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老人与海》是美国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通过对这两部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首先对《鲁滨逊漂流记》与《老人与海》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从主人公形象刻画手法、英美海洋文化底蕴、主题深化创设的情境这三个方面对这两部作品的文化意象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与《安娜·卡列尼娜》从比较文学角度来看 ,存在着历史类型学的相似。尽管两部作品产生先后差距有一世纪之久 ,但在文学的内在结构上 ,却显现出共同的诗学特征。本文试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藉类型学的研究方法 ,得以客观揭示曹雪芹和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共通之处 ,并探寻他们的文学作品在相似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相似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3.
《圣经》为一部世界公认的哲学巨著,其蕴含着丰富、深邃的内涵。《圣经》同时也是一般对希伯来人历史进行记录的史书。在文学发展的道路上,英美文学的发生深受《圣经》的影响,其成为众多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素材,英美文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曹安然 《林区教学》2014,(10):34-35
《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都是描写男女婚恋题材的文学作品,它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由于两部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与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导致了两部同为婚恋题材的小说所表达出的婚恋观有所不同。鉴于此,对两部作品体现出的不同婚恋观进行分析,以期能为读者深入了解此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傲慢与偏见》与《小妇人》这两部产生于不同国度的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都以19世纪英美中产阶级生活为题材,具有较大的可比性。从比较文学的主题学出发,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分析两部作品的主题,发现两部作品的相同主题所表现出的不同地域人类文化的类同与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回首20世纪,《紫颜色》与《宠儿》都是轰动美国文坛的经典之作。两位同样成长于20世纪60年的黑人女作家,都分别因这两部作品获得了普利策奖。尽管两位作家及其作品之间有颇多相似之处,但对于两位作家及这两部作品却鲜有人进行比较。本文将在文化寻根意识、对宗教的态度,以及颜色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对两部小说进行相似性的比较研究,进而找到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很早就随着中日两国间的人员往来传播到日本,在日本也变得广为人知,影响到诸多日本作家的创作。日本近代文豪芥川龙之介的部分作品,就深深受到我国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影响,小说《河童》便是其中的代表。本文将通过分析《河童》与《桃花源记》两部作品内容的相似之处,结合作者的身平经历,探究《桃花源记》对《河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宗教经典,是西方国家最为人熟知、流传范围最广、阅读人数最多的一部书,是西方社会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部宗教读物,其中更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鉴于《圣经》的强大影响力,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都融入和借鉴了《圣经》中的元素。本文就《圣经》元素在英美文学创作中的体现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与明传奇,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两大高峰,在戏曲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实甫的《破窑记》杂剧和明代无名氏《彩楼记》传奇是元杂剧和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同题材戏曲作品,这两部剧作从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原因与剧作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魔戒》与《西游记》分别为西方和中国的文学巨著,前人已从不同角度分别对这两部作品进行过大量研究,如宗教、接受美学、翻译、交际以及主人翁分析等;也有论者从哲学和文化角度将两部作品一起分析。但至今未有作品从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视角来比较这两部作品,因此,本文从霍夫斯泰德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维度,比较分析《魔戒》和《西游记》中体现出的文化现象,探讨其中的文化差异与差异根源。  相似文献   

11.
《祝福》和《活着》基本情节和写法有些相似,但创作时代的不同使得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观念、作品风貌和阅读效果大不相同。这一差异体现了文学由政治视角向文化、艺术、哲学视角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昭明文选》和《文心雕龙》都对文体加以分类,特别重视诗和赋两种文体。但它们是两部性质不同的书,对文学分类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文心雕龙》作为一部理论著作,重在研究和阐述各类文体的历史发展及创作特征;而《昭明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选本,重点在选出各类文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性作品。前者偏重于从文学理论方面去研究文体的类别,而后者则偏重于从文学创作角度区别不同文体。前者以理论为标准,不论作品好坏,只要有理论上的意义,就需要提出来讨论;后者以创作为标准,选出优秀作品,有些文类没有好作品,则可以不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深入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飘》和《根》这三部文学作品中的黑人形象,探讨形成原因及其艺术价值,并指出这些黑人形象是沿着"之"字形的道路延伸、发展的,即《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人的文学形象揭露了奴隶制的野蛮残暴,而《飘》却表达出了对被打倒的奴隶主的无限同情,《根》中黑人的文学形象又再一次揭露和控诉了奴隶制。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与《安娜.卡列尼娜》从比较学角度来看,存在着历史类型学的相似,尽管两部作品产生先后差距有一世纪之久,但在学的内在结构上,却显现出共同的诗学特征,本试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籍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得以客观揭示曹雪芹和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共通之处,并探寻他们的学作品在相似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相似的学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圣经》不仅是一部具有非常深邃内涵的哲学巨著,也是一部记录希伯来人历史的史书。《圣经》对于英美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成为了最基本的素材宝库,为英美文学作品的创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本文对《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黑暗的心》和《年轻的古德曼&;#183;布朗》分别是英美文学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这两部由不同国籍的作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尽管叙述方式不同,却有着相同的以旅程模式为中心的情节结构,相同的二元对立式意象、象征结构,都以历史、宗教和神话为基础建立超相同的题材结构,最终可归结出相同的主题模式。  相似文献   

17.
范婷 《文教资料》2006,(14):27-28
作为中日两国的文学大师,沈从文、川端康成和他们笔下的两座“城”——《边城》和《古都》都是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学作品,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拟从故事题材、语言风格、写作意图和作品的地位价值四个方面对这两部东方文学的经典进行具体地平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点,使各自的特色和优点在对比中更加突显出来,作品的深层次价值也更能为人所认识。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学文化的源头可追溯至“两希”文明,《圣经》作为希伯来文明的宗教圣典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至深,西方现代派巨匠加缪的作品也不例外,他的短篇小说《不忠的女人》与《约翰福音》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设定上存在密切关联,表达了加缪对荒诞社会不遗余力的批判和对人性自由的热烈呼唤。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48):4-5
华裔文学能被美国主流文化所接受,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功不可没,在其处女作《女勇士》中运用了北朝诗歌《木兰诗》中"花木兰"这一形象,并将此故事进行了改写。然而,两部作品迥异的时代背景却赋予了木兰不同的性格特点,文化影响文学形象的塑造,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下对木兰形象的对比研究,总结出"木兰"在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在长期的冲突、磨合之后最终走向融合,从而为这个艺术形象增添了新的意义与内涵。  相似文献   

20.
刘嘉 《海外英语》2022,(8):200-201+204
乌托邦思想的萌芽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人类构造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政治模式。人类在现代社会的危机感与焦虑意识又产生了反乌托邦小说,尤其以乔治·奥威尔的《1984》最为典型。尽管乌托邦和反乌托邦是两种不同的文学类型,但如果将《理想国》和《1984》放在乌托邦文学这一维度相比,它们在国家统治方式、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方面有众多相似点。文章将以《理想国》和《1984》为分析对象,从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角度来比较这两部作品的相似性并从中找出它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