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用预设的表达者与释话者通过明示推理原则生成和理解语用预设并在结构层面上体现.通过有意识地引导间接释话者(此处指听力学习者)从语用预设的说话者(包含表达者和直接释话者)明示的语音语调、词汇、句法和语篇,推理并预测隐含的说话者的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得出隐含结论,从而理解说话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在回顾前期对大、中学听力教学衔接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听力学习者通过关注语用预设在结构层面上的表现,驭用明示推理的方式辅助学习,将听力理解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与,从而实现大、中学听力学习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2.
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语用预设在言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交际角色.语用预设不但与语境有关,而且与发话者有关,是发话者与语段的关系.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和解释预设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发话人所设置的语用预设都在他自己的认知语境范围内,但不一定在受话人的认知语境范围内;受话人所理解的语用预设都在他自己的认知语境范围内,但不一定在发话人的认知语境范围内.特殊会话隐涵是发话人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或意图,语用预设是发话人对他的说话语境和受话人的认知语境的一种假定,是实施其言语行为所必须满足的适切条件;分析、推导特殊会话隐涵必须借助上下文语境,而分析、推导语用预设有时不必借助上下文语境.从发话人表达的视角看,语用预设与特殊会话隐涵都属于话语的意外之意,都是根据一定的语用规则从话语中分析、推导出来的,二者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从受话人理解的视角看,二者的关系本质上是认知语境与认知目标的关系.从发话人生成话语的视角讲,语用预设决定着信息焦点的确定;从受话人理解话语的视角看,话语的信息焦点的确认决定着他对话语语用预设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与言外之意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言语交际中,发话者有时候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含在字面意义里,以言外之意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受话者常常又不能准确理解言外之意。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发话者没有提供恰当的明示信息,另一方面在于受话者没有联系到最佳语境。  相似文献   

5.
语境与语用预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用预设涉及到言语交际中人的因素和语境的因素,是发话人的预设。语用预设以句子意义和结构为基础,只有结合语境才能推导出来。  相似文献   

6.
听力理解中言语信息差的调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信息差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言语交际中不可避免。本文选取了听力理解这一特殊的言语传输领域,通过分析和探讨听力理解中言语信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听力教学中信息差调控的若干策略,包括:加强语音教学,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增加真实听力材料的输入,增强学习者对外语语音信息的敏感性;运用自上而下听力理解模式,弥补自下而上模式的不足,有效调控信息差;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以促进外语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关于听力教学中言语信息差调控策略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差是言语交际中一种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由于听力理解活动本身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更易产生信息差。作为《听力理解中言语信息差的调控策略》一文的后续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来探讨笔者提出的听力理解中言语信息差的调控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篇章作为发话者与受话者通过篇章文本进行的有意图、有结构、有效应的言语行为活动,篇章结构的形成是发话者对特定受话者接受心理的适应。根据受话者在理解篇章时的两种心理需求:“获取信息的心理需求”,“建立图式的心理需求”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两种篇章结构:“信息整合结构”,“图式建构结构”。  相似文献   

9.
从语用的角度探讨和分析英语广告语言中的语境、预设、言语行为和会话含义,发现广告商往往将要传递的信息隐藏在广告语的预设中,通过预设来发布产品信息、推介产品。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广告语篇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广告语篇的言语功能,促进人们对广告的理解和欣赏,从而达到广告促销产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的听力学专业是为适应我国六千万听力障碍者的需要于新世纪在我国高校开设的一门新专业。我校经过对社会需要的细致调查和省内外专家的反复论证,在全国率先申报了听力学专业(本科)。2002年经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批准,本专业正式成为全国首家目录外新增专业——听力学本科专业,2006年5月听力与言语科学系更名为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