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史记》“所”字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中的“所”主要分为六类:结构助词、作为被动句标志的助词“所”、名词、数词、量词、假设连词,其中结构助词占绝大部分。结构助词“所”与动词或其短语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它具有名词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这类“的”字短语,是结构助词“的”用在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或短语后构成的。后面无中心语,其意义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语法作用与名词相当。  相似文献   

3.
“维”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字,它的用法很多。对《诗经》、《尚书》、《史记》等文学作品中“维”字使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维”字在上古汉语中用法的演变:用法渐趋多元化,从主要作助词发展到兼具助词、动词、名词等几种词性,词义也在逐渐增多,到西汉时其意义基本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4.
助词“の”在句中可以充当格助词、语气助词、形式名词。作为形式名词,它的作用是将各种表达形式体言化。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关于的字短语的表述是:“的字短语,可以带助词‘的’作名词的定语的各种词语,很多可以省去名词,构成的字短语,用来代替名词。”我认为这段话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可以带助词‘的’作名词的定语的各种词语,很多可省以去名词”,按照《提要》的下文,“各种词语”应指“名+的”的名,“代+的”的代,“动+的”的动,“形+的”的  相似文献   

6.
平定方言属于晋语区的大包片。平定方言中“棱”的用法多样,它可以用作助词,也可以重叠为“棱棱”,还可以与“圪”前缀构成名词“圪棱”,但其主要用法是助词。“棱”作为助词,可以单用,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着”,一般加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棱”还可以和“老”连在一起组成“棱老”,和“期”连在一起组成“棱期”,表示“……的时候”,通常用于一般将来时,表示即将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的、地、得”被认为是现代汉语中三个性质和作用不同的结构助词,它们在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概念被逐步明确,使用却一直随意且混乱。但其中“的”字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句中用“地、得”的地方常被写成“的”字。把这三个结构助词看成一个词。用“的”字甚至拼音字de表示是否具有可能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名助词“的”与“的”字短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名助词“的”的语法作用 名助词“的”是专指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的助词。这种由“的”和它前面的实词性词语构成的“的”字短语,在结构形式上,相当于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省略了中心语。“的”作为使整个语法单位名词化的标志,同前面的词语结合稳定,不能省去。 在意义上,它用对事物的修饰和限定来表示事物本身。它所指称的事物有较大的概括  相似文献   

9.
<正> 动词后附的“着”字是近代汉语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助词。自唐以来,它经历了一番曲折的发展过程。要弄清这个发展过程,需要全面地研究各个时期的语言材料。《儿女英雄传》是清人文康在一百多年前用当时的北京话写作的一部小说。全书五十九万字,助词“着”字在书中出现了三千多次。以这本书为根据,分析一下助词“着”在当  相似文献   

10.
新绛方言属河东方言绛州小片。普通话无将来时制助词,但新绛方言中的“家”字可作将来时制助词,其用在动词(动词短语)后表示将来时态,且和进行时态助词“着”过去时态助词“过”“了”整齐排列,形成新绛方言完备的时制系统。此外,新绛方言的“家”字受整个句子声调影响在疑问句后音变为“间”,祈使句后音变为“价”。这是一种共时现象,而非其他专家所说的历时现象。  相似文献   

11.
周娟 《现代语文》2006,(12):46-47
这类“的”字短语,是结构助词“的”用在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或短语后构成的。后面无中心语,其意义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语法作用与名词相当。  相似文献   

12.
通过总结作定语的“好好儿”的词性和量性特征,进一步剖析作定语的“好好儿”的定量量性特征和结构。研究表明:作定语的“好好儿”为状态形容词,其结构体现在“的”字隐现的规律性:当“好好儿”修饰的名词为集体名词时,“的”字不可缺少,格式为:“好好儿”+的+集体名词;当“好好儿”修饰的名词为非集体名词时,“的”字可隐可现,格式为“好好儿”+(的)+非集体名词。在“好好儿+的+NP”结构中,添加助词“的”能增强表达者的主观性强度;“好好儿+NP”结构既含有说话者对NP的肯定和赞同感,又隐含说话者“不愉快、不称心”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所”字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是名词,当“处所”讲;一是辅助性代词(有人称为助词),通常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使之成为名词性的偏正词组。两种用法之间有联系,后者是由前者虚化而来的。此外,还有一种“所”字,独立充当句子成  相似文献   

14.
新语法系统把词组改称短语,名称的改变引起意义上的改变:词组侧重于结构,短语侧重于性质与功能。“的”字结构在新语法中改称“的”字短语,它是一种应用广,情况复杂的特殊短语,它的形成是相当复杂的。从“的”字短语的组成方式看,它是“的”字和前面的名词、代词、动词和形容词或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构成的。它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构成方式: 一、省略“的”字后面的中心词,“的”字与前面的词语组成“的”字短语。结构助词“的”后面的中心词在前面已经出现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使句子简洁,就省略了这个中心词,结构助词“的”就与前面的修饰词语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的”字短语的这种形成方式又可细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分析讨论了“的”的语法化历程与语法化机制这两大问题:文章首先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的”的演变过程,指出结构助词“的”是由最初的指示代词“底”演变而来,其后又经历了从名词转化到虚化了的助词再转化到更加虚化了的语气词这个表义作用逐渐虚化的语法化过程。在分析研究“的”语法化历程后再着重分析总结出助词“的”的生成语法化诱因和机制,从而对其共时现象进行历时分析,指出它经过句法位置的变化,语义的变化,语音的变化等一系列过程,这些都是导致它的名词性表义作用逐渐虚化到只表语法功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李婷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6):26-28,32
“到”在安康方言中的用途十分广泛。本文根据“到”在安康市汉滨区方言不同句式中的不同用法,将其分为动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词三类,并分析了“到”字作为持续标记体的语法化过程以及共时历时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不能由的字词组的形成而推断字词组是带“”的定语隐去中心语的结果。虽然《诗经》等古籍中有几十个“”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但如“近祸”与“远(祸)”一类的例句极少。而从误义场观察,“”字后面通常能需要“中心语”。对《书》、《易》、《诗》的调查,也不能说明字词组如何形成。只有根据字词组的特殊的结构关系得出结论:“”是助词,结构助词,贯穿结构助词;凡能修饰名词的词语与“”结合,就形成字词组。它满足了语法和语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老残游记》中"为"字用法共259例,其中动词72例,占27.8%;介词41例,占15.8%;副词5例,占1.9%;助词34例,占13.1%;连词5例,占1.9%,做语素构成连词"因为"有27例,占10.4%;凝固结构共75例,占29%。可见,作动词和构成凝固结构是其主要用法,此外还有相当比例的介词和助词用法。比较分析可以勾勒"为"字用法的历时变化情况,反映语言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一”是汉字里结构最简单的字,除可作数词外,还可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等。一、“一”字活用为名词“故君子结于一也。”(《荀子·劝学》)这句的“一”字,译作“一点上”。“结于一”,指集中到一点上,是数词活用为名词。“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统交,相与为一。”(《过秦论》)这句中的“一”字,活用为名词,作“为”的宾语,可译作“一体”。二、“-”字活用为动词“六王华,四海一。”(《阿房宫赋州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后带形容词和后带动词否定式的“个”字结构的详细分析,揭示了“个”在两个不同句式中的不同用法(量词、助词)。并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了“个”由量词用法扩展到助词用法的过程与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