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微信公众号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使用微信公众号对微信用户进行科普宣传和公众服务。博物馆在设计微信公众号时需预判其目标用户,统计数据分析用户需求,确定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目标,并通过钻研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新功能,搜索微信公众号可二次开发的新软件,收集微信公众号用户的使用感受和诉求,对账号进行不断修改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研究高校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数据,分析用户满意度影响因子,为改善用户体验,提高活跃度提供参考.构建一个综合模型,以高校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调查研究表明,高校微信公众号满意度影响因子有: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信息感知质量性和高校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同时,高校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意愿主要受到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与信息感知质量性三个因素的影响,而信息感知质量性发挥中介作用,联系和调节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探究微信用户从移动端到PC端的跨渠道使用行为影响因素,丰富多渠道环境下用户渠道扩展行为研究,为相关企业更好地发挥多渠道优势提升服务品质提供参考和建议。[研究设计/方法]通过日记研究追踪30位用户三天内不同渠道的微信使用情况,发现微信用户从移动端到PC端的跨渠道使用行为与使用情景和感知差异的关系;构建使用情景、感知差异、感知整体性以及使用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微信用户从移动端向PC端扩展的内在机理。[结论/发现]多渠道环境下,使用情景、感知差异和感知整体性都显著影响微信跨渠道使用,其中使用情景通过感知差异发挥作用,感知差异比感知整体性更为强烈,且性能差异和硬件差异是感知差异四个维度中影响力较强的两个。[创新/价值]同时从探索性角度和验证性角度对微信用户从移动渠道扩展到PC渠道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可为之后的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4.
微信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调研中国高校学生对微信图书馆的使用意愿,探索影响用户使用微信图书馆的因素,以期为微信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在技术接受模型、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以重庆大学微信图书馆用户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结论]社会影响和使用态度是影响用户使用微信图书馆的主要因素,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通过使用态度间接影响用户使用意愿,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但是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对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提出的服务改进建议,对于提升微信服务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今,微信已不再仅仅面向年轻群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加入到用户的行列.微信必然能够在某些角度满足老年用户的需求,契合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指导、以内容分析为手段、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老年群体对微信的使用需求、用户需求的满足情况,以及微信在满足老年用户需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引入关注用户互动体验和情感投入的用户契合理论,为提升图书馆微信服务水平和用户活跃度提供新的路径。[方法/过程]基于LDA对知乎社区中有关微信用户参与的回答文本进行分析,提取用户契合的特征词,并结合用户访谈对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用户契合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进而获取"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用户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得出,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用户契合的影响因素包括平台内容质量、平台系统质量、互动参与意识和用户感知价值,其中用户感知价值的影响最大,而平台系统质量并不对用户契合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学界对于微信公众号的研究中,老年人的研究样本占比很低。老龄化社会的严峻现实就在眼前,当微信及微信公众号的研究对象聚焦为老年人时,原有媒介理论的解释力和效度如何,值得探讨。本文运用技术采纳模型、权衡需求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重点研究老年人对新闻类微信公众号的采纳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最后得出结论: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流行度、权衡需求会积极影响老年人对新闻类微信公众号的采纳。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用户体验的层面出发,剖析用户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对微信小程序广告传播效果的作用程度,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UTAUT模型为理论基础,将内容绩效期望、广告激励、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感知风险、感知控制作为变量,通过对比小游戏激励式广告和小程序banner广告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建立了两种形式下微信小程序广告接受意愿模型。  相似文献   

9.
新论摘编     
<正>传统媒体微信运作六要诀1、运营者同理化。即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的运营者必须深刻理解用户的需求,能够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组织内容等。一般来讲,传统媒体应该高度重视年轻用户尤其是"90后"用户,最好的方式就是让"90后"来运营微信,因为他们天然的和用户之间没有代沟。2、打开靠标题。根据腾讯2014年底的数据统计,微信公众号  相似文献   

10.
邢变变 《档案与建设》2017,(11):8-11,35
文章以创新扩散理论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对档案微信从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试性、可观察性五个维度展开了评价性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档案微信的评价结果并不乐观、各维度中不同项目的评价结果有所差异、档案微信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的效果差强人意,在未来的发展中,档案微信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重视信息传播效果、加强对用户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微信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对于传统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平台,微信具有"受众广且集中、信息传播便捷、导览成本低廉"这三大优势。博物馆的微信平台将宣传员、讲解员、教师和联络员的身份集于一身。如何扬长避短,使微信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值得博物馆学界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用户对档案微信公众号的信息需求,探索用户信息需求背后的影响因素,使档案微信公众号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笔者结合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扎根理论和半结构化访谈法,采访了25名用户,借助Nvivo11软件完成三级编码工作,归纳分析出子范畴和主范畴,并构建了用户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根据分析结果显示,用户的信息需求呈现出个性化、专业化、多样性和新颖性的特征,并且归纳出用户信息素养、职业背景、兴趣爱好、档案情怀、个人追求、公众号质量以及宣传效果七大影响用户信息需求的因素,基于以上影响因素,向公众号的开发人员提出了四条具体的建议,希望为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徐延章 《青年记者》2016,(26):89-90
如今,移动互联网进入了注重用户体验的时代,用户从APP使用者转变为参与者,在智能手机交互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智能手机APP的设计从关注功能设置转向关注用户体验,从满足日常功能所需转向满足身心愉悦的精神需求.易观智库发布的2015年移动APP排行榜数据显示,微信以54507.5万月均活跃用户量位居榜首,QQ以40820.6万月均活跃用户量名列第二.①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用户通过微信、QQ实现了朋友之间的语言、文字、图形等的交流,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这些需求层次之间,真正体现用户需求的是用户之间的情感传播.微信、QQ正是抓住了情感传播这一关键点,满足了用户的多层次的需求,获得了用户的肯定.在注重用户体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有把握用户情感传播的需求,才能有效优化用户体验,智能手机APP交互艺术设计应把握情感传播这一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现阶段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质量,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并在用户感知的基础上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制定可行的评分细则作为用户对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打分的依据,最后得到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的得分情况,根据每个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得分情况,针对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 从用户感知的角度,构建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为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优化奠定基础。[方法/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构建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使用SPSS软件,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根据结果对假设模型进行修正,并对修正后的影响因素模型进行讨论。[结果/结论] 从用户感知角度全面综合分析微信公众平台上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构成,主要包括服务过程与系统运行、用户特征与费用、档案内容的内部特征、档案内容的外部特征和公众平台界面设计5个维度以及服务交互性等25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广告回避反应是广告主、媒体及研究者比较关注的话题。用户较少的广告回避反应意味着用户对广告内容较高的接受度,也意味着可以达到较好的广告效果,有助于建立用户、广告平台与广告主之间的和谐关系。在社交媒体时代,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回避反应的研究具有现实价值。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回避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青年群体使用微信朋友圈时广告认知回避最强,行为回避最弱;影响信息流广告回避的因素主要有以往的负面经验、微信作为广告媒介的可靠性、感知个性化、个人广告互动频率、感知目标障碍和广告怀疑主义,而隐私关注对广告回避不产生影响。这一研究结论对于改善信息流广告的内容、传播形式等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9,(10):36-45
随着微信好友数的增加以及微信对工作、生活的全面渗透,越来越多的用户对朋友圈产生了倦怠情绪,并主动减少朋友圈的使用。刘鲁川等学者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出微信倦怠及消极使用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炼出可能影响微信用户朋友圈中辍行为的因素,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使用SPSS23.0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长时间使用朋友圈后,微信用户的感知过载、隐私忧虑、上行社会比较及朋友圈倦怠的程度均大于中等水平(李克特5点量表);2.信息过载、社交过载、上行社会比较与朋友圈中辍行为呈负相关关系;3.隐私关注与朋友圈中辍行为无相关关系;4.朋友圈倦怠未在感知过载、上行社会比较与中辍行为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调查发现,农村用户与城市用户在微信使用时间,使用动机,信息内容与渠道选择偏好,内容整体质量评价和治理需求与策略上,与城市用户存在一定差异.农村用户的微信好友数量、信息发布数量、信息互动积极性均低于城市用户.农村用户微信使用动机上有更强的休闲娱乐特性,对微信整体质量和伦理法规遵守情况评价优于城市用户,但更倾向于需要加强微信治理.在治理策略上,农村用户更偏向于通过提高用户素质,而不是加强法律伦理约束和技术监控来治理微信.  相似文献   

19.
微信的火热发展,使其已成为近年来学者研究的热门领域。对微信崛起原因的分析,学界固然有很多,然而从使用与满足的角度看,学者多考察微信对用户社交需求的满足,而忽略微信对用户心理安全需求的满足。本文将对此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种信息技术运用于博物馆,产生了数字化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等概念。但在这一过程中,经常看到“技术导向”的建设思路导致与博物馆的功能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博物馆观众和管理人员的调研,结合国内外博物馆智慧化案例的分析,围绕“智慧博物馆”的功能需求和发展趋势,探讨如何通过“需求导向”引领和推动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形成了以“更透彻地感知、更全面地互联、更深入的智能”为建设目标,以智慧管理、智慧运行、智慧服务、智慧教育等四个维度为框架构建智慧型上海天文馆体系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