人目标;明确不动产登记的效力,确立登记簿的公示、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乔丽 《科学与管理》2008,(4):99-100
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是物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国物权立法的重要内容。本文就针对其中两个主要的问题即不动产立法不完善以及不动产物权登记机关混乱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应收账款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而应收账款质押也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融资的一条重要渠道.<物权法>首次将应收账款质押纳入到我国法律体系中,这是我国在担保物权方面的重大突破,为实践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然而,<物权法>仅有两条专门规定,而且我国的公示制度还不够完善,难以处理应收账款质押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从应收账款的国内外立法制度出发,在对应收账款质押的概念、性质和风险等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并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郭宜泉 《中国科技信息》2007,(20):176-176,179
历经13年的立法酝酿和广泛的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终于在2007年5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将于2007年10月1日施行。《物权法》作为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将对百姓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针对《物权法》涉及城市规划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何与城市规划管理进行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