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分析“小人物”形象时,人们通常习惯从道德伦理角度对其善良性格、顺存行为、忍让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对其不幸遭遇给予深切同情。这是文本解读上的一种偏失,有悖于作者的创作初衰。结合“小人物”形象出现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小人物”形象重新进行审视,可以发现,“小人物”形象是奴性的化身.是幻想的典型。这种时代转型期的逆社会现象,直接造成“小人物”崇尚权势、丧失自我的心态,致使其生命意义黯然失色。“小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的同情。但更多地倾注了作者对其劣根性含蓄而深沉的抨击,其目的在于“揭出病根,引起疗救”。  相似文献   

2.
“多余人”是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青年贵族形象。“小人物”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底层被欺凌着典型形象。“多余人”与“小人物”形象同出一脉,他们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有什么典型意义呢?我从作者作品及人物方面同大家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俄国文学史上,《驿站长》第一次塑造了一个“小人物”形象,一个生活在社会下层诚惶诚恐的驿站长老头,并给予“小人物”深刻的同情,驿站长是阶级压迫的牺牲品,反映了现实森严等级制度下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高尔基说:“我们有充分理由说:俄国文学的现实主义适于普希金,就是有他的《驿站长》.”  相似文献   

4.
杨莉  随桂月 《天中学刊》2001,16(4):50-53
废明小说创伤的人物、艺术特色深受契诃夫的影响,尤其是其笔下“小人物”的塑造更是和契诃夫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二人都通过对乡村、城镇大量平凡小事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的批“小人物”形象,鞭挞了俄罗斯民族和我们民族中虚伪、敷衍、自私的习惯惰力,以寄托内心的深切悲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三国演义》中非主流地位的小人物——张松的形象的分析,揭示其“卖主求荣”的价值观选择,并从历史和文学两个角度阐述这一选择的重要价值.最终使读者切身感受作者对于如流星飞逝而过的小人物的匠心独运,深刻领悟这部英雄史诗巨著的伟大魅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梳理了教育学研究传统中四种主要的“人的形象”——“能力人”、“理性人”、“抽象人”、“部分人”,概述了他们的主要特征,并对他们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进行了深入批判。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重构教育学研究中“人的形象”的问题,并就“权利人”、“经验人”、“具体人”和“整体人”的形象进行了扼要介绍和分析,希望为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人性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艺术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技艺也必将衰竭。”忻东旺在他短暂的一生里创作出了大量的“小人物”作品,并且他的作品大多都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精神面貌的刻画来支撑着整个画面的,“小人物”精神同时也是一种化悲痛为动力的精神力量。在创作的道路上,忻东旺没有放弃自己,他通过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愿望,而他作品里传达出的这种永不放弃的“小人物”精神在当今社会也是极为重要的。文章在对忻东旺绘画作品中“小人物”精神的产生与体现进行细致分析之后,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希望忻东旺绘画中的“小人物”精神能得到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学术界多年来有关19 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的众多争议, 并从19 世纪的文化视野出发, 以辩证的态度对“多余人”的典型性问题、悲剧原因、历史功过等进行了多层次多方面的探讨, 阐明“多余人”是俄罗斯新旧文化交替的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9.
张颐武 《留学生》2012,(12):23-23
“后小资”,其实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所指称的“小资”的延续和扩张。他们有相当的文化水平,通过互联网已经见多识广,却又不是“高雅”的文艺青年,同时有在现实中成长不足的苦闷和压抑感,也有朦胧的期望和随时变化的情绪和感觉,有和当年的“小资”相似的情绪和趣味,却远远比当年的小资人数众多。他们是社会中似乎让人感到尚且无足轻重的“小字辈”和“小人物”,  相似文献   

10.
众多的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共同塑造了“多余人”、“小人物”、“新人”三大独特的系列形象,成为俄国文学的奇观,显示了俄国文学的实绩,反映了俄国文学的特点,也为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夺目的光彩.一论述“多余人”形象,我们首先要提及的是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1)中的男主人公奥涅金.他被公认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这个彼得堡上流社会的公子哥儿,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多余人”形象带着俄国社会19世纪的时代烙印而产生。赫尔岑对多余人形象特征的概括已经被诸多研究者认可并接受。之前的许多研究关注的“多余人”是从奥涅金这一成熟的典型开始的。试图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普希金之前的两部长诗《高加索的俘虏》和《茨冈》进行研读,探寻多余人形象的萌生与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契诃夫因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而著名。“小人物”的题材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两大主题之一(另一题材是“多余人”形象)。在契诃夫之前,普希金《驿站长》,果戈理《外套》都曾经塑造过“小人物”的形象,虽然写得很成功,但毕竟只是少数的篇什。契诃夫则是全身心地去关注“小人物”,并把反映“小人物”的命运作为自己的主要创作题材。表面上看,契诃夫似乎写的是生活小事,实际上却表现了“小人物”的痛苦生活,嘲讽了他们卑微的奴才心理。《万卡》、《苦恼》、《一个官员之死》等就是契诃夫“小人物”系列小说中的著名篇章。  相似文献   

13.
钱锺书先生在英国牛津大学期间完成的学位论文《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学界一直很少有人论及。该论文重点探讨了17至18世纪英国的各式文献中对于“中国”的特定解读与想像性塑造,以此清晰地描画出了“中国形象”在17、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演进”历程。此项研究不仅深刻地揭示出了这个时期英国的“中国热”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意味,而且也开创了中国学者在“异国形象”研究范畴的先河,其在钱锺书先生的学术历程中有着极为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钱锺书先生在英国牛津大学期间完成的学位论文《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学界一直很少有人论及。该论文重点探讨了17至18世纪英国的各式文献中对于“中国”的特定解读与想像性塑造,以此清晰地描画出了“中国形象”在17、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演进”历程。此项研究不仅深刻地揭示出了这个时期英国的“中国热”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意味,而且也开创了中国学者在“异国形象”研究范畴的先河,其在钱锺书先生的学术历程中有着极为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姚纳是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的"小人物",将这两个典型的"小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鲁迅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写更为详尽,对旧时代的批判更为深刻,更为尖锐。  相似文献   

16.
明媚  林泉 《留学生》2013,(8):8-10
电影《中国合伙人》火了,因为它讲述了一个也很火的关于“土鳖”“海归”和“愤青”三个人也代表了三类人,一起创业的故事。《中国合伙人》的英文译名为《AmericandreamsinChina》,意为“中国的美国梦”。虽然是以“美国梦”为背景,但影片实际讲述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30多年间大变革背景下,三个小人物为改变自身命运,艰苦创业,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力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紧扣文本,对契柯夫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形象别里科夫进行重新认识。文章从小说结构入手,论述了别里科夫形象的普遍性,否定了别里科夫是旧制度的卫道士和帮凶之说,指出别里科夫不过是沙皇专制制度下被扭曲了的奴性十足的“小人物”。文章还论述了“套中人”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巨大危害以及契诃夫创作《套中人》、塑造别里科夫形象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欧洲文学的人物画廊中,为数众多的流浪汉形象,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艺术群体。荷马史诗,特别是其中的《奥德修纪》,最先为读者展现了别具艺术光彩的流浪汉形象。在16世纪中叶西班牙流浪汉小说诞生以后,流浪汉形象更是络绎不绝地出现在许多欧洲作家的笔下,几百年之间一直保持着他们的阵势和特色。与此同时,一些欧洲  相似文献   

19.
在欧洲文学的人物画廊中,为数众多的流浪汉形象,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艺术群体。荷马史诗,特别是其中的《奥德修纪》,最先为读者展现了别具艺术光彩的流浪汉形象~①。在16世纪中叶西班牙流浪汉小说诞生以后,流浪汉形象更是络绎不绝地出现在许多欧洲作家的笔下,几百年之间一直保持着他们的阵势和特色。与此同时,一些欧洲作家还匠心独运地塑造了大量的流浪女人形象,她们和流浪汉一样,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而且表现出欧洲作家鲜明的创作倾向及其观照现实人生的独特视角。本文所论述的,主要是18和19世纪欧洲作家笔…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剧烈变动、传统步步解体的时代,往往会产生一些站在两个社会或两个时代边缘的痛苦心灵,继法国文学中的“世纪儿”形象、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我们发现美国文学中有独特的“逃避者”形象,《飘》中的卫希礼是其典型代表,他的形象特质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映现了南北战争时期南方传统文化精神的本质因素,而且集中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精神文化冲突,传达了变化万千的美国社会既蕴藏着无限生机同时又令人痛苦和困惑的时代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