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近50年来的降水、径流和泥沙等方面资料,对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沙空间分布特性及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具有明显的水沙异源特性;在时间分布上,水沙输送主要集中于降水量较大的汛期,年内分布相对集中;同时水沙年际变化较大,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并且不同时段水沙匹配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2.
根据1950—2014年黄河流域水沙数据,花园口站以上流域降水量,下游河道冲淤量以及水库冲淤量和工农业引沙量,对黄河流域输沙量变化和下游河道冲淤响应进行了分析,估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50年以来黄河流域输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这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气候变化对输沙量减少的影响占25%,人类活动的影响占75%。1950年以来下游河道经历了淤积—冲刷的交替变化,在仅考虑水沙条件下,当花园口站含沙量小于17.17kg/m3时,下游河道主要表现为冲刷,当含沙量大于17.17kg/m3时,下游河道主要表现为冲刷,当含沙量大于17.17kg/m3时,下游河道主要表现为淤积。  相似文献   

3.
"调水调沙"治黄思想的由来 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治黄实践的不断深入,"上拦下排"的治黄方针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治黄专家认识到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重要影响.首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著名水利专家王化云和他的同事们,在此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调水调沙"的治黄思想.其具体设想就是在黄河上修建一系列大型水库,实行统一调度,对水沙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变水沙不平衡为水沙相适应,更好地排洪、排沙入海,减轻下游河道的淤积,甚至达到不淤.  相似文献   

4.
在水文测验中,通过误差试验分析可以掌握测站水力因素特性和规律,及时调整测验方案,提高测验精度,分析影响河段水沙不平衡因素。此项工作人工计算与分析,计算烦琐,工作量大,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非常必要。为此,笔者研究开发了一套适合水文测站进行流量及泥沙误差试验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软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福建省第十四届大运会女子篮球赛非专业组运动员的临场心理障碍问卷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影响运动员的临场心理障碍主要分为:赛前影响因素、赛中影响因素、外界环境影响因素和运动员身体状况因素等.本课题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调控方法,旨在减少临场心理障碍对运动员的影响,帮助大学女子篮球队员在比赛中克服心理障碍,充分发挥竞技能力,以取得佳绩.  相似文献   

6.
心理韧性作为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机制,受社会、学校、就业环境及人际关系等影响,其提升策略应注重发掘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保护性因素,减少危险性因素的负面影响.文章从社会环境、就业环境、学校环境和人际关系等不同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因素,提出了通过职业意识教育、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引入导师制、调动社会支持等途径,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7.
化学反应进程是指反应的速率、反应方向、反应进行的程度等。对于反应进程的影响因素,学习中往往只注重于速率因素,而速率影响因素又局限于反应物本身结构及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催化剂等。而实际上,随反应进行,反应物自身浓度减少、反应伴随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反应本身产物、物质水解产生的酸、碱性都会成为影响化学反应进程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汉江下游皇庄、沙洋、仙桃河段水沙量时有不平衡现象出现,水量时大时小,输沙量沿程增大。此现象已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此文的初步分析对于研究汉江下游皇沙仙段水沙不平衡现象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化学反应进程是指反应的速率、反应方向、反应进行的程度等.对于反应进程的影响因素,学习中往往只注重于速率因素,而速率影响因素又局限于反应物本身结构及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催化剂等.而实际上,随反应进行,反应物自身浓度减少、反应伴随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反应本身产物、物质水解产生的酸、碱性都会成为影响化学反应进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市场传闻的可信程度是影响传闻传递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减少传闻传递,就有必要分析影响市场传闻可信程度的因素.考虑到传闻信息在特定背景下从传递者到接收者的传递过程,影响市场传闻可信程度的因素,可从传递者、传闻的特征、接收者和传递背景等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渭河下游河势及水文状况的多年变化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分析认为三门峡水库的修建,使渭河水流变缓,挟沙能力降低,中游大量泥沙在渭河入黄河口大量堆积,造成潼关高程显著抬升,渭河水平面升高,这是渭河下游淤积严重的重要原因。洪水期渭河过流能力急剧减小,防洪能力十分严峻。通过资料分析表明,渭河各段淤积量与潼关高程呈现出一种线形相关规律,由此得出降低三门峡水库运行水位,从而降低潼关高程,减小渭河下游泥沙淤积,提高渭河过水能力,对渭河流域防洪减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原子力显微镜对水中颗粒物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渭河、金陵河、清姜河等河流中所采集的水样品中所含颗粒的状况进行扫描分析,为水质的判断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陕西关中段渭河水质评价及污染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6~2000年渭河流域陕西段11个监测断面的5年平均监测资料,采用分级评价法对渭河水污染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近年来渭河水体污染程度严重加剧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渭河污染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渭河流域,特别是下游频发的洪水,严重影响了陕西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结合该流域的洪灾情况,从地理学角度探讨了渭河流域下游洪水灾害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造成洪水频发,既有自然原因,如降水年内分配集中、径流含沙量高,又有人为因素,如三门峡水库的修筑和防洪体系脆弱.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渭北中部永寿县自然条件下小麦灌浆速度的实测,模拟得出了渭北小麦灌浆速度呈现单峰特征;干旱年灌浆速度增长快,一般正常年灌浆期长、千粒重大;渭北灌浆期干旱的主要影响是灌浆期时长。揭示了渭北小麦灌浆速度规律及其干旱的胁迫效应,为促进渭北小麦稳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渭河与一级支流千河交汇处的河势复杂性特点,就其河堤堤顶高程、抗冲护坡护底设计与河堤施工方法进行了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综合考证出汉唐渭河三桥的位置,并以其与今天的渭河河道相对比,探讨了历史时期西安咸阳间渭水河道北移的时空特征。结论认为除汉西渭桥处的渭河基本没有侧蚀变动外,中渭桥、东渭桥两地的渭河都向北移动了较大距离,中渭桥处汉末至今1808年间渭河向北移动了3630米,平均每年北移2米左右;东渭桥处唐末至今1118年间渭河北移了2600余米,平均每年北移2.3米有余。影响渭河发生侧蚀北移的原因主要为新构造地质运动、水文特点与两岸土质等自然环境要素,而人为活动也起到了不应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渭河防洪问题关系到我省关中地区防洪安全,防洪工程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密切关注,然而渭河防洪工程建设依然存在较多问题,直接影响防洪工程的建设及防洪效益发挥。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分析渭河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以期强化我省渭河防洪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防洪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选取不同的水质指标和样本,分别对甘肃省天水市境内渭河水质进行因子分析,给出每个样本的水质类别,并通过对结果分析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从而使人们在选取指标和样本时,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把因子分析方法更好地用于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