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名中国对外广播工作者《今日西藏》节目的主持人,我深深懂得:节目质量是节目的生命,也是对外广播的生命力之所在。提高节目质量,多出精品,使节目得到外国听众的喜爱,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西藏,这是我创办对印度广播的印地语《今日西藏》节目所梦寐以求的。根据我主持《今日西藏》节目的体会,要多出精品,提高节目质量,还必须从听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时刻把听众放在心里,应有很强的受众意识。我们办节目,如何从我们听众的需要、愿望出发,从听众的接受水平和收听习惯出发,以及如何从听众的反馈中吸取营养和力量,并尽可能多让听…  相似文献   

2.
董毅 《采.写.编》2018,(1):116-118
邢台交通音乐频率作为一个专业化频率,说身边事、帮百姓忙、时刻为老百姓着想.把听众作为自己的衣食父母,始终立足于"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的声音"这一宗旨,创办了符合频率特色的"热线理政节目"《一路畅通》.这档节目创办十年来,拥有大量的听众,与主持人做足功课及节目定位准确密不可分.全国广播媒体"热线理政节目"由邢台广播电视台的《行风热线》首开先河,之后此类节目很快在全国得到推广,提高了广播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展示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3.
王旭辉 《视听界》2013,(1):95-96
以提供观点为主的广播评论近年来发展迅猛,一些广播人甚至提出:广播可以没有独家新闻,但不能没有独家观点。各地广播纷纷创办评论节目,多档优秀评论节目涌现。2005年,南京新闻调频《马青时间》节目开播,这个节目的特点是,广播评论不再以单篇稿件的方式,而是以一档节目的形式出现,一档节目中包含了多个评论,有主持人的评论环节《观察》,有摘选其他媒体观点的《声音》环节,  相似文献   

4.
复旦大学出版社在出版了教科书《新闻评论学(修订本)》后,最近又出版了新闻业务丛书《广播评论——功能、选题与语言艺术》。《广播评论》一书的作者仲富兰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评论员、主任记者、《今日论坛》节目的主编。该书较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新闻评论的成功经验与作者的真知灼见,努力研讨广播新闻评论的特殊规律与写作技巧,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目前,有关新闻评论写作的书籍不少,然而花30多万字专门研究广播评论的书籍还很罕见。  相似文献   

5.
王岩  赵燚 《记者摇篮》2006,(5):10-12
《今日黑土地》节目小传:该节目是辽宁电台新闻台惟一的对农宣传节目。《今日黑土地》节目组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奖项。省十佳社教栏目局台名牌节目。节目主持人王岩、石江多次获得全国广播播音主持一等奖。王岩曾获“全国百佳主持人”称号。2005年辽宁电台举办的‘听众最喜爱的十佳栏目、十佳主持人评选’活动中,《今日黑土地》节目及主持人王岩双双荣获十佳殊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广播对农节目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强服务功能,为广大农村听众提供更多、更好、更贴身的服务。作为辽宁省级电台惟一的一档对农广播节目,辽宁人民广播…  相似文献   

6.
1998年10月,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成立六周年之际,它的一档由市民电话参与的直播谈话节目《今日新话题》,推出了第2000个话题。有人曾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的收听率推算,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每天中午少说也有上百万人收听这档节目。为此,笔者常常受到这样的提问:每天一个话题是怎么想出来的?广播直播谈话节目为什么会长盛不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又有什么值得思考的?本文就想借此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为有源头活水来《今日新话题》节目组经常收到听众来信说自己是这档节目的“忠实听众”。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听众对这档近一个小…  相似文献   

7.
《午间半小时》和《新闻纵横》节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性专题节目,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深受听众的欢迎和喜爱。这两个节目都是中央台在广播改革中推出灯重点,是台领导重视、全台同志关心的名牌节目。 《午间半小时》节目是1987年1月1日开办的,到现在已经开办8年多。据有关权威调查机构在全国抽样统计,《午间半小时》节目拥有4.9亿听众,8年中收到听众来信140多万件,听众评价这一节目内容丰富、话题新颖、贴近生活,弘扬了主旋律,反映了群众呼声。《午间半小时》节目从1987年起,24次获全国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6次获国际奖。主持人分获全国主持人节目“开拓杯”特别  相似文献   

8.
“三农”政策利国利民,“三农”宣传必须做好。我们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开办农村专题节目已有5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体会概括一句话就是要以爱农、近农、为农的精神,全身心做好对农节目。我们台现有两档农村专题节目:《对农村广播》节目和《科技助农》热线咨询直播节目。《对农村广播》节目历史最久,是我们台传统的品牌节目,在周边许多省份,甚至东北,西北地区都有听众。《科技助农》热线直播节目则是新世纪紧扣“三农”开办的一档新节目。从听众热情洋溢的来信和电话.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两个节目的喜欢程度。如江西彭泽县一位  相似文献   

9.
广播新闻评论主要是靠逻辑的力量说服听众的。而逻辑性必须通过形象化,才能把深奥的哲理讲得浅显易懂,从而加强评论对听众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一篇广播评论,论点是核心,而论点能否在听众中活起来,能否抓住听众,吸引听众和被听众接受是关键。这个问题靠抽象思维是无法解决的.如果运用形象性语言稀释、淡化抽象的概念,用形象思维做指导,用言简意赅的比喻表达道理,把论点树起来,在听众脑海中动起来,就能收到好的、理想的效果。例如.在全国获奖的广播评论《有水快流,但不能乱流》、《既要打锣,就不能怕响》、《致富不能“鸡啄米”…  相似文献   

10.
陈小平 《视听界》2007,(1):54-55
一、评论,改造了广播 南京电台一向有重视广播评论的传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南京台就办了一个新闻评论节目的专栏《大家谈》,迄今二十多年了。经济频率的《骨鲠在喉》已开办6年,三言两语,针砭时弊;广播新闻频率的《马青时间》2005年创办,冷静客观,眼光独具。这些栏目在南京都有很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崔涛 《中国广播》2006,(5):77-77
《外军嘹望》节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于2006年2月开播的一档军事评论和资讯类节目,每周四17:35~18:00播出。眼下,我们放眼全球,世界军事形势虽然总体较为平稳,但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仍然此起彼伏。天下并不太平,我们必须睁眼看世界。在这同时,考虑到广播军事宣传节目进一步创新发展的需要以及近年来听众对军事评论和资讯类节目的渴求,中央台军事宣传中心与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共同推出了《外军嘹望》节目。  相似文献   

12.
广播评论是新时期广播宣传新亮点。广播评论贵在贴心,因为只有与听众贴心,听众才会收听你的评论,从而接受你的见解和意见。广播评论要做到贴心,就必须平等地对待听众,真诚地爱护听众。必须用听众的语言,说听众关心的事。  相似文献   

13.
《外军嘹望》节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于2006年2月开播的一档军事评论和资讯类节目,每周四17:35~18:00播出。眼下,我们放眼全球,世界军事形势虽然总体较为平稳,但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仍然此起彼伏。天下并不太平,我们必须睁眼看世界。在这同时,考虑到广播军事宣传节目进一步创新发展的需要以及近年来听众对军事评论和资讯类节目的渴求,中央台军事宣传中心与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共同推出了《外军嘹望》节目。《外军嘹望》节目在运作方面,主要以军事科  相似文献   

14.
吴芳 《河北广播》2006,(C00):85-86
广播理论类节目,历来被人们认为是难办活的节目。如何办活理论类节目,让理论类节目赢得更多的听众,一直是理论类节目制作人员孜孜以求的愿望。河北电台新闻频道的《燕赵论坛》节目是一档关注时事、关注改革、关注人文的新闻评论性节目。2006年上半年,《燕赵论坛》节目在尼尔森收听率、市场占有率调查中,一直在省会石家庄三百多个广播节目中位居前二十位,三月份首次闯进前十位,名列第八。广播中的理论类节目,在人们心目中通常属于“你说我听,枯燥乏味”…类,那么,《燕赵论坛》这档理论类节目,为什么能够吸引听众,收听率稳居前列?我们结合工作实践,试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那是1987年的事了。当时笔者调入广播电视系统不久,负责编辑《广播与听众》专题节目。这档节目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反映听众呼声要求,答复听众来信,为听众排忧解难办实事等。一次,我收到一位通讯员的来稿。稿中说,某厂有位退休老工人,是个单身汉,  相似文献   

16.
“节目主持人”的形式是广播宣传改革中开放的一朵鲜花,它一出现就受到听众的由衷的欢迎,大大地提高了宣传效果。 1981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开始采用节目主持人形式,试办《空中之友》节目。二十天以后,中央台就破天荒地收到了台湾岛上的听众写给节目主持人徐曼小姐的  相似文献   

17.
“节目主持人”的形式是广播宣传改革中开放的一朵鲜花,它一出现就受到听众的由衷的欢迎,大大地提高了宣传效果。1981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开始采用节目主持人形式,试办《空中之友》节目。二十天以后,中央台就破天荒地收到了台湾岛上的听众写给节目主持人徐曼小姐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各类广播时政类节目纷纷涌现。尤其是一些讨论类的话题节目深受听众喜爱,赢得听众的积极参与。可以说,这类广播评论新形式的出现和被认可说明了广播评论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评论,是一种以说理为主要形式的文章,这种方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广播评论的主流。随着话题式讨论节目的出现,广播评论出现了两种评论方式并存的局面。 新闻评论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广播评论自有广播评论的特点。从一般意义上说,新闻评论是现代各种新闻媒体普遍运用的新闻体裁,与不同的媒体结合形成具有各…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1989年度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选,3月7日在平顶山揭晓。经过各地初选,在向全省推荐申报的330个广播电视节目中,有214个入选。广播新闻《六月里,这里飘扬着五星红旗》、录音报道《祝旅客一路顺风》,评论《从“顺口溜”看形势》、对农广播《希望在共产党人身上》,电视新闻《南召县实行政务公开一条街》和《今日黄泛区》、电视专题片《我说河南》等41个广播电视节目获一等奖。获二  相似文献   

20.
如今,要让人们打开收音机已经不那么容易了,报刊种类繁多,电视更以其传播形式的直接、迅速争取了大批观众。更重要的是,过去那种高腔大嗓、宣传味说教味很浓的广播对老百姓已彻底失去了吸引力。那么,广播的出路在哪里呢?《午间半小时》节目就是我们较成功的探索之一。《午间半小时》节目创办于1986年底。当时七八个年轻人和三两个老编辑坐在一起,议出了这个节目的主导思想——既注重新闻性,又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既宣传党的政策,又及时全面地反映群众的呼声。首先我们请来虹云、陈希和傅成励当节目主持人。他们以听众的知心朋友出现,谈身边事,说家常理,寓情于中。人有人情味,节目也就有了人情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